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人生结局:与杨玉环马嵬坡见最后一面,56岁病逝时,子嗣众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20:30 1

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他是皇子,却什么都不能决定。他娶了杨玉环,却被父皇强行拆散。他站在马嵬坡,看着她穿着白衣走进佛堂,连头都没回。

他知道,很多事,不是他能插手的。后来他活了56岁,儿女成群,死时却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这个叫李瑁的男人,一生都在沉默中被推着往前走。人们记得杨贵妃,却没人关心她原本的丈夫,活成了什么样。

李瑁生在720年,是唐玄宗第十八个儿子。他母亲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宫中极受宠。

但她前几个孩子都没活下来,所以李瑁一出生就被送到宁王府抚养,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

宫里人都叫他“十八郎”,其实就是在暗示这个孩子得小心养着,别出事。

他小时候不吵不闹,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也知道自己不该太高调。725年,他被封为寿王,挂名当了益州大都督。

十年后,也就是735年,他娶了杨玉环,那年他十五,杨玉环十六,两人都喜欢音乐,日子过得也算和气。

但这个婚姻只持续了五年。李瑁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母亲,会成为他人生第一道裂痕。

737年,武惠妃为了让李瑁有机会进一步,设计陷害太子李瑛,结果事败后自己病死。

李瑁一下子没了靠山,整个人也被推向了尴尬的边缘。就在这种时候,他的父亲唐玄宗盯上了他年轻漂亮的妻子。

740年,玄宗下令让杨玉环出家为道士,取法号“太真”。这只是表面功夫,过了几年,杨玉环就被玄宗正式接进了后宫。

745年,李瑁被安排另娶韦昭训之女,仅十天后,杨玉环被封为贵妃。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朝廷没人敢吭声。

李瑁呢?什么都没说,也没做。他只是越来越沉默,越来越让人看不见他的存在。

到了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李瑁、几个皇子皇孙,一路逃往四川。逃到马嵬坡那天,局势彻底失控了。

禁军对杨国忠早就不满,一路忍着,终于在这天爆发。杨国忠被杀,首级被悬在路边。将士们情绪还没平,开始要求处理杨贵妃。

龙武将军陈玄礼站出来说话:“贵妃不宜继续随行。”这话其实就是要玄宗下死令。

玄宗犹豫了,但高力士、韦谔等人都劝他,军心若不安,大家都活不了。玄宗没办法,只能妥协。他亲口下令,让杨贵妃自尽。

李瑁当时在场,被派去安抚士兵。他哭了,跪着说了很多话,但没人听。他清楚,这事已经没得谈了。

那天下午,杨玉环穿着白衣,被高力士带进佛堂。她没说话,也没回头。李瑁站在人群里,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梨树后面。

他没喊她,也没追。喊了也没用。他知道,她再也回不来了。

整件事结束后,队伍继续赶路。李瑁没再说话。那天之后,他就像彻底断了根的人一样,彻底退出了父皇的视线。

马嵬坡事件后,李瑁被彻底边缘化。唐肃宗登基后,他更是彻底失宠。因为不是嫡出,又没有实权,李瑁干脆主动请求避居蜀地。这一走,就是好多年。

762年,玄宗和肃宗接连去世。李瑁回了长安,但依旧低调。他知道,这个朝廷已经不属于他了。权臣李辅国势力正盛,他连门都不敢踏出几步。

他在家里教子读书,和韦妃过日子。他们育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人被封王,还有二十多个女儿。

表面上看,他起码家庭幸福。可谁知道他心里那道口子,早就补不上了。

他晚年时经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发呆,墙上挂着一幅仕女图。画中女子穿着白衣,背影模糊,看不清脸。他从来不让人动那幅画。

775年,李瑁病逝,享年56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但他的葬礼规格远低于唐朝宗室标准。

没什么排场,墓地在陕西蒲城县,墓碑上只写了“唐故寿王李瑁之墓”,再无其他。

没有盛大的仪式,也没有人专门写传记。他活着时沉默,死时同样无声。

李瑁的一生,说白了,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他太清楚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皇权之下,连情感都要服从命令。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的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