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的一场暴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九百名戍卒因大雨误期,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以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计策,打出“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烈火。他们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反抗暴政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的一场暴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九百名戍卒因大雨误期,按秦律当斩。陈胜、吴广以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计策,打出“大楚兴,陈胜王”的旗号,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烈火。他们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反抗暴政的运动,直接导致秦朝统治的动摇。起义军迅速攻占大泽乡、蕲县,数月内发展至数万人,陈胜自称“张楚王”,建立政权,派周文率军西征,一度攻破函谷关,逼近咸阳。
陈胜的局限性在起义后迅速暴露。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和明确的战略目标,导致起义军分散作战。陈胜称王后,未继续联合各地反秦势力,反而猜忌早期战友。吴广在荥阳前线被部将田臧杀害,起义军分裂为多股势力。周文孤军深入关中,被秦将章邯击溃;武臣、张耳等人占据赵地后自立为王,拒绝支援陈胜。最终,章邯率骊山刑徒反攻,陈胜败退至下城父,被车夫庄贾刺杀。尽管失败,陈胜吴广的起义为刘邦、项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其“首义精神”成为后世反抗压迫的象征。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陈胜列入“世家”,与诸侯并列,足见其历史地位。
唐朝乾符二年(875年),盐商出身的黄巢加入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战死后,黄巢率部转战南北,提出“天补均平”的口号。他的军队以流动作战闻名,从山东渡淮河、跨长江,南下攻破广州,屠杀胡商十二万人,再回师北伐,克东都洛阳,破潼关天险,于广明元年(880年)进入长安。黄巢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唐朝百官多投降效力。
黄巢的军事才能令人惊叹,但其政权建设一塌糊涂。流寇式作战缺乏稳定的后勤保障,占领长安后未推行有效治理,反而纵容部下劫掠富户。唐僖宗逃往四川,号召藩镇反攻。中和三年(883年),沙陀将领李克用攻入长安,黄巢焚毁宫室,率十五万人东逃。围攻陈州三百日时,军队以人肉为粮,彻底丧失民心。884年,黄巢在泰山狼虎谷被外甥林言所杀,首级送至成都。黄巢起义虽失败,但唐朝经此一役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明末崇祯年间,驿站小吏李自成加入高迎祥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在河南吸纳李岩、牛金星等士人,制定“均田免赋”政策,迅速吸纳百万流民。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
大顺政权的失败源于多重误判。对关外清军的威胁严重低估,对吴三桂的招降策略失当。山海关之战中,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击溃大顺军,李自成仓促撤离北京,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程九伯袭杀。大顺军余部联明抗清,坚持至1664年才被彻底消灭。史学家顾诚评价:“李自成若早十年起义,或晚十年遭遇小冰期灾荒,未必不能建立新朝。”
与李自成齐名的张献忠,崇祯三年(1630年)在陕北起兵。他擅长诈降战术,曾假意归顺明朝,趁机攻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铸“西王赏功”金银铜三币,开科取士,建立六部五军都督府。
张献忠的残暴加速了政权崩溃。在四川实施“除城尽剿”政策,屠杀士绅百姓,《蜀碧》记载“流血漂杵,千里无烟”。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豪格部入川,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被射杀。其养子孙可望、李定国率残部联明抗清,转战云贵十八年。现代考古发现,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出土文物超万件,印证了其雄厚的经济实力。
1851年,科举落第的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创立拜上帝教。《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吸引贫农百万。太平军从广西转战南京,1853年定都天京,控制长江中下游六省,与清廷对峙十一年。
洪秀全的宗教狂热葬送政权。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内斗致数万人死亡,石达开率精锐出走。1864年天京陷落前,洪秀全服毒自尽,尸体被曾国藩焚毁。太平天国首次引入西方军事技术,组建水营和火器营,但拒绝与列强合作,反遭戈登“常胜军”攻击。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写道:“其平等理念比资产阶级革命更激进,但小农局限注定无法实现。”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漆园主方腊在睦州起义。利用明教组织群众,宣称“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八日内聚众十万。起义军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废除“花石纲”,处死贪官朱勔之父朱冲。宋徽宗急调童贯率十五万西北边军南下,同时下诏“罢苏杭造作局”以收买民心。
方腊的战略失误在于困守江南。未与同期山东宋江起义联合,亦未渡江北上。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方腊在梓桐峒被韩世忠俘虏,押赴汴京凌迟处死。起义虽败,但迫使宋朝调整江南政策,为南宋定都杭州奠定基础。《宋史》承认:“方腊之乱,东南半壁震动,非童贯速平,宋室危矣。”
从军事规模看,太平天国拥兵百万,控制区域最广;从政权建制看,李自成的大顺设有完整的官僚体系,且实际终结了明朝;从思想遗产看,陈胜首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洪秀全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均突破时代局限。
若论综合实力,李自成仍居首位。他是唯一攻破首都、迫使皇帝自杀的农民领袖。大顺军在山海关前仍具兵力优势,若非清军介入,历史或将改写。相较之下,黄巢、张献忠破坏力有余而建设不足;洪秀全依赖宗教难以持久;陈胜、方腊受制于时代条件。这些失败者的共同悲剧在于:他们能摧毁旧秩序,却无法创造新世界。
参考文献
1. 《史记·陈涉世家》
2. 《旧唐书·黄巢传》
3. 《明史·流贼传》
4. 《清史稿·洪秀全传》
5. 《宋史·方腊传》
6. 顾诚《南明史》
7.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8. 吴晗《朱元璋传》
9.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0. 李洁非《龙床:明六帝纪》
来源:历史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