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总是从结果出发,往条件上想——不能说这个方法是万能的,但确实能解决很多题目。
我总是从结果出发,往条件上想——不能说这个方法是万能的,但确实能解决很多题目。
我不是什么天才型选手——那种人一看就有思路,我需要分析、求解、思考、反复……
那么,我的经验对普通人会有启发。
现在,拿一道题做一做例子。
看图,猜,相等。
是的,你就猜,现在的图都做的很精确,你大可以量一量。
猜好后方向有了,就证明——从结局出发,往题目中找条件。
让我们证明相等——这是一个数量关系。
证明相等这个数量关系的知识点通常有:
全等、等腰三角形、中点、平行四边形、菱形……
调出来你的相关知识点,看看跟哪一个相关性最大,就用哪个——知识点要熟练,熟练的同时还要经常梳理。
几何题的梳理方式,我写过一篇文章。
从这8个字开始学几何
这一题中,就用全等——通常三角形很多,大概率上用全等。
现在,证明△ADE全等于△BDE,我们围绕这个小目标找条件。
还是先猜,遇到这种线段之间的关系,我总是先量一量。
量完发现,BE=CF,CE=AF。
既然这样,在直角三角形CF E中,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表达数量关系。
但这是证明题,我还是要证明,那么我要找条件了。
怎么证明BE=CF,CE=AF?
图2不明显,不明显的时候我们就要做辅助线了——辅助线其实就是【构造、显形】:
通过它构造一些图上没有的,帮助我们证明;通过它让一些不明显的条件变明显。我们要通过辅助线找一个直角三角形与△CFE全等,而且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AF和BE.
AF比较难说,我们先找一个线段把BE等价了呗。
带着这个目的,找找题中条件,中点还没用,用用呗。
延长一下~有谱了。
为什么要延长?这就是我总结的辅助线做法的其中之一,把链接附在下方。
如何做辅助线
成功把BE等价成A G了。
现在AF和AG在一个三角形中了,我们连一下GF,能不能证明△GAF全等于△FEB?
带着这个目标找条件,往下来,就很顺了。
这些知识点我都很熟,另外也有一定的做题积累。
其实学了书本,课本知识熟练,还要看你能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到题目中——需要你去做去分析,还需要【做题有目标感】。
求AF,带着问题找条件。
我们把线段的长度在图上标一标,CE=1,有两种情况,E点在C点上方或者下方。
那分别把图画画呗。
画完图,要求AF,这是结果。
都给了这么多数值,而且第二问的结论现在也能用,剩下的就是找条件来计算了。
AF不知道就设为x,有未知数就有方程,方程本质上是等量关系。
那么在这么多直角三角形之间找等量关系。当然要用勾股定理。
算着算着就算出来了。
你看,就是这么回事:
看到题目,先分析,先猜——对,你就是可以猜,甚至有些题目都写着:试猜想谁跟谁的关系。说小了是一道题,说大了,科学研究、数学研究也是“大胆猜想、认真验证”。
接下来,带着猜想——要得到这个结果,我的目标如是,我需要什么条件;接着去题目中找条件——有些条件明显,有些不明显,不明显的要借助辅助线。辅助线的功能就是让不明显的明显,其实连一连,延长一下,会牵扯出更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几何题,考察的就是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辅助线还可以帮你构造关系,你可以构造一些条件,这道题中的辅助线就帮助我们构造了三角形。
来源:宝妈丽丽在修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