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它最终会被纯电所替代,有人说它将会长期服务于高端豪华车型,也有人说它会是打动最后那批晚期大众 + 落伍者的技术。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
增程技术未来会走向何方?
增程动力或许是当下汽车市场流行的三种动力形式中,未来走向最为扑朔迷离的一种。
有人说它最终会被纯电所替代,有人说它将会长期服务于高端豪华车型,也有人说它会是打动最后那批晚期大众 + 落伍者的技术。
几乎每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掌门人,都对增程技术的未来,有不同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纯电续航较短、充电慢、馈电状态下体验不佳等问题,涉足增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不断呈现自己的增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三大痛点。
就在上周五(8 月 1 日),智己便发布了自己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
这项搭载 66 度电池、纯电续航超 450km、15 分钟补能 310km 的技术,用智己汽车 CTO、智能研究院院长项娇的话来说,就是「希望用户获得电动车的极致驾控与智能体验,同时彻底消除里程焦虑——准确说,是消除所有焦虑」。
智己对增程技术有何认识?汽车行业内对增程技术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我们借着对智己超级增程发布会后的专访,和大家聊一聊。
不是妥协,是重构
智己对未来增程技术的认识,或许可以作为增程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注脚。
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和我们所熟悉的增程技术相比,它最为重要的升级,是「拒绝削足适履」。
这六个字以明里暗里的形式,几乎贯穿整场专访。
增程用户最大的使用痛点,是在小电池下,追求节省用车成本与提升加成体验的增程用户,面临由于充电次数多、耗时相对较长而疲于奔波的场景,并且在这部分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家充桩。
项娇在专访中提到,「在主流的中大型增程 SUV 当中,有 15% 到 30% 的用户没有家充桩。有 49% 到 50% 的用户在抱怨纯电里程太短」,甚至无家充桩的用户,平均每月需充电 15 次,冬天更为频繁。
而这部分没有家充桩的消费者,正是智己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靶心」。
智己的解法简单粗暴:塞进一块行业最大、宁德时代专属定制的 66kWh 超级骁遥 MAX 电池。
这给智己增程车型带去的,是官方口中 CLTC 纯电续航超 450km、800V 超快充下 15 分钟可补能 310km,这对应的,是一位无桩用户减少为充电奔波、等待的时间,相当于一年「赚回 12 天假期」。
此外,官方表示这项技术下,车辆可实现综合能耗每百公里 2.07L,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
「赚回 12 天假期」的说法或许有夸张成分,但大电池及 800V 超快充确能给用户带去续航与补能体验的明显提升,接下来,就是改善传统增程「拖拉机」般的噪音以及馈电肉鸡体验。
在智己自研的 ERNC 主动降噪技术加持下,可实现各种工况下增程器介入噪音差<0.5db,项娇分享,这是智己团队在「无感」目标下,「一个点一个点地抠」出来的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项娇透露,这项技术智己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向外面的品牌赋能」,拥有不俗的生命力。
它不是「大号充电宝」,而是智己定义的「新物种」——「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正如项娇所说,恒星超级增程不是来分纯电的蛋糕的,它瞄准的是燃油车剩下的那 50% 的市场。
但这个市场是否真的能被「超级增长」所打动,还需要画上一个问号。
路线之争
2025 年下半年,会是增程技术路线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在这半年时间里,除了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之外,我们将会看见小鹏、极氪等新势力品牌的增程处女作。
也正是这样一个节点,不仅让「增程与纯电谁是未来」的争议再被提起,也让增程未来的市场地位被纳入讨论范畴中。
在近期的发布会专访上,有不少车企高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我们先聚焦增程的未来市场地位。
7 月 10 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在零跑 C11 上市后的专访中提到,他认为增程未来会是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宠儿」。
这部分消费者希望用更高的价格,获得续航、补能以及驾乘舒适性更有保障的产品,而这份也是未来区分不同层级车型产品的重要方式。
问界 M9、理想 L9 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
通俗一点讲,就是「花钱买个省心」。
不仅是智己的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尊界 S800 增程版 65kWh 的电池包,以及小鹏、极氪此前在介绍其增程技术时,其产品配置与首搭车型为品牌定位较高车型这点,都与这个观点不谋而合。
以智己恒星超级增程为代表的「超级增程」技术,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
只是,在这样一片高度统一的声音中,还是有一道不服输的声音。
李斌在 8 月 1 日乐道 L90 的发布会群访上,再次提及了他对增程路线的看法:「增程插混销量都很好,这些过渡技术在特定时刻有存在的意义,蔚来没有否认过这点,但行业都知道纯电肯定是最后的答案。」
尽管相比从前,李斌的风格有所收敛,但「增程的未来是纯电,纯电的未来是换电」这个想法,始终根植在他心中。
抛开李斌个人对纯电、对换电的执着,仅仅就前半句「增程的未来是纯电」而言,拥护者也有自己的理解。
在这部分消费者看来,增程始终难以摆脱太久不用油而导致的油品下降问题,并且两套系统的保养成本也是人们所担忧的。
而增程车型越做越大的电池、越来越小的油箱,似乎也在印证这个观点。
路线之争的答案现在还没有结果,但可见的是,纯电和增程都在互相取长补短,用自己的弱势项靠近对方的优势项,而未来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技术的进步下或许会进一步缩减。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作为消费者的你,会选择哪种技术路线下的产品。
(完)来源:电动星球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