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观澜|从“高光时刻”到“重返战场”,青岛动画如何突围?

B站影视 2025-02-24 17:20 1

摘要:“它的成功让很多人意识到,找准路子,中国可以制作出高水平动画。”作为青岛的老动画人,赵晓春对《哪吒2》的成功感慨颇深,他称青岛动画也有过“高光时刻”,如今则凭借技术“重返战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

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电影、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1名、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八……一骑绝尘的《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改写了中国动画的历史。

“它的成功让很多人意识到,找准路子,中国可以制作出高水平动画。”作为青岛的老动画人,赵晓春对《哪吒2》的成功感慨颇深,他称青岛动画也有过“高光时刻”,如今则凭借技术“重返战场”。

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青岛动画产业应如何实现突破,开启新的征程?

从起步到辉煌再到低谷

青岛动画“一波三折”

2005年,随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推动,青岛的动画产业“应运而生”。同年,青岛农业大学设立动画专业,是全省第二青岛第一家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2006年,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创立,共同为动画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2008年以后,青岛的动画算是正式快速发展起来了。”彼时,赵晓春正担任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院长,他在青岛动画最兴盛之时,带领团队共同创作动画40余部。也正是从那年开始,青岛动画产业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2009年,青岛市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动漫创意企业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项目与作品扶持等,推动青岛动漫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年,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正式开园,成为六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之一,这也成为青岛动画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签。该产业园引进了来自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投资的项目团队,以及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动漫游戏企业与合作机构近100家,入驻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超过2亿元,就业人数近4000人。

短短两年时间,青岛便由最初的30家动漫企业发展到了70多家,如果再加上动漫玩具衍生品企业则有300余家。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青岛动画作品的创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9年,由赵晓春担任导演的青岛首部原创科幻动画电影《C9回家》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美术片”奖项提名,与《风语咒》《白蛇:缘起》《疯狂斗牛场》《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熊出没·原始时代》同台竞技,这是青岛动画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从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走出的《三岔口》《小老虎》等动画片也陆续推出。

然而,随着政策力度的减弱、青岛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涌现,到2014年,不少企业纷纷搬出动漫游戏产业园,而许多企业也由于资金周转不开、补贴审核更严格等问题纷纷倒闭转行,青岛动画产业开始“退烧”。

随着 2012年文化和旅游部《“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国家对动漫企业的扶植和引导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型。对此,青岛也出台相应激励政策,意在把关享受政策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的门槛,为动漫行业的“虚火”降温,助力真正用心、创新的企业发展,青岛动画产业开启转型调整的步伐。

凭借技术“重返战场”

青岛动画产业强势复苏

如今,《哪吒2》制作中展现的“青岛力量”如流星划过寂静的长夜般,将大众的目光再次拉回青岛动画产业。“这两家参与制作的青岛企业,也是青岛动画企业技术崛起的体现。”赵晓春说。

近年来,青岛动画产业逐步从调整中复苏,开始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原创内容的开发,涌现出一批“科技先行”的动画企业,尝试从技术角度重新切入动画赛道。

水一直被认为是特效里面最难做的部分。在参与《哪吒2》创作过程中,青岛童幻动漫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英松带着团队制作了海啸龙吟、鹿童射箭等特效。“在制作海啸龙吟海水交互的镜头时,由于数据量极大,特效机器经常崩掉。”张英松说,鹿童技能、换脸等特效和部分布料解算镜头也有较高难度。

其实,早在哪吒第一部动画的时候,张英松的团队就参与过制作。第二部的合作由于周期问题,他们在2024年4月最后阶段才加入进去的,搭上了“末班车”。本身加入时间比较晚,而海水互动、海盾交互等特效的制作需耗时三四个月时间,这对张英松团队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除了《哪吒1-2》,张英松的团队还参与过《龙之谷之破晓奇兵》《姜子牙》《山海经之再见怪兽》《茶啊二中》《流浪地球1-2》《小倩》等电影项目的三维制作工作,凭借着技术在不少大制作中频频出现。

青岛迪生新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后兴起的、凭借技术“出圈”的行业重要力量。“我们的总部在北京,青岛迪生是2019年通过崂山区招商引资,在青岛成立的一个全资子公司。”青岛迪生新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迪生”)总经理张同帅介绍。

在张同帅看来,近几年全国动画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动画市场的火热也带火了公司、带火了就业,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青岛的市场环境亦是如此。”

目前,青岛迪生的优势在于先进的动作捕捉系统。2024年,青岛迪生在青岛东方影都5号棚搭建了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动作捕捉棚,可以应用到科幻电影动画、综艺制作等方面。

张同帅称,目前迪生关于动画制作全流程方面的业务都是放在青岛在做的,“像金鹰卡通的动画《23号牛乃唐》就是我们从0到1帮他们全线制作的,我们还参与了电影《熊出没》、追光系列等的制作,目前正在参与的就是《大圣归来2》的制作。”

题材、技术、可持续

青岛动画产业如何破局谋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青岛动画产业存在的弱势主要是人才储备不足、现有动画公司规模较小、缺少动画公司品牌等方面的问题。在现有情况下,青岛该如何推进青岛“智造”原创动画的发展?赵晓春认为,青岛要独立生产动画电影不是没可能,首要的是找到好题材。

“通过全国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是很受观众喜爱的。在这里,青岛可以‘跟风’做题材好的神话故事,崂山道士系列就是非常有在地化特色的好题材。”赵晓春说,找到了适合做的大IP,接下来就要集中青岛的力量、集中财力去攻,找到好导演、好的出品人员,由政府牵头和引导,共同完成一部大制作。

在特效制作技术上,“青岛力量”也可圈可点,未来如何破局,实现更大发展?赵晓春建议动画企业可以挖掘自己公司的技术特色。“因为动画制作流程中间的难点和突破点很多,突破的虽然都是一个难点,但是你可以走不同的技术路线去实现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得好、有差异化则更容易被大IP选中,参与制作。”

经历过2009年以后的政策变迁,不少业内人士更能感受到“可持续性”的含金量。在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影视与动画系主任、教授陈墨白看来,包括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文化的发掘性,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可持续的。而在“哪吒热”下趁热打铁,对于在初创期的动画项目进行扶持也很重要,“钱花在刀刃上”。

动画不仅仅是娱乐,扩展到泛动画领域,动画其实是一个动态的、非真人的动态视频。“中国的动画要为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这是我去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流的时候听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陈墨白认为,动画在品牌广告、科技展示、医疗展示等凡是需要动画展示非实拍的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动画能和这些相结合,可以为青岛的发展、山东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本间芽衣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