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的城 | 珍护野生飞羽 青春助力生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4 16:45 1

摘要:西安,这座被秦岭北麓环抱、渭河穿城而过的古都,既是候鸟迁徙的“能量补给站”,更是朱鹮、黑鹳等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当青春力量遇见生态保护,当校园理论融入乡村实践,一场跨越15天的护鸟行动,正在周至县的山林与村落间展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珍护野生飞羽共筑

西安,这座被秦岭北麓环抱、渭河穿城而过的古都,既是候鸟迁徙的“能量补给站”,更是朱鹮、黑鹳等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当青春力量遇见生态保护,当校园理论融入乡村实践,一场跨越15天的护鸟行动,正在周至县的山林与村落间展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珍护野生飞羽共筑生态和谐”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生态,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交汇点上,写下属于青年的答卷。

7月14日,实践团走进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师生们在专业讲解中触摸到生态保护的“理论根基”。从林场生态现状到野生鸟类保护的核心逻辑,从“鸟类是生态链晴雨表”的原理到具体的监测方法,每一项知识都在搭建“认知框架”。当专家用设备示范鸟类观测技巧,当“如何通过羽毛痕迹判断鸟类活动”的讲解落地,抽象的“生态保护”开始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这是一场从“知道要护鸟”到“知道怎么护鸟”的进阶,让保护行动有了专业支撑。

在东楼西楼管护站的林区车辆检查中,师生们直观感受到“人类活动规范”对生态的意义。拦下进入林区的车辆、登记信息、提醒避免噪音干扰,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是在为野生鸟类筑起“栖息屏障”。而巡护林场时记录鸟类种类、数量的过程,更让成员们明白,生态保护需要“细致观察”—— 一片树叶的疏密、一处水源的清浊,都可能影响鸟类的停留,而人类的每一次规范行动,都在为它们保留生存空间。

楼观社区与赵代村的泥土气息里,藏着生态保护与乡村生活的“连接密码”。师生们带着问卷走进农户家,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发现,大家熟悉“布谷鸟叫意味着播种”,却未必清楚哪些鸟类受法律保护;在意“农药让庄稼少生虫”,却没意识到这会让食虫鸟类失去食物。这些发现让成员们懂得,生态保护不能只停留在山林里,更要走进村落。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讲清“护鸟与护庄稼”的关联,才能让保护意识扎根生活。

一笔一划绘制的“鸟类管护观赏路线图”,是师生们将知识转化为实用工具的尝试。图上标注着鸟类频繁活动的区域、适合观测的时段、需避开的繁殖期,既为生态管护员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也为村民和游客划出“保护红线”。从秦岭四宝科学公园的野生动物调研,到跟着周至县生态环境局探访黑河;从护鸟艺术节的社区宣讲,到与森林警察的交流。他们用“观察、学习、记录、传播”四步实践,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播撒在山林与村落间。

总结交流会上梳理的调研数据、路线图、村民反馈,成为可留存的“实践成果”;而成员们心里留下的,是对“生态责任”的理解。从专业知识到落地行动,从个人参与到带动他人,这场实践让“珍护野生飞羽”从口号变成了经历。当林地的飞鸟再次掠过树梢,他们知道,这场15天的实践,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颗种子,会在未来的生活里继续生长。

每一种鸟类,无论是否是众人瞩目的“明星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承载着独特的价值与作用。保护鸟类,不仅是守护秦岭的生态平衡,更是捍卫人类共同的家园。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打扰、伤害野生鸟类,让清脆的鸟鸣成为美丽西安最动人的自然乐章,共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家园贡献力量。

来源:西安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