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壮志未酬的谋士传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05:01 1

摘要:秦末的乱世风云中,有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范增。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彼时战国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秦的统治并未让天下真正太平。等到陈胜大泽乡起义,点燃反秦烽火时,范增已年届七十。​

秦末的乱世风云中,有一位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范增。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彼时战国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秦的统治并未让天下真正太平。等到陈胜大泽乡起义,点燃反秦烽火时,范增已年届七十。​

范增居巢(今安徽巢县西南)人,平时在家就好出奇计。他看到项梁率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主力,便前往投奔。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亡,反秦斗争陷入低潮。范增向项梁分析陈胜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民间一直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陈胜失败就在于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于是他建议项梁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后裔。项梁等人接纳了他的提议,找到了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楚国政权得以草创。这一策略为反秦大业凝聚了人心,《史记・项羽本纪》对此有详细记载。​

随着反秦斗争推进,项羽和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两人之间的较量也拉开帷幕。公元前 206 年,刘邦先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还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楚军进关。项羽得知后大怒,准备攻打刘邦。此时范增劝项羽:“沛公居住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入关,财物丝毫不取,妇女没有一个宠幸,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我令人望气,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赶快攻击,不要错失良机。” 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前夕。​

鸿门宴上,局势剑拔弩张。项羽和项伯面东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刘邦坐在范增对面,张良则在项羽对面。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项羽尽快行动,可项羽却不发一言,未有理会。无奈之下,范增传召项庄,让他在席上舞剑,乘机行刺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却因项伯拔剑阻拦,无法攻击刘邦。最后刘邦借口上厕所,在樊哙等人掩护下逃离。刘邦逃走前,吩咐张良把一对白璧送给项羽、一对玉斗送给范增。张良献上礼物时,范增勃然大怒,拔剑撞破玉斗,大骂 “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这句话后来也成为经典,“竖子不足与谋”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足见范增对项羽优柔寡断的气愤。​

此后,楚汉相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却认为汉军此时容易对付,若放过将来必然后悔,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这时,刘邦的谋臣陈平利用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施展反间计。项羽的使者来时,刘邦先是准备丰盛筵席,见到使者后却故意假装惊讶,说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然后更换为粗食。使者回去报告,项羽就此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权柄。范增悲愤交加,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赐给我这把老骨头回归故里吧” 。他在归乡途中,背上生毒疮发作而亡。​

范增一生,为反秦事业和项羽霸业殚精竭虑,却因项羽的刚愎自用而壮志难酬。他的谋略和忠诚令人钦佩,其故事也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笔,为后人不断回味与思索。

来源:文话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