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宣帝卷41—— 这四个字儿,是四种顶级能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6:30 1

摘要:老赵最后被腰斩,这次没有大赦,没能侥幸,宣帝放弃他了,人才再难得,盖不住周边人都踩他,领导守则之一,不能为一人得罪众多人,所谓众怒难犯,而且这厮确实一屁股问题。

接着说。

(赵)广汉竟坐要斩。(赵)广汉为京兆尹……百姓追思歌之。——资治通鉴”

老赵最后被腰斩,这次没有大赦,没能侥幸,宣帝放弃他了,人才再难得,盖不住周边人都踩他,领导守则之一,不能为一人得罪众多人,所谓众怒难犯,而且这厮确实一屁股问题。

老赵这人,是好是坏?同志们,不能以好坏评价一个人,世界是复杂的,因此人也是复杂的,简单讲,老赵算是有点本事、还能够向下兼顾的人。

史料上评价老赵,说他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但是,也得看到,他嚣张跋扈、不善处理同僚关系……但不管怎样,老百姓是喜欢他、追慕他的,即使到了东汉,提起京畿地区的管理,总得把老赵翻出来说叨。

最后,我们补充关于老赵的俩段子,看看能够发迹的人,都啥情况,请看VCR——

(赵)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亭长既至,(赵)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赵)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汉书”

老赵做京兆尹,某次召湖都亭长来开会——我们简单点说,老赵召A亭长来开会,A风尘仆仆就来了,走到界上,B亭长开玩笑曰,到了总部记得代我问候赵大人蛤……这就是兄嘚们平时开玩笑的话,谁也没当真。

老赵跟A谈完工作后,问,还有啥事要跟我说?有没有忘记啥事?……A一脸懵逼,老赵于是提醒,B亭长不是让你代他问候我嘛,你怎么忘记啦——你如是A亭长,当时啥心情,就问你吃惊不吃惊,震撼不震撼?A亭长吓尿了,当即叩头,说的确有这么个事,自己忘记了,老大恕罪。

这是个小事,老赵也没当真,他只是拿捏一下下属,展示一番自己的能力,目的达到,安抚之,你回去路上,记得为我感谢B亭长的关心,帮我勉励他,就说,认真工作,有的是升级机会,老赵我不会忘记他滴。

这事儿让老夫想起朱元璋一个段子,一个大臣在家里写诗,大意是每天四更就得起床进宫上朝,他还嫌迟了……次日早朝完毕,这哥们儿被留下,老朱说那谁,我也没嫌你迟呀,你这诗改一下可好?这哥们吓尿了,磕头谢罪。

初,大将军霍光秉政,(赵)广汉事光。及(霍)光薨后,(赵)广汉心知微指,发长安吏自将,与俱至(霍)光子博陆侯(霍)禹第,直突入其门,搜索私屠酤gū,椎破卢罂yīng,斧斩其门关而去。时(霍)光女为皇后,闻之,对帝涕泣。帝心善之,以召问广汉。广汉由是侵犯贵戚大臣。——汉书”

早先霍光当家那会儿,赵广汉是依附于老霍的——各有各的活法,不要因为给老霍做过小弟就看不上他,魏相、萧望之之流,不是不想依附,是没机会。

后来霍光薨了,长安气氛立刻微妙起来,老赵这厮,人精,判断出事情大致的发展方向,立刻跳船,亲自带着人马,凶神恶煞一般,去霍光儿子霍禹家,直突入其门,直接闯进去,没有通报,通报啥啊,FBI,不对,京兆尹办案。搜查私屠酤,私自杀牛、酿(卖)酒啥的,这些事,都算事,但都不算事。

肯定查实了,最后老赵临走时椎破卢罂,故意将酒坛子锥破了,任由几十年的陈酿哗哗地流。不仅如此,还用斧子劈霍禹府邸的大门,然后骂骂咧咧、心满意足、扬长而去。

当时霍成君还是皇后,霍氏子弟仍然身居高位,霍后找到宣帝,对帝涕泣,你要为我们家作主呀。宣帝因为这个事,心善之,觉着老赵这厮有点意思,有才,能堪大用,遂高看他一眼,将丫召来面聊,很满意,大约是嘉奖了——这种事,不处罚、不批评,哪怕轻描淡写批两句,都是认可。

此后,老赵有恃无恐了,毕竟在宣帝那挂过号了,满城大人们他都敢得罪甚至侵犯,开启其流星般的最后岁月,闪亮绚烂之后,迅速沉寂……还是那句话,淹死的,都是会水滴。

是岁(-65),少府宋畴坐议“凤皇下彭城,未至京师,不足美”,贬为泗水太傅。——资治通鉴”

前面说了,这年三月,有凤凰出现在泰山、陈留等地。少府宋畴,涉嫌胡说八道,说什么凤凰仅仅出现在彭城,没有到京师,不足大肆夸耀——我们反复说,宣帝是当年戾肽子之后,从宗室角度看,其帝位肯定有问题,史料上没有明说,但从种种迹象看,一定是有的。按道理,刘病已小伙子,应该做个有钱的闲人、散人度此一生,然而风云际会,时代的浪潮将丫裹挟进来,送上铁王座。

凤凰、甘露这类祥瑞,对宣帝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宣帝十分重视,这个宋畴,我要没记错,应该是大儒夏侯胜的弟子,夏侯胜从牢里出来,找到宋畴让丫推荐黄霸。老宋的职务是少府,这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家事务的,简单理解就是专门伺候皇帝的部门,一定是非常信任、靠谱的人。

所以,别人瞎逼逼也就算了,老宋你能瞎逼逼吗?显然,宣帝很生气,触到逆鳞了,当即被贬为泗水太傅,在苏北一带。第一代泗水王是武帝的侄子,应该是武帝小姨的孩子,景帝有俩王夫人,是亲姐妹,一个是武帝老娘,一个是武帝老娘的妹妹。话说历代泗水王,似乎都不咋地,因为从他们的谥号看,都算恶谥,所以老宋这样的学问家去做太傅,也说得过去。

上(宣帝)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萧望之为平原太守。望之上疏曰:“陛下哀愍百姓,恐德之不究,悉出谏官以补郡吏。朝无争臣,则不知过,所谓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上乃征望之入守少府。——资治通鉴”

宣帝对地方上主政的二千石非常重视,坚持任用贤人,确实,老夫也认为,这些人得力、到位,国家就能够蒸蒸日上。这年,宣帝在博士谏大夫当中选了一批通政事的,不是书呆子、耍嘴皮的,能干点正儿八经的事。这一拨,萧望之也被选中了,计划被派往平原郡做太守,在山东德州一带。

老萧显然不想离开京城,于是给宣帝上书,大意说,老大您是担心朝廷的恩德不能遍布天下,因此将我们这些谏官派到下面,充分体现了您对百姓的哀愍。这是好事,然鹅,我们都走了,朝中没有诤臣,不敢说真话实话,遇到矛盾不敢斗争,怎么办?所以,恕我直言,您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顾头不顾腚,啥事儿都应该先稳固根本才行啊……言下之意,老萧是希望留下。

宣帝对老萧印象很好,至少这会儿还很好,看了折子,觉得有道理,于是将老萧留下,不仅留下,还让丫守少府,前面老宋不是瞎逼逼被外放了嘛,少府这职务空出来了。,是代理的意思,以较低秩阶担任较高官职,曰守,直白点讲,你是副部级,现在让你做正部级的官,这就叫守。

东海太守河东尹翁归,以治郡高第入为右扶风。——资治通鉴”

司马光向我们介绍一位新盆友,尹翁归河东人(山西临汾一带),职务是东海太守,因为地方治理得好,考课中得了高分,被征入长安,任命为右扶风——西汉的京畿地带,实际就是关中,早先是一整块,叫作内史,一个人管,相当于后来的直隶总督。景武之际,被分割为三块,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何分割?别人会告诉你各种原因,啥交通通讯因素、经济因素等等,是也不是,要老夫讲,就一个,等同于削藩。

(尹)翁归为人,公廉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名则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资治通鉴”

老尹这个人,公廉明察,中国文字非常有魅力,精准有力,精准是原因,有力是结果,一个字可抵几十上百个字……史书读多了就会发现,这四个字儿,是四种顶级能力,因此是对第一流干吏、能吏的高度概括——老夫突然联想到鬼谷子里也讲到四个字,安徐正静,这也是四种极其牛逼的,不能说是能力,应该是境界……离题了,我们点一点,不展开说。

回到老尹,郡中百姓,谁是贤人,谁有点本事,谁是问题人物,有可能惹麻烦,他都知道。老尹管辖之下,每个县都有记籍,文字文献材料,这可以称为古代的大数据管理,有了这些资料,他对下面情况门清,所以亲自处理县里的政事。

老尹做事有个特点,从容不迫,下属事情办急了,他会为之沏壶龙井、磨杯卡布基诺,easy一下;如果松懈了,他会撸起袖子亲自查阅档案,抽鞭子督促。老尹抓犯人都在秋冬召集手下官吏开大会时候,或者在巡查各县的时候,而不是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何?因为这会儿人集中啊,拿谁,你没法躲、更没法跑;而且,拿了人,丫犯了啥事,可以拿出来当教材,搞现场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老尹拿人有个原则,不扩大,以一警百,惩一人达到教育千百人的目的,打击面不放开,给大家提个醒上一课。因此,手下人都很恐惧,但也服他,积极改过自新——所谓敬畏,因畏生敬,领导固然要让大家喜欢,但首先是要让下属害怕的。

司马光将赵广汉与尹翁归二人列在上下文,实际是将二人对照,我们读书要揣摩史家心理,丫为何这么编排……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来源:半隐斋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