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游乐场、兴趣班……特殊儿童的暑假突围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08:35 1

摘要:夏令营、游乐场、兴趣班……这些普通孩子触手可及的暑假选项,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没有面向特殊儿童的夏令营”,“找不到能玩到一块的朋友”,期待值拉满的暑假,只能平平度过吗?

夏令营、游乐场、兴趣班……这些普通孩子触手可及的暑假选项,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没有面向特殊儿童的夏令营”,“找不到能玩到一块的朋友”,期待值拉满的暑假,只能平平度过吗?

日前,记者走进四位特殊儿童的家庭,亲历了他们的暑假一日——每一张固定而清晰的生活作息表背后,是父母们全心全意的托举和孩子们自身的努力。与此同时,更多来自学校、社区和公益组织的力量也在悄然汇聚,让这份托举不再孤单。

“无形的墙”这样翻过

7月26日,是李倩的儿子轩轩从军事夏令营出营的日子。“小家伙黑了不少!也不知道在夏令营过得开不开心、累不累……”李倩喃喃自语。眼瞅着儿子朝她奔来,她满脸笑意地张开怀抱。

“轩轩真棒!教练说,你表现得非常好。”挽着儿子的胳膊,李倩边走边说。这是轩轩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两周之久。

17岁的轩轩个头早已超过李倩,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为了实现轩轩的“当兵梦”,李倩多方打听,“无监护人陪伴,特殊儿童的安全如何保障?这第一道门槛,就把我们拦得严严实实。”被问到是否接收特殊儿童参加夏令营,多家夏令营组织者表示拒绝,其中两家表示,如果是听力、肢体有障碍,也可报名参加,“但在智力方面有障碍的孩子,我们不建议报名。”

最终,李倩联系到了一家军事夏令营,并和负责人详细沟通了轩轩的情况。“对方表示没问题,关键在于家长放不放心、舍不舍得。”据李倩了解,除了轩轩,夏令营里的都是普通孩子,“我们很感谢夏令营的接纳和照顾。但中间,我和孩子爸爸实在忍不住,冒着大雨去平阴的营地看他,心里才踏实。”

夏令营选择受限,孩子们熟悉的康复机构开设的暑期托管班,成了好去处。欣然、小侯就读于济南泺源学校,这个暑期报了同一家康复机构托管班。托管班一周上五天,周末休息。上午以练字、计算等作业辅导为主,下午是认知、感统等康复训练,中午在机构吃饭、午休,下午四点半放学。

“享受康复训练补助后,自己每月再承担1000元。康复机构里,孩子们情况差不多,更容易交到朋友。”欣然的爸爸刘伟坦言,他们并不指望欣然在康复机构有多大进步,而是希望她能更好地独立融入社会。

让生活成为“第二课堂”

记者第一次见到欣然,是7月23日下午6点,在济南欧亚大观一家餐饮店的等位区,一位瘦瘦小小、面容清秀的女孩安静地坐着。

刘伟从托管班接出欣然,回家稍事休息,就来到面馆——这是欣然父母和亲戚一起经营的餐饮店。一直到晚上9点半打烊,欣然都会在店里帮忙,擦擦桌子、收拾碗筷,这也是她打发托管之外时间的方式。

耐不住性子的欣然,时常跑出店里在商场玩耍。“她认识的人比我都多,见谁也能打招呼。”刘伟正说着,商场安检员路过店面,欣然笑着冲他点了点头,刘伟也跟着打了招呼。

让孩子独自在商场里玩耍,不担心吗?“不会,欣然有数,她玩一会儿就会回来。她也有电话手表,能联系上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刘伟一直鼓励孩子多与外界接触,不惧怕、不胆怯,“因为,她总要自己在社会上生存。”

小侯被爸爸侯军从托管班接出后,则成了“卸货员”。为了方便照顾小侯,侯军去年3月开始跑货拉拉。父亲搬大件时,小侯会敏捷地跳下车,用一米七八的身板顶住包裹一角。他能稳稳把20斤重的桶装水挪到车厢门边,也能将堆成小山的快递袋码得齐整。“一开始他也不会,学得慢。那我就教他十遍二十遍,总要让他学会自立。”侯军说。

自家经营的超市,是宸熙假期的“第二课堂”。没有康复训练的上午,他会在超市里帮忙。动作虽不算利索,但在妈妈的反复示范下,他也能慢慢完成“工作”——把纸箱压平、拿两瓶啤酒。完成这些简单的任务,让宸熙和母亲感到欣喜。

“孩子得学会干活,以后生活还得靠自己。”任英的目光始终跟着宸熙——货架边,宸熙正踮着脚,努力把翻乱的酸奶一盒盒摆回原位。

“帮助的不只是孩子,更是他的家庭”

“在智力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特殊性更强,对家庭的依赖更强。一到假期,不少有工作的家长会犯愁,应该把孩子送到哪儿照看。”济南泺源学校校长王功凤说,特殊儿童更需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多多走出去互动、社交。

学校也考虑到因假期中断在校学习模式,会对孩子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为此,假期里,学校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家庭保持联系,及时跟踪、定期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帮助家长更科学地教导、陪伴孩子。

为了让特殊儿童的暑假不孤单,济宁市汶上县“同筑梦 向未来”特殊儿童增能公益项目的志愿者们,会一对一为帮扶儿童提供学习辅导、游戏互动等暑期陪伴。“其实,我们帮助的不只是孩子,更是他的家庭。作为家庭劳动力的父母能够外出工作,提升改善家庭生活,让孩子以后的生活更有保障。”项目负责人靳霜立说。

除了社会力量,山东多地残联拓展“如康家园”常态化服务范围,为就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照护服务。暑假一到,烟台市芝罘区大海阳社区打造的如康家园“幸福工坊”就成了附近40多名“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的托管家园,在社区工作人员和指导老师的照顾、引导下,他们安静地画画、做手工。

“我们希望以社区为平台,为特殊儿童及家庭提供帮助,也以此让更多人了解、关注特殊儿童,一同营造有爱的大环境。”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

对特殊儿童家庭而言,更远的路,始于孩子从学校毕业后。一个月后,轩轩将进入济南特殊教育中心学习。“可读完书,能在哪里找一份工作,获得报酬,养活自己?能有这样的空间或岗位吗?能持续下去吗?”李倩说完,又笑了笑,“不想以后,先一步一步走。”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