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夜色尚未完全退去。茶园里,几个身影在晃动,偶尔还夹杂着几句交谈。村民范开平指尖翻飞,采摘着带晨露的鲜叶。一会儿,这些叶子将被她送往村北人头攒动的茶叶市场。
数字赋能 茶乡焕新
——岚山产茶村一线见闻
清晨的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夜色尚未完全退去。茶园里,几个身影在晃动,偶尔还夹杂着几句交谈。村民范开平指尖翻飞,采摘着带晨露的鲜叶。一会儿,这些叶子将被她送往村北人头攒动的茶叶市场。
“早上就是采茶卖茶。上午主要照看晾晒的叶子,然后包装头天炒好的茶。下午鲜叶摊晾好开始炒,晚上坐在家里学学直播卖货,把新茶吆喝出去。”如范开平所说,这便是村里人的日常。
这个位于巨峰镇西北方向约10公里的小山村,名字早已与绿茶紧密相连。全村2400亩梯田起伏的茶园,是村民生计的依靠。青山环抱之中,茶垄如绿浪般铺展,传统的石墙瓦房点缀其间。这幅宁静的乡村画卷上,一场数字化、品牌化引领的绿茶产业变革正悄然发生。
78岁的郭子峰老人谈到村子种茶的历史:“1966年刚引茶苗那会儿,只有零星几户敢种。收下来的鲜叶子,得靠人背着大茶袋子,挨家挨户去敲门叫卖,辛苦不说,价还贱得很。”
90年代,村民薄子高创立了薄家口村第一个茶叶品牌——北垛春。彼时,曾经冷清的村北空地,迅速聚拢成熙熙攘攘的茶叶集市,旺季时摊位多达四百余个。
如今,接过这份产业薪火的,是薄家口村勇于创新的年轻一代。曾经在村里操持杀猪刀、经营小超市的薄军文,敏锐嗅到了绿茶产业的广阔前景。2018年,他果断投入全部积蓄,建起了自己的茶厂。
2021年,薄军文在厂里搭起简易直播间,一头扎进了从未接触过的带货世界。“刚开始直播不知道怎么干,净赔钱,现在全网五万多粉丝,全靠自己一点点学习摸索。”
薄家口村的产业革命浪潮,也澎湃在更具规模的创新平台上。“日照茶仓”正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引领着村子的传统茶业。
“旺季时这里一天就能加工3000多斤鲜叶,每月销售额能突破百万元。”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茶仓探索的“托管模式”:将蓬勃发展的茶产业链,与扎根基层的党建力量紧密编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下,茶农们专心耕耘自家茶园;村党支部则负责茶园的科学管理与维护,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红色纽带,而企业则负责打开广阔的市场。这套独特的协作机制,正为薄家口的茶叶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大组织保障和内生动力。
如今过了采茶炒茶的忙月,薄家口村的节奏也跟着缓了下来。范开平像往常一样,边喝茶,边跟村里的姐妹聊聊家常。而最让范开平期待的,是正在建设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江北绿茶交易中心。“摊位屏幕上茶价行情明明白白,订单自己找上门。咱只管把茶种好!”当数字脉搏跳动在传统茶垄间,薄家口人用心种下的绿叶,正飘出与时俱进的醇香。
通讯员 姚文凤 路镇綮
来源:主流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