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定档9.18:真相永远不会沉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19:39 1

摘要:选在九一八事变 94 周年这天上映,主创团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在官微配了张图 ——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的雪,落在 “勿忘国耻” 四个烫金大字上,化得很慢。

等了八年,这部电影终于敢在 918 这天,把历史的伤疤重新揭开。

2025 年 8 月 3 日凌晨,《731》官微一句 “9 月 18 日,影院见”,让多少人在屏幕前红了眼眶。

全国购票平台上那 330 万个 “想看” 的标记,是 11 年筹备里攒下的期待,也是三次撤档、四次改档磨出来的执念。

选在九一八事变 94 周年这天上映,主创团队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只在官微配了张图 —— 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的雪,落在 “勿忘国耻” 四个烫金大字上,化得很慢。

拍这部电影,像是一场用命去搏的长征。哈尔滨平房区的冬天,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姜武为了演好那些被称作 “马路大” 的实验体,三个月瘦掉 15 斤,戏服里裹着冰碴子拍活体解剖戏,收工时冻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导演赵林山更疯,带着摄像组偷偷摸到日本石井四郎的墓地拍素材,被当地右翼分子追着扔石头,相机镜头都被砸裂了。

剧组在中俄档案馆泡了整整两年,翻出 22 小时的伯力审判录音,那些夹杂着哭嚎和求饶的原始记录,让剪辑师每次听都得抱着垃圾桶吐。

就这么部拿命拍出来的电影,这些年净遭些没道理的罪。有人嫌 “画面血腥”,在平台上举报了 180 多万次;日本外务省发了三回照会,点名要删 731 部队的徽章特写;还有所谓的 “文化学者” 写长文,说这片子 “破坏中日友好”,建议永久封存。

可就在官宣定档的当晚,那些阴阳怪气的声音又冒了出来。

微博上有人刷着 “保护孩子” 的话题,说这种电影就该禁播,却对史料里 “把婴儿和母亲放在升温铁板上做实验” 的记载装看不见。

知乎上更有人扯 “冤冤相报何时了”,说揭露这些罪行是 “贩卖苦难”,底下一堆人跟着喊 “要向前看”。

最恶心的是那些躲在评论区的 “殖人”,一边转发日本旅游攻略,一边阴阳怪气 “总提过去显得格局小”。

真想把这些人拉到 731 罪证陈列馆去看看。那些泡在福尔马林里的脏器标本,那些布满弹孔的实验台,哪一样不比电影画面残酷百倍?

导演赵林山在展馆里对着镜头红着眼说的话,我记到现在:“我们拍活体解剖用了阴影处理,可真实历史里,那些医生是边喝咖啡边解剖的。”

327 个抗战老兵后代联名写的信里有句话更戳心:“我爷爷被抓去当‘马路大’前,在衣角绣了我的生日。现在有人嫌提这些太血腥,可他们凭什么替我爷爷说原谅?”

那些喊着 “太血腥” 的,该去翻翻日本 NHK 拍的纪录片。731 部队的军医亲口承认,为了验证 “人体含水量 70%”,他们把活人关进烘箱烤到焦黑;为了测试冻伤,把囚犯的手泡在冰水里,再用木棍敲到皮肉脱落。电影里用霜花代替血浆的镜头,已经是对历史最大的温柔。

那些鼓吹 “中日友好” 的 “殖人”,怕是忘了 2024 年日本新版教科书里,731 部队成了 “满洲防疫给水部”;忘了去年东京街头,穿汉服的中国姑娘因为说 “支持《731》上映”,被日本青年用铁棍打断了胳膊。

他们总说 “要放下仇恨”,可侵略者从没真的认过错 —— 就像《南京照相馆》票房破 12 亿时,日本雅虎上热搜第一的是 “南京事件是虚构”。

1988 年《黑太阳 731》在香港上映,排片率 92%,观众散场时对着银幕三鞠躬。

2025 年的我们,更该明白:看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记恨,是为了记住那些连名字都没留下的 “马路大”;不是为了煽动对立,是为了让 731 部队的罪证,永远钉在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就像网友说的:“我们从不是要活在仇恨里,是不能死在遗忘里。”

9 月 18 号那天,防空警报会准时拉响。我要带着孩子去影院,告诉他银幕上那些故事,不是虚构的恐怖片,是爷爷奶奶辈真真切切经历的地狱。

那些跳着脚反对的 “殖人” 们也别慌,你们捂得住自己的眼睛,捂不住 14 亿人的记忆。历史这面镜子,就算被打裂了,每一块碎片里,都照得见真相。

你若喜欢,点个赞吧↓↓↓


来源:阿良he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