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棺木被撬开的那一刻,兵士们都惊呆了:慈禧的尸身居然没腐烂,皮肤还有弹性,就像只是睡着了一样。
1928年7月,河北马兰峪,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军阀孙殿英率领士兵,用炸 药 炸开了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地宫。
棺木被撬开的那一刻,兵士们都惊呆了:慈禧的尸身居然没腐烂,皮肤还有弹性,就像只是睡着了一样。
可很快贪欲就压过了惧怕,他们剥掉她的龙袍,撬开她的嘴,割断她的喉咙,就为拿出那颗传说的夜明珠。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个在后世遭到严厉指责的“东陵大盗”,他的后代天义竟然成了一位很受尊敬的文物保护专家,一辈子都在为守护中国文化遗产这项事业努力奋斗。
历史为何如此讽刺?一个盗墓者的儿子,为何能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
孙殿英1889年出生于河南永城,早年依靠在山林中做绿林好汉为生,随后投奔军阀张宗昌,并在其麾下担任国民革 命 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一职。
1928年开展北伐战争那会儿,他被指派去驻守河北蓟县,清东陵正好就在他的防区范围以内。
清东陵乃是清朝皇 室 的陵墓集 合 地,里头安息着顺治、康熙、乾隆、慈禧等帝王以及后妃们。
清朝灭亡后,东陵虽然被盗扰过好几次,但核心的陵墓还是完好没坏。
可是在1928年的中国,军阀到处打仗,老百姓生活特别苦,军费不够的孙殿英就盯上了这个地方。
他先传播谣言,说陵墓附近有盗匪活动,借着“军事演习”的名义封 锁 东陵。
接着他派人假装是考古队,实际上偷偷去探查地宫构造,7月的时候,他命令用炸 药 炸开慈禧陵和乾隆裕陵,开始疯狂地劫掠。
根据《东陵盗案汇编》记载孙殿英的兵闯进地宫后,首先把陪葬的金银珠宝全抢光了。
那拉氏的棺椁被撬开后,她的遗体还栩栩如生,可兵勇们一点不留情面,撕扯她的衣饰,还用刀划开她咽喉,取出嘴里噙着的夜明珠。
乾隆的裕陵同样遭遇了劫难,他的遗骨就那么被随意丢弃,陪葬的字画、玉器还有珍宝通通都被抢走咯。
后续统计显示孙殿英盗 取 的众多稀奇宝贝中有慈禧口中含有的夜明珠(后献给蒋 介 石)、乾隆的九龙宝剑(不知去向)、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金丝凤冠、珍珠朝珠等诸多珍宝。
东陵盗案让全国都震动了,清朝的遗老溥仪特别生气,跟国民政 府 说:“要严办孙殿英”。
不过孙殿英通过贿赂高层(比如戴笠、宋 美 龄 这些人),躲过了制裁,只被象征性地免了职。
孙殿英盗墓不只是因为贪心,而是乱世里军阀的一种典型生存方式。
那时候军阀各自为政,军费不够用,盗墓就成了快速赚钱的办法。
更讽刺的是,国民政 府 高层也参与了分赃,孙殿英把部分珍宝送给蒋 介 石、宋 美 龄等人,用这来换政 治 庇护。
另外清东陵的悲剧也能看出,民 国 政 府对文化遗产不重视。
溥仪他们激烈抗 议 ,可国民政 府 没采取有 效 办法维护陵墓,甚至有人暗中支持孙殿英的行为。
主流的历史叙述常把孙殿英说成“民族败类”,可实际上,他的行为是当时军阀混战、法制崩坏的必然结果。
与其说他是恶魔,不如说他是乱世的缩影。
东陵盗案之后,孙殿英名声全坏了,不过他自己没受到实际惩罚。
抗战的时候,他向日军投降过,之后又“反正”投靠国 民 党,最后在解放战争里被俘虏,死在战犯管理所。
可是历史很有意思,他儿子孙天义走的路完全不一样。
孙天义从小就受家庭的影响,知道他父亲罪孽很重,成年后就一直用心做文物守护的事,还当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理事长,为了修缮古建筑、守护文化遗产到处跑、到处呼吁。
他曾经公开说过:“父亲盗墓是历史上的悲剧,我要一辈子去弥补。”
孙殿英与孙天义,父子二人,一个破坏,一个守护;一个掠夺,一个修 复 。
这种极 端 的反差,正是历史的深刻讽刺。
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这段历史?
是单纯谴责孙殿英的暴 行 ,还是思考乱世中人性的扭曲?
孙天义的选择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即使背负父辈的罪孽,人依然可以选择救赎。
文明遗产是民族的根,守护它们可是每个人的责任,当咱们站在博物馆跟前,瞅着那些历经磨难留存下来的宝贝时,说不定该问问自己:咱是不是比百年前的人更晓得珍惜?
来源:新晨历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