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暑期“实践课堂”升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0:07 1

摘要:为助力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灵台县城市社区积极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过暑假”主题活动,以缤纷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花式带娃”,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有“趣”处、有“趣”过。

为助力辖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灵台县城市社区积极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过暑假”主题活动,以缤纷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花式带娃”,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有“趣”处、有“趣”过。

从“课堂”到“现场”

文明实践活动解锁成长新体验

“原来垃圾分类不仅要分对‘桶’,还能变废为宝!”10岁的王萌萌举着用废旧纸盒做的“机器人”,在西大街社区的环保创意手工坊里笑得格外开心。这个暑假,各社区打破传统“说教式”活动模式,将“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触摸文明的温度。

红色故事课堂上,“红领巾宣讲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台下的孩子们睁大眼睛,不时举手提问;科普实验室中,志愿者老师用气球和玻璃瓶演示大气压力,“哇”声此起彼伏。

孩子们正全神贯注地学习急救包扎技巧,小手笨拙却认真地缠绕纱布,“老师,如果流血了应该先止血还是先包扎?”这一幕让“我是小小救护员”课堂里洋溢着既紧张又欢乐的气氛。

“我们设计了红色基因传承、绿色文明践行、非遗手工制作、红色基因传承、趣味游戏接力等主题课程,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悟。”城东社区负责人介绍。从红色故事演绎到垃圾分类实操,从传统剪纸体验到AI机器人线上互动,200余节特色课程涵盖了思想引领、技能培养、品德塑造、历史传承等多个维度,让“文明”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可感可及的行动。

从“参与者”到“传播者”

孩子们成为文明新风“小使者”

“爷爷奶奶,夏天出门要记得关窗防蚊虫,废旧电池要丢到有害垃圾桶哦!”在“文明新风宣传员”实践活动中,8岁的李乐乐拿着自己手绘的“文明公约漫画”,向来社区咨询政策的老人说到。这个曾经腼腆的小姑娘,如今能自信地向街坊四邻传递文明理念,连家长都惊叹“孩子像变了个人”。

各社区实践站特别设置“文明积分制”,孩子们参与活动、完成“文明任务”可累积积分,兑换图书、文具等奖励。“一开始是为了获得积分,兑换奖品,后来发现帮社区清扫杂物、给独居老人读报,真的很有意义。”12岁的王亮亮说。

家长们更是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以前暑假总担心孩子在家玩手机,现在每天追着问‘明天实践站有啥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体谅别人。”居民刘女士的话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据统计,暑期以来,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吸引240余名青少年参与,孩子们用稚嫩的行动,让文明新风悄然传递。

家校社“三方联动”

实践站成为育人“新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是‘托管班’,更是家校社协同培育孩子的‘连接器’。”城南社区负责人说,为了让活动更贴合孩子需求,实践站提前依托“点亮梦想·与爱同行”志愿关爱活动征集家长和孩子的“微心愿”,联合在校老师、退休党员、专业志愿者组成“育人导师团”,量身定制活动课程。

退休教师王老师主动担任“书法启蒙课”老师,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学诗词;红十字会志愿者带来“急救小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就连社区秦腔达人王奶奶也被请来,教孩子们勾勒京剧脸谱……

如今,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墙上的活动掠影里,有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学习剪纸的专注、非遗制作的认真、动情歌唱的沉浸、风采展示的自信……这些瞬间,无一不是文明新风“化风成俗”的生动实践。这个夏天,社区里的“实践课堂”仍在继续,而成长与文明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