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家锡(公元1909年—1949年),亦作朱嘉锡,又名陈刚,今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营坡社区朱家庄小组人。滇(云南简称)缅抗日名将。前国民革命军第十路军第三十八军第99师中将师长朱晓东(名朱旭,字晓东)之子,朱家璧(今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之堂弟。民国三十一
朱家锡(公元1909年—1949年),亦作朱嘉锡,又名陈刚,今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营坡社区朱家庄小组人。滇(云南简称)缅抗日名将。前国民革命军第十路军第三十八军第99师中将师长朱晓东(名朱旭,字晓东)之子,朱家璧(今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人)之堂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五月,日军侵入滇西,龙陵沦陷,保山告急,朱家锡毅然投身抗日救国,并在云南昆明向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职区人)请缨,组织旅昆的爱国青年、热血男儿矢志抗日。经国民政府云南昆明行营批准,在云南昆明成立龙(龙陵县)潞[潞西县(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区游击支队,“智勇"番号,朱家锡任云南昆明行营龙潞区游击支队司令,兼任龙陵县县长。朱家锡随即在云南省昆明、下关(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街道)、楚雄(今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设立招募站,招募游击队员100余人。游击队在筹组期间,云南昆明行营颁发给游击支队“关防"一枚,一份五万分之一的龙陵地区军用地图,并由云南省政府拨给2.4万元,配发50瓦手揺式电台一部,10余支云南兵工厂仿造的79步枪,几十个地雷,数万发步枪子弹,几十颗手榴弹。朱家锡先将先祖遗产变卖移作公费,又将“茂恒商号”的股金全部取出来,购买枪支、器材。之后,又将云南昆明南屏电影院的股金抽出,用于购买药品。当时,购买的药品主要有盘尼西林(青霉素),由于战争的因素,此药不易买到,而且价格也很昂贵,朱家锡为筹措资金,将云南昆明晓东街铺子变卖10间,用于游击支队组建经费。朱家锡先后变卖家产,共那垫40余万元。朱家锡还拟出《龙潞区游击支队工作大纲》,内容分要旨、组织、任务、训练四个部分,大纲知定:组织隶属云南昆明行营,活动区域为龙陵、潞西一带地点。主要任务是袭击敌人,破坏交通,扰乱敌后,侦察敌情,严防汉奸,救助伤员,协助车队。游击支队在筹组期间,朱家锡把全部人员集中于云南省昆明市郊海源寺,施以短期训练教育,主要内容为抗战形势与政治宣传和战斗方法,并试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中的红军游击战术、谍报方法、武器使用、爆破方法、投弹方法等。
朱家锡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八日离开云南昆明。在途经大理下关时,朱家锡在取得李根源(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出生于今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乡)和宋希谦总司令的帮助后,在大理下关征集了一些当地爱国青年、散兵游勇,此时队伍已发展到300多人。为了便于游击队联络办公,还在大理下关西大街成立了游击支队驻下关办事处。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二十七日,游击支队大队人马正式进驻施甸万兴天王庙,在当地人杨世柳家正式挂牌成立“龙潞区游击支队司令部后方办事处”。不久,沦陷的龙陵县政府在杨家正式办公,朱家锡兼任龙陵县县长。从此,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并办公,实行“军政合一",以便于开展抗日和县政府工作。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十三日,朱家锡带领300多人的队伍,从打黑渡口渡过怒江,进至龙陵平达平安(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平安社区)、象达,建立了游击支队抗日根据地,在龙陵和潞西交界地区开展游击,俟机消灭零散或小股日军。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充壮大,其间又收编了潞西勐戛(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镇)杨思敬带领的“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团”、余有福带领的“傈僳抗日队伍”,还有平达蒋三元的自卫队和象达张维曲的“紫巾团”等,队伍发展到800多人。由于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很多队员没有枪支,傈僳族隐员们大多带着土枪和弩箭,加之日军大肆对游击区进行扫荡,捉拿游击支队家属,游击支队不得不转战于茫茫山林中,然后择机下坝扰敌,将敌整得晕头转向。
为给游击队补充弹药,朱家锡多次回云南昆明,和龙云协调。朱家锡在云南昆明期间,由于将三元叛变,在汉奸的煽动下,内部发生了互相残杀的事件。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底,副司令常绍群将大部分游击队员带到梁河(今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盈江(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等地另辟游击区。
罗余部,重新友展,队员增到七八百人,组成9个大队。龙潞区游击支队在龙陵、潞江(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开展游击战争的三年时间,历经战斗3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8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カ量。朱家锡帯测好击队,深入龙陵、潞西、镇康(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遮放(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畹町(今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陇川(今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梁河、盈江、腾冲(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等地,朱家锡L朱家锡、腾中等地,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游击支队里还有一部分未暴露身份的中共地下党员,这些中共地下党员边打仗,边传插革命种子,在滇西保山区块热土上,成为最先传播革命种子的先行者。
1945年初,滇西缅北的反攻战均已取得胜利,游击支队奉命停止活动,接受收编。朱家锡所带队伍的2000多人因不服国民党收编,想役靠朱家璧领导的共为党队伍,逐带队从遮放出境,最后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由于副司令周景云和马仲义大队长的运筹帷幄,朱家锡所带队伍才躲过一难。朱家锡在处理了善后复员工作后回云南昆明,回昆后不ス就被龙云软禁于五华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区北部,为云南省昆明市区最高峰,占地1.73平方公里,海拔1926米,其北接螺峰山,东连祖遍山,并称云南省昆明市城中三山,西与翠湖山水相连。五华山现为云南省人民政府驻地,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也因五华山得名),两年后被放出来,又在文山(今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建水(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组织了一支反蒋(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武装,后被西南特务组织暗杀于建水。
延伸阅读:潞西和芒市、保山市历史名人堂陈列布展情况
潞西和芒市:
潞西和芒市都是指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潞西市”是“芒市”的旧称。潞西在1996年10月28日前是一个县,后撤销潞西县,设县级潞西市。2010年7月,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市,傣语称“勐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东、东北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西、西北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隔龙川江相望,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
保山市历史名人堂陈列布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保山历史名人堂建设项目是我市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占地10亩,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整个工程投资2870万元,其中基建工程2250万元、陈列布展620万元。
二、陈列布展情况
陈列布展项目面积为650平方米。具体内容为新建实木红漆大门;两侧亭子内分别树立保山名人堂建堂碑记和保山举人综述碑记两块大碑;服务厅内主要新建接待台和休息设施;大成厅(正殿)采用圆雕和高浮雕汉白玉头像镶嵌于山西黑金刚石上,并用中英文阴刻黑底白字对柳貌等16位德望或勋业或著述在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名人进行展示;英杰厅(南厢房)采用浮雕汉白玉头像镶嵌于山西黑金刚石上,并用中英文阴刻黑底白字对爱鲁等20位抗敌卫国的英杰进行展示;乡贤厅(北厢房)采用线刻汉白玉头像镶嵌于山西黑金刚石上,采用中英文阴刻黑底白字对20位在市内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名人进行展示;保山籍进士46人、保山历代主政官员175人,1949年以来保山党政主要领导30人(中院南北两廊)采用名录形式刻于保山青石上进行展示。除此外,三厅还共设置14台触摸屏查询系统,采用文字、照片、影像等方式对保山名人进行系统介绍。
三、入展名人情况
(一)大成厅16人
1、举国归汉的哀牢王—柳貌;2、哀牢归汉和平统一功臣—扈栗;3、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4、蜀汉名臣—吕凯;5、南纪英哲—张志淳;6、文坛巨星—杨慎;7、靖边卫国名将—邓子龙;8、“永半朝”—王宏祚;9、辛亥腾越起义领袖—张文光;10、文韬武略—李根源;11、爱国侨领—梁金山;12、著名抗日县长—张问德;13、中共云南党组织创始人—李鑫;14、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15、“边纵”名将—朱家璧;16、领导干部楷模—杨善洲。
(二)英杰厅(20人)
1、蜀汉永昌郡太守—王伉;2、南诏永昌酋长—杨兴;3、元初名将—爱鲁;4、明初永昌名宦—李观;5、安边保民重臣—胡志;6、三征麓川的兵部尚书—王骥;7、反清起义领袖—杜文秀;8、蛮允抗英卫国功臣—李珍国;9、甘稗地抗英卫国功臣—左孝臣;10、清代爱国廉政名官—刘树堂;11、“云南光复首倡”—杨振鸿;12、抗日骁将—寸性奇;13、“琅琊高士”—梁正中;14、起义名将—赵锡光;15、抗日爱国将领—鲁道源;16、抗日爱国将领—余建勋;17、龙潞抗日游击支队司令—朱家锡;18、抗日爱国土司—线光天;19、保家卫国的忠义之士—杨绍贵;20、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
(三)乡贤厅(20人)
1、清正忠烈的永昌名太守—曹鸾;2、元代廉政名宦—罗文节;3、布衣“乡圣”—杨元;4、保山进士第一人—文澍;5、明代才媛孝妇—住氏;6、明滇首席诗翁—张含;7、明代清官名士—张合;8、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马注;9、清代廉政名官—张其嵋;10、“满门才俊”—袁文揆;11、缅甸国王高级顾问—尹蓉;12、“天南一支笔”—李曰垓;13、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朱晓东;14、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天放;15、云南解放的推进者—杨青田;16、爱国企业家—王少岩;17、爱国实业家—伍集成;18、统战工作优秀领导干部—李定;19、著名音乐家—张学文;20、基层干部楷模——郑垧靖。
(四)进士46人
(五)保山历代主政官员174人
(六)1949年以来保山党政主要领导人(已离任)30人
四、开馆以来接待情况
自2014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观众量近2万人次,社会反响较好,成为宣扬保山历史名人文化的重要窗和载体。
朱家锡像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三环辅路西150米——海源寺
立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上反映龙潞区游击支队历史功绩的碑文
龙潞区游击支队司令部旧址的房屋目前还有人居住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营坡社区——朱家庄村
《滇缅抗战纪实》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云南省德宏州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玉泉路1号(隆阳区保岫西路114号附近)——太保山城市森林公园(太保公园)
位于太保山城市森林公园(太保公园)内的保山历史名人堂(朱家锡入英杰厅)
来源:夏雨弄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