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新个展“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的开幕式上,现年63岁的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如孩童般蹦跳着登上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UCCA”)的讲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在手机上无法拥有的体验,我希望大家能打
观众与大型影像和音频装置《掌心宇宙》现场互动(格雷/图)
在最新个展“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的开幕式上,现年63岁的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如孩童般蹦跳着登上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UCCA”)的讲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在手机上无法拥有的体验,我希望大家能打破常规,走出日常生活,亲身来到美术馆这个独特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会思考如何与装置互动,如何与他人相处,”里思特几乎是手舞足蹈地完成了发言。她随手扶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窄框蓝色墨镜,“这可能会是一段冒险之旅,但也会是一个疗愈的过程。”
展览开幕式上,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中)与策展人方言(右)、音乐人Surma(德博拉·温贝利诺)进行交流(格雷/图)
作为空间影像装置领域的探索者,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里思特不断突破影像、雕塑、装置与行为艺术之间的界限,通过多媒介技术创作出多感官体验的空间和影像作品。
在“掌心宇宙”中,里思特将UCCA大展厅打造成一个流动的彩色微缩宇宙,这件占地1800平方米的作品是UCCA自2007年成立以来物理尺寸最大的委任创作。里思特将薄如蝉翼的织物悬垂于整个空间,多组循环播放的影像被投射到这些幕布上,图像与声音在其间不断流转。观众可以自由穿行、触摸或是掀起幕布来体验这件装置。
观众与大型影像和音频装置《掌心宇宙》现场互动(格雷/图)
“在皮皮乐迪的这件作品中,你绝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的感知、你的情感和你的存在,就是在和他人共同塑造这次独特的艺术体验。”策展人方言称赞里思特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也非常可爱,“她的人格就在她的作品里面。”
观众与大型影像和音频装置《掌心宇宙》现场互动(格雷/图)
在筹备此次展览的过程中,方言时刻感受到艺术变革的力量。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技术更迭、算法逻辑、注意力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正“奴役”着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如何去想象影像艺术以及世界未来的可能?方言认为里思特的创作让观众去思考人类的认知和境遇本身,“复苏我们的感官和人性,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所有人彼此相连。”
作品《春泉朝阳吊灯》(2025)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内置一座喷泉;二是材料并非传统的玻璃或黄铜,而是主要由泳裤构成(格雷/图)
展厅内,有追逐嬉戏的儿童,有躺在地毯上沉浸式体验的观众,UCCA馆长兼CEO田霏宇形容“掌心宇宙”是一件可以“多让自己泡在里面”的作品。2019年,田霏宇前往瑞士苏黎世的里思特工作室,开始讨论展览的可能,里思特对常规的回顾展没什么兴趣,“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UCCA整个展厅变成她的艺术世界。”经过了六年的酝酿和筹备,这个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作品《天真的收藏》陈列于UCCA落地玻璃前,它由收集来的无标记、批量生产的透明塑料包装材料组成——里思特称其为“即时钻石”(格雷/图)
田霏宇与里思特更早的交集发生在2002年,当年上海双年展的主题是“都市营造”。里思特把上海美术馆的一间会议室改造成了一个沉浸式影像装置的空间(当时还没有这个叫法)。田霏宇那时刚刚大学毕业,那是他第一次接触里思特的作品,他在里面待了一个多小时。“每个人在回忆自己与艺术的旅程时都会有几个转折性的时刻。这次偶遇奠定了我走向这个行业,也改变了我对当代艺术的认知。”这位掌舵UCCA十余年的当代艺术从业者回忆道。
皮皮乐迪并不是里思特的本名,而是源自经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它讲述了一个颠覆传统的红发女孩的奇幻冒险。里思特将主人公的名字“皮皮”与自己儿时的小名“乐迪”组合在一起为自己命名,也延续了这种不被成人规则驯化的自由个性。“我们要去思考什么样的常规是应该遵守的,什么样的规则是可以改变或者打破的。我们要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里思特说。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格雷
责编 杨静茹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