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聚焦|天津西青:校地共建话振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4 21:34 1

摘要:“这些大学生有知识、有想法,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乡村直播的技术问题。两个多月来,我们开了30多场直播,帮助村民多卖了5000多元的手工编织品。”刚刚下播的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东兰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卞洪璐感慨道。

全文如下

↓↓↓

“这些大学生有知识、有想法,一来就帮我们解决了乡村直播的技术问题。两个多月来,我们开了30多场直播,帮助村民多卖了5000多元的手工编织品。”刚刚下播的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东兰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卞洪璐感慨道。

这是天津市西青区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的来西青·创青“村”主题活动的生动写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效破解基层发展难题,激发乡村内生动力,2025年4月,天津市西青区正式启动来西青·创青“村”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

该活动由西青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区农业农村委联合主办,通过党组织搭台、青年人才唱戏,构建校地联建新格局,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一线,为西青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我们在景区服务科设置了‘文旅推介员’岗位,邀请您与我们一起挖掘杨柳青传统文化底蕴,把杨柳青古镇、杨柳青灯展、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一批文化‘亮点’变为文旅‘热点’。”杨柳青镇党委书记宫克明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道出了基层发展对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深切渴望。

为了精准锚定服务靶心,活动筹备前,西青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动8个涉农街镇,深入全区133个行政村一线“把脉问诊”。通过广泛调研、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梳理出65项具体需求,并科学归纳、精准提炼为产业运营、品牌拓展、治理服务、文化焕新四大核心需求方向。这份沉甸甸、指向明确的“需求清单”,为后续精准链接高校智力资源、推动青年人才“揭榜挂帅”服务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西青区精武镇锦泽苑社区的彩绘墙前,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正半蹲着倾听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当社区发出“打造儿童墙绘”的征集令后,艺术学院学子迅速组建“青村实训”团队,携专业设计资源下沉一线,带着童话绘本、动漫图集和精武文化史料扎根现场。

“青年用专业破题社区更新,让‘一米视角’真正落地生根。”锦泽苑社区书记宋美荣指着焕然一新的墙绘区感慨。

西青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区农业农村委还深入剖析了城乡融合的难点与校地合作的机遇,聚焦高校学科特长,与基层需求实现精准耦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青创先锋、青云助农、青村实训、青润乡土”四大工程,引导青年深入乡村一线:以“青创先锋”工程匹配产业升级需求,吸引高校青年参与农文旅策划运营与技术指导;以“青云助农”工程激活电商动能,定向培育青年直播人才打造赛事基地;以“青村实训”工程推动治理下沉,组织青年人才投身基层治理与乡村服务;以“青润乡土”工程嫁接文化资源,焕新乡土文化IP与推动优质资源输入。通过“需求清单—资源匹配—政策护航”三位一体机制,实现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活动启动后,高校纷纷揭榜响应,迅速转化为一线实践成果。截至目前,各街镇已与天津市8所高校及院系精准对接,累计举办青年入乡实践活动20余场,有效引导高校青年人才服务乡村发展。超过800名高校青年走进西青,在广阔的乡村振兴舞台上开展实践锻炼,为区域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从分不清秧苗杂草的“农业小白”,成长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蓝妹妹”,辛口镇大沙沃村返乡大学生吕欣的创业经历,生动诠释了西青区立体人才政策如何转化为青年扎根乡村的蓬勃力量。

“政府不仅给我提供了无土栽培技术,协助研发了智慧管理系统,还通过政策对接帮我解决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瓶颈。”吕欣说,她的成功正是西青区以政策为基、平台为引、服务为桥,让青年人才在乡村沃土上茁壮成长、实现价值的缩影。

吸引青年人才“走进来”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生态,让他们真正“留下来”、干得好。为此,西青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搭建一系列“政产学研用”相贯通的创新载体和平台,为更多年轻的追梦人在乡村发展做好“软”服务。强化政策激励,全面落实“乐业西青”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叠加“人才强区十五条”专项资助,实施“青锐”人才项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保障;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特别是推出“青英人才服务卡”,为优秀人才在医疗、教育、安居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西青区正以精准的政策供给、可持续的事业平台和有温度的服务生态,让青年从“乡村过客”变为“乡土主角”,成为推动西青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来源:西青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