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不少人都盯上了这事,表面是搞个历史展,时间定得挺巧,8月8号到21号,说是让大家看看二战结束前后那些公文,主角当然就是那份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广播里读的停战诏书。
这两天,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展出《终战诏书》原件,不少人都盯上了这事,表面是搞个历史展,时间定得挺巧,8月8号到21号,说是让大家看看二战结束前后那些公文,主角当然就是那份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广播里读的停战诏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诏书是什么?日本投降的标志
这份诏书,正式说法叫“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也有叫“停战诏书”的,1945年,德国投降,欧洲打完了,日本还撑着,美军攻琉球,准备登陆日本本土,7月26号,波茨坦公告下来了,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一开始死活不同意,美国扔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宣战,东北关东军被打垮,日本高层讨论到8月9号,天皇最后点头,决定投降,条件是保住天皇这块牌子,当天晚上,内阁赶紧起草诏书,8月14号深夜昭和天皇亲自录音,第二天广播一放,日本全国都知道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览负责人说的那些话,听着也挺有意思
这次展览,主办方说的很官方,目的是让大家记住1945年,说那是新日本的起点,也想让人们看看现在社会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除了诏书原件,还有三十多份公文,像1941年日本对美英宣战的文件,还有战后赋予女性参政权的法律修订稿,这些材料全摆出来,意思就是让人多角度了解日本当年的变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诏书原件上那些痕迹,一翻就能看出来当年有多纠结
有人盯着诏书的细节,发现纸上很多地方被改过,有的地方还直接用括号插字,历史上天皇亲批的文件这么改,真不多见,其实那时候,日本高层内部争吵很厉害,有人想继续打,有人觉得没戏了,最后妥协下来,才有了这份诏书。
为什么选在现在展这玩意?外界猜测不少
这不是日本头一回把这类东西拿出来,2015年,战后70周年,日本宫内厅就公开过昭和天皇读诏书的录音,还放出皇宫防空洞的照片,那会儿说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战争历史,这次展《终战诏书》原件,有人觉得也是想让国民直观看看投降怎么回事,劝大家别忘了历史教训,但也有人怀疑是不是想重新包装二战结局,让日本人有点“新角度”去理解当年的事。
争议永远在,日本对历史的态度一直被盯着
几十年了,日本有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这些事外界一直看在眼里,每次搞这种展览,大家都会问:你是真的想让大家记住历史,还是想给自己洗白?有专家说,这展览也许是日本想在国际上做个姿态,缓和点压力,但要是借机引导大家对诏书内容理解偏了,那又成了一场秀。
日本国内也不是一边倒,左右两派各有主张
有学者和进步人士一直希望日本正视历史,让更多人知道当年都做了什么,战争带来多少苦难,对他们来说,这展览是普及历史的机会,可右翼势力也不消停,想趁机洗白历史,否认侵略,诏书展出来,不同人看法不一样,话语权争得很厉害,如果右翼声音大了,展览的意义就有点变味。
邻国怎么看?中韩等国都很关注
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像中国、韩国,对这事都很敏感,希望日本能借这次机会,反思历史,真心道歉,还能在历史教育上做点改变,中国外交部也多次说过,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和邻国搞好关系,日本要想被信任,历史问题绕不开。
这次展览,不只是日本自己的事,国际社会都在看
怎么对待《终战诏书》,怎么对民众讲历史,这些都决定着日本未来在亚洲和世界上的形象,希望日本能把握这次机会,拿出负责的态度,把历史讲明白,别让展览变成政治秀,展览一直到9月15号,接下来这段时间,这张薄薄的纸,会不会让日本社会和国际舆论有新变化,大家都在等着看。
历史的东西,藏不住也遮不了,怎么讲,怎么面对,才是关键。
来源:娱乐大爆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