摘要:在2025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马坡镇中心小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代表队晋级国赛,马坡镇中心小学的马恩泽和王茗卉两位同学荣获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新之星……这些成绩是铜山区持续推进“铜山代码计划”,以AI赋能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出的丰硕果实。
在2025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马坡镇中心小学、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代表队晋级国赛,马坡镇中心小学的马恩泽和王茗卉两位同学荣获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新之星……这些成绩是铜山区持续推进“铜山代码计划”,以AI赋能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出的丰硕果实。
近年来,铜山区以“铜山代码计划”和城乡学校网上结伴为抓手,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探索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路径。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开发建设“人工智能课程”“科技创新课程”“网络素养课程”,有效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素养,化解乡村师资不足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01
网上结伴,架起城乡教育互助桥
“城乡学校网上结伴,让我们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共享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马坡镇中心小学的一位老师感慨道。铜山区积极实施城乡学校网上结伴,充分发挥城镇学校优质资源的优势,辅助乡村学校协同发展,制定网上结伴实施方案,已建设主讲教室13个,听讲教室26个,126个应用终端接入江苏省城乡结伴互动课堂平台。在城乡学校之间搭建起紧密相连的互助桥梁。
02
资源共享,构建数字教学新生态
“铜山教育E学堂”数字生态系统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帮手。系统包含三大核心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省市区三级优质课程资源,建成了包含1200节AI精品课、500个教学案例的资源库;学习管理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轨迹全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助力精准学习;教师发展平台依托江苏省张家声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直播+线下研修”的培训,赋能教师成长。平台特别设置了“城乡结伴”专区,支持城区教师与乡村教师组建协同备课组,实现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的实时共享与研讨。平台上线两年内,资源访问量就达到了60万人次,乡村教师线上备课参与率从初期的21%大幅提升至78%,成效显著。
03
互动教学,创新“1+N”研训新模式
铜山区提出“1+N”结伴教学研训模式,利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教研。“1”指主讲教室,由主课堂教师负责授课,“N”为需要帮扶的远端听讲教室,听讲教师辅助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在专递课堂上,通过5G+4K实时互动系统,城区学校的主讲教室与乡村学校的听讲教室相连,每周推送2-3节人工智能课程。“双师教学”模式让城区教师和乡村教师共同负责知识讲解和课堂辅导,城市、乡村学生同步参与课堂教学,共享优质互动学习资源。
名师课堂组建了由22名城乡骨干教师构成的核心团队,开发了《AI+科学建模》《跨学科项目设计》等6门教师培训课程,采用“课例研究+微格教学”的培训形式,将AI教学能力分解为12个微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演练-反馈改进”的循环,提升乡村教师的AI教学能力。
铜山实验小学、清华中学等6所名校作为核心,建设了“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通过网络课堂辐射全区153所学校。基地开发的“AI+学科”系列课程包(含教学设计、课件、实验器材清单)免费向农村学校开放。2024年,全区共有15所学校在省“领航杯”信息技术竞赛中获奖,获奖率同比提升27%,其中农村学校获奖占比达41%,提升19个百分点。
04
课程研发,打造三级架构AI课堂
铜山区基于“基础-提升-拓展”三级架构,研发了人工智能融合课程体系。基础层开设《Scratch趣味编程》《Arduino入门》等课程,采用“图形化编程+硬件搭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基础;提升层设置《AI创意设计》《新媒体技术应用》等课程,引入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生成式AI技术,结合STEAM理念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拓展层开发《机器学习基础》《智能机器人设计》等前沿课程,作为社团选修内容。
铜山实验小学开发的《积木机器人》课程,通过模块化组件降低了学习门槛,让三年级学生就能完成简单的机器人编程任务;清华中学的《AI+物理》课程,让学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运动数据,实现了科技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05
智育美育,协同推进促全面发展
铜山区注重智育与美育的协同推进。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建立“铜山阅读新生态”等教师阅读虚拟社区,组织教师开展线上阅读、分享、研讨等活动,促进城乡教师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目前,建成区级读书社1个,校级读书社132个,读书社成员2875人,形成了合作互动的良好阅读生态。
通过乡村培育站、乡村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市县合作项目、名师工作室等不同层次项目平台开展美育“浸润”工程,梯队性培养乡村骨干教师及乡村青年教师。撰写音乐教育叙事,组织师生师生合唱比赛,提升师生的美育素养。区、镇、校三级联动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打通了乡村“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乡村儿童近距离感受高水平美育教学。
展望未来,铜山区将以“铜山代码计划”为依托,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让智慧教育的种子在城乡沃土中生根发芽,结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硕果。
一审:铜山区教育局
二审:市电教中心
三审:高宣处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