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上,65岁的王大爷刚刚躺下准备睡觉,儿子小王拿着手机跑过来,说:“爸,您怎么又十点就睡了?不是说老年人不能睡太早吗?“网上说了,老人不能太早睡,你这样不科学!”王大爷一愣:“我几十年都十点睡觉,这也错了?”
晚上,65岁的王大爷刚刚躺下准备睡觉,儿子小王拿着手机跑过来,说:“爸,您怎么又十点就睡了?不是说老年人不能睡太早吗?“网上说了,老人不能太早睡,你这样不科学!”王大爷一愣:“我几十年都十点睡觉,这也错了?”
这样的对话在无数家庭中上演。关于老年人睡眠的误区,正困扰着中国2.8亿60岁以上人群。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敏指出:“老年人睡眠不是‘睡得多就好’,而是要讲究科学节奏。十点入睡未必错,但忽视这5个关键点,反而会加速身体机能衰退。
一、打破早睡误区:时间不是越早越好
很多老年人都被“晚上一定要十点前睡觉”的观念给绑住了,觉得谁睡得早谁养生,其实这个观念现在已经被科学推翻了。
1、人的“生物钟”有差异,不能一刀切
协和医院的陈敏主任就明确说过一句话:“老年人不是睡得越早越好,而是越规律越健康”。上海瑞金医院对500名60岁以上老人做了追踪研究,发现:每天固定在晚上9:30~10:30之间入睡、且睡6~7小时的老人,大脑认知功能下降得更慢,比作息乱的人慢了40%。
这说明什么?不是“几点”睡觉最重要,而是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形成规律生物节律,才是真的养生之道。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2022年的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人褪黑素分泌时间整体延后了30~40分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以为自己晚上9点半该犯困,但其实你身体真正准备入睡的时间可能是10点半甚至11点之后。研究还发现:那些强迫自己9点多就上床的老人,平均要躺40分钟才睡着,夜里醒4-6次;而顺应自然节律的老人,醒2-3次,睡眠评分还高了2分以上。
所以说,不是睡得早就好,而是要在“你该睡”的时间睡,别硬来。
2、睡觉也要“顺应季节”调整时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也提醒:冬天黑得早,可以适当提前30分钟睡觉;夏天天亮得早、气温高,可以推迟到10点半左右再睡。这样的调整能让老年人冬天感冒率减少35%,夏天中暑几率下降28%。
二、过了60岁后想睡个好觉,记住这5招!医生都说好!
第一招:把卧室变成"睡眠天堂"
很多人睡不好,不一定是失眠,有时候,是卧室本身出了问题。医生建议,过了60岁,睡觉的环境一定要做到温度合适、湿度适中、光线柔和、声音安静,做到这四点,才是真正的“睡眠友好型”卧室。
1、温度要稳在20到22度之间
老年人代谢慢,对冷热特别敏感,太热容易烦躁,太冷会缩在被子里睡不沉。用空调或暖气时,记得搭配体感调节。
2、湿度控制在50%到60%。
房间太干,容易鼻子干、嗓子哑,尤其是冬天,建议配一个加湿器,改善空气质量。
3、光线越暗越好
能帮身体分泌褪黑素。协和医院研究发现,夜间暴露在100勒克斯以上的光线下,褪黑素分泌会减少一半。建议用遮光窗帘,起夜也尽量用暖光小灯,避免强光刺激。
4、环境要安静,必要时可以用白噪音
比如下雨声、微风声,能盖住外界噪音,帮助入睡。但声音别开太大,40分贝以内最好,避免引起耳鸣。
72岁的李奶奶原来睡觉难,45分钟睡不着,一晚上醒三次。后来按医生建议:装了遮光窗帘、加了加湿器,睡前换成柔光灯,结果不到一周,她入睡时间缩短到15分钟,夜里只醒一次。
总之,环境舒服了,身体才肯放松;卧室调好了,睡眠才真正开始变好。
第二招:怎么吃晚饭,睡觉才安稳?
很多人说:“我晚上睡不好,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但其实,很多睡不着的人问题出在晚饭吃太晚、睡前还吃夜宵,让肠胃太忙,身体根本没法进入睡眠状态。医生提醒,吃饭时间和内容直接影响你能不能一觉睡到天亮。
1、晚饭别太晚
最好在晚上7点前吃完,吃太晚,肠胃还在工作,你却躺下了,容易引发胃食管反流,胸口烧、喉咙呛,折腾一晚上。有研究发现,睡前2小时进食会让夜间醒来概率增加30%以上。
2、别吃太油、太撑的东西
很多老年人晚上还吃面条、炒饭、肉饼,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饼干、喝汤,结果肚子胀、胃里热,身体“热着”,大脑就睡不踏实。
3、避免睡前喝太多水
特别是糖水、汤水、牛奶,有些人临睡前一大杯水,结果一晚上跑厕所三次。如果真的口干,可以在睡前小口抿几口温水就够了。
王大爷原来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来点“夜点心”,尤其喜欢吃烧卖、花卷,结果晚上老是翻来覆去睡不稳。医生让他把晚餐提前到6点半,睡前不吃夜宵、不喝汤,三天之后,他惊讶地说:“诶,我怎么昨天没醒过来?”
总之,晚上不吃撑,肠胃才安静;吃得对时间,身体才知道:可以休息了。
第3招:午睡多久才不会抢掉晚上的觉?
很多人白天没啥事干,吃完饭一躺下就睡,电视开着人打盹,一天下来打了好几个“小补觉”。结果晚上真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却一点困意都没有。医生一句话说得透:“午睡时间没控制好,就等于把晚上的觉给‘花掉’了”。
最佳午睡时间是20到30分钟,就像给身体“充个小电”,醒来不迷糊、晚上也不耽误觉。超过40分钟,就容易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头晕脑涨不说,到了晚上大脑就没“睡意”了,入睡时间延后30分钟甚至1小时。
2、午睡时间点也有讲究
医生建议在中午1点到2点之间午休最合适,别超过下午3点,否则晚上入睡变困难。
3、睡姿也很关键
不少老人趴在餐桌上睡,时间一长压迫手臂、脖子、甚至呼吸都不顺。建议靠在椅背、沙发上,或直接躺床上闭目养神,哪怕不真睡,身体放松一下就有好处。
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也提醒我们:每天午睡超过1小时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会增加40%。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生物节律被打乱后,长期影响大脑运作的结果。
李奶奶过去最喜欢中午吃饱后一躺就两小时,有时候连晚饭都不想吃,可晚上躺床上就是不困。后来她改成午饭后散个步,然后靠沙发小睡20分钟,连续一周下来,晚上10点准时困,一觉睡到清晨。
一句话,白天睡太多,晚上就难睡;午睡时间一掌握,整晚睡觉才更值钱。
第4招:睡前这3件事,帮你自然入睡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我不困就不睡”,结果一等就等到十一二点,越等越清醒,最后怎么也睡不着。其实,人的睡意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等到累得不行才去睡。医生解释得很清楚:“睡眠不是开关,而是一段缓缓降温的过程,越靠规律和暗示,大脑越配合”。
1、每天固定时间上床
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比如你每天晚上9点半洗漱,10点上床,时间久了,大脑会自动在那个时间段释放褪黑素,慢慢形成“该睡了”的节奏。但如果今天11点、明天8点、后天又10点,大脑搞不清你到底什么时候要睡,自然越睡越乱。
2、睡前要让自己慢下来
很多人临睡前还在看短视频、聊微信、刷新闻,眼睛在亮光下、大脑在兴奋状态,怎么可能一下子睡着?医生建议睡前1小时做这3件事:放下手机,听点舒缓的轻音乐,看纸质书、写写日记、泡泡脚。这些动作不只是“养生”,更是给大脑一个信号:“可以关机了”。
3、卧室灯光也很关键
褪黑素是大脑分泌的“催眠激素”,怕光,尤其怕蓝光。建议晚上9点后,关掉刺眼的大灯,用柔和的暖色小夜灯代替,让眼睛和神经都安静下来。
王大爷以前总是说:“不困,我干嘛要睡?”结果常常12点才迷迷糊糊睡着,凌晨三四点醒一次,白天还头晕。医生让他设一个“固定流程”:晚上9点收手机,换睡衣、泡脚、听广播,一个月后,王大爷笑着说:“身体比闹钟准,10点前就哈欠连天,躺下就睡着”。
睡意不是等来的,而是养出来的。越规律、越安静,身体就越愿意配合你入睡。
第5招:这几个身体小毛病,其实是你睡不好的元凶!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晚上本来挺困的,可一躺下不是被腿疼吵醒,就是老得起来上厕所,或者打呼噜憋醒自己,睡觉变成了一场“折腾”。其实,很多人不是“失眠”,而是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在影响你睡觉的质量。医生提醒:60岁以后,想睡得安稳,这些身体信号不能忽视。
1、夜尿频繁:注意前列腺和饮水时间
不少男性朋友晚上总要起来一两次,甚至三四次,一晚上被“尿意”打断好几回,怎么缓解?晚饭后尽量少喝汤、少吃水果,18点以后控制饮水量,但不能完全不喝,睡前可小口抿两口温水,防止血液黏稠。有前列腺增生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必要时治疗。
像赵大爷,原来每晚起夜4次,白天都没精神。医生建议他晚饭后不喝汤、改成小杯温水,一周后就只起夜一次,整个人都精神了。
2、关节疼、腰背痛:床垫+睡姿很关键
很多老人半夜被疼醒,尤其是冬天,越睡越累。建议换高密度记忆棉床垫,减少身体的压迫点;再搭配合适的枕头和侧卧姿势,能明显减轻夜间的痛感。晚上不要直接吹空调冷风,盖好小被子保暖,能避免清晨腰部僵硬。
3、打鼾严重、呼吸不顺: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不少人年纪大了打鼾变严重,甚至有呼吸突然中断的情况,常常憋醒、惊醒,甚至出现心悸。医生建议:保持侧卧睡姿,减少舌根后坠堵住呼吸道;超重的老人要减重;有条件的,可以到医院做“睡眠监测”,必要时使用家用呼吸机,改善睡眠呼吸质量。
上海瑞金医院研究发现,规范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发作频率能降低70%,白天嗜睡感也明显改善。
一句话,真正能睡好觉的人,往往不是“睡法特别好”,而是身体没在“打扰”。先把身体调顺了,睡觉才自然又安稳。
三、3个判断标准:你睡得好不好?
有些朋友会问:“我到底算不算睡得好?”医生教我们3个简单标准,回家可以自己对照看看:
入睡时间:躺下后30分钟内能睡着
夜间醒来:一晚醒不超过1次
早上醒来:不头晕、不乏力、精神还不错
三条里你能占两条,就说明你的睡眠还算过关;如果三条都不占,那就真得好好调整调整了。
我们前面提到的王大爷,原本总以为“早点睡就是养生”。后来听了医生建议,把晚餐提前,睡前少看手机,还换了卧室灯光,一个月后,他笑着说:“现在每天晚上不用人催,自己就困了,白天精神也回来了,感觉整个人都顺了”。
其实不是王大爷变年轻了,是他的作息终于和身体节奏对上了。60岁以后,最好的保养不是吃多贵的保健品,而是每晚睡得安稳,白天精神自在。
好的睡眠不是天生的,而是你自己每天培养出来的——从卧室环境,到吃饭时间,从白天的节奏,到身体的小毛病,只要一条条做对了,睡觉自然就顺了。
从今晚开始,关掉顶灯,泡泡脚,听一段舒缓的广播,给身体一个信号:是时候休息了。
#睡眠#
来源:爱问健康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