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全国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4 10:02 1

摘要:宝鸡市8月1日宣布全国退役军人可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看似暖心的政策在评论区炸了锅——有人点赞“终于不用看售票员眼色”,更多人追问“为什么有些城市还不认这个红本子”。

退役老兵最怕的不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而是回到地方后发现“优待证揣兜里却用不上”。

宝鸡市8月1日宣布全国退役军人可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看似暖心的政策在评论区炸了锅——有人点赞“终于不用看售票员眼色”,更多人追问“为什么有些城市还不认这个红本子”。

当“全国通用”撞上“地方规矩”,暴露的正是退役军人待遇落实的深层矛盾。

政策背后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全国目前有超5700万退役军人,但能实现公共交通全免费的省份仅占27%。

陕西、江苏两省去年就出现过退役军人跨市乘车被要求补票的纠纷,根源在于市级财政补贴机制不透明。

有些城市把退役军人群体框定为“本地户籍”,有些则把优待证当成“打折卡”使用,这种“一城一策”的操作让很多老兵陷入“证件在手,待遇难享”的窘境。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城市的“假大方”。

比如某中部城市去年高调宣布景区对退役军人免票,实际操作中却要求同时出示转业证明、身份证、优待证三件套。

反观青岛的模式更值得借鉴:退役军人刷优待证直接联动电子钱包,财政补贴部分实时结算,既避免身份核验尴尬,又能精准统计政策成本。

这种技术赋能的做法,比空喊口号实在得多。

站在城市治理角度,优待政策不能只算政治账。

深圳交通运输局曾公开测算过,全市13万退役军人若全部免费乘坐地铁,每年财政需多支出3800万元。

但退役军人事务部去年发布的《社会贡献白皮书》显示,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企业带动就业人数是普通企业的1.8倍。

这笔经济账,或许比公交票款更能说明政策价值。

与其纠结“该不该免票”,不如思考如何把退役军人群体转化为社会治理的优质资源。

看着全国各地参差不齐的优待政策,想起《退役军人保障法》第二十九条白纸黑字写的“逐步消除待遇差异”。

从“地方粮票”到“全国通兑”,这场关于尊严的改革显然不能只靠个别城市的自觉。

下次再看到“某某市率先推出优待新政”的新闻,或许该先问问:这个“率先”是突破还是掩护?

毕竟对于穿过军装的人来说,最需要的不是特殊照顾,而是不再被区别对待的公平。

来源:坐下坐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