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抖音安全中心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对“我是夏小健”“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等账号予以无限期封禁。
无底线只有死路一条
吃人血馒头的张兰、汪小菲被抖音永封了。
今天,抖音安全中心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对“我是夏小健”“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汪小菲”等账号予以无限期封禁。
随后,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发文回应此次封禁事件称,内部经过多次讨论,鉴于这几个账号在历史上屡次违规被处罚后仍未改正,最终决定对其进行封禁处理。
图源:微博
起底张兰、汪小菲等账号账号被封的具体原因,得从一则悼念文说起。
2月3日,张兰在微博发布了一篇悼念大S的文章,言辞间尽显 “逝者为大” 的体面:“逝者为大,愿玥儿妈妈往生极乐”,并承诺“愿助后事处理一臂之力”。
本以为这是一场和平的告别,没想到,仅仅两天后,剧情就开始 “大反转”,直接变成了一场吃人血馒头的闹剧。
2月5日晚,被称为张兰干儿子“夏小健”账号爆料称,汪小菲包私人飞机将大S骨灰送回台湾。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张兰账号更是顺势推荐相关视频,随后#张兰推荐汪小菲包机的视频#话题直接登顶热搜。
图源:抖音
然而,这看似深情的举动,却被徐家无情打脸。
第二天徐家便强硬辟谣,称包机全程都是徐家人和具俊晔在处理,还怒斥这种行为“恶心至极,睁眼说瞎话”。
小S也通过经纪人喊话,质问这种谎言还要持续多久,后来包机公司同样出来发声明,强调是小S付钱。
张兰母子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在“玩火”,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不满和声讨。
在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停播三天(即2月6日)的张兰开启了直播带货。
镜头前的她几度哽咽,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诉说自己的“委屈”。
不过,她也没忘记带货的本职,一边对着镜头“戏瘾大发”,一边提醒观众“点点赞,点点关注,咱们把麻六记拍起来”。
图源:二狗视野
然而,网友们对张兰的这套说辞并不买账,疯狂吐槽她“吃相难看”,直播间更是被“没一句实话”的弹幕刷屏。
图源:南方都市报
面对网友们铺天盖地的质疑,张兰瞬间开启“战斗模式”,直接向所谓的“黑粉”喊话:“吃相好不好看不重要,只要这钱是我凭自己的血汗、问心无愧赚来的,那吃饭的时候就能心安理得。”
同时她还称:“不怕黑粉也不怕被诅咒,毕竟一咒十年旺。”
不仅如此,她更是强硬表态:“网络可不是法外之地!你们的来路我心里有数,我的律师已经进群收集证据了!”
这番言论如同点燃了炸药桶的导火索,瞬间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向平台举报。仅仅开播一个多小时,这场直播就被平台封禁。
数据显示,2月6日当天,张兰直播间观看人次达930.6万,人气峰值为41.1万,涨粉10万,销售额处于100万—250万元区间。
而张兰带货的商品包括麻六记酸辣粉、汤圆、咖啡固体饮料、萝卜干,其中麻六记酸辣粉销量及销售额最高,销量达1万-2.5万件,销售额为50万元-75万元。
事实上,大S一直是张兰的“流量密码”。
2022年11月,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骂战闹得沸沸扬扬,冲上热搜。张兰抓住时机,在直播间一边痛斥“大S出轨”,一边大力叫卖麻六记酸辣粉。
仅仅两天时间,麻六记的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元,其中酸辣粉更是火爆到直接卖断货。
同年著名的“扔床垫”事件,更是把热度推上了新高度。
图源:微博
在事件期间,张兰直播间观看人次超2700万,后续3天销售额超5000万人民币,成功登顶带货榜首位。
2023年3月28日,大S首次在微博回应汪小菲,就在当天,张兰的直播账号“张兰俏生活”又涨粉1.5万。
2023年6月19日,台湾艺人黄子佼爆料大小S涉嫌违禁品事件,张兰又一次迅速抓住机会。当天,就有10万人涌入她的直播间,张兰顺势卖起了哈密瓜、卤蛋、菜团子等商品。
不仅如此,张兰还将大S及其相关的事照搬进直播间。
如她模仿大S老公具俊晔打碟,一边喊“ri ri ri”一边跳动;模仿大S拍杂志撒爆米花的动作;大S与具俊晔的时尚硬照,她也拉着助理模仿。
图源:娱乐圈又有
甚至小S公公去世,大S在葬礼上的穿搭引发热议,张兰也不放过,戴着墨镜内衣外穿,挽着助理模仿,还顺势推销起胸贴。
图源:剧好看鸭
在笔者看来,张兰和汪小菲账号被抖音无限期封禁,绝非偶然,而是长期游走在道德与规则边缘、无底线炒作甚至消费逝者的必然下场。
从消费私人恩怨、家庭纠纷,到在大S离世后仍不放过热度,他们一次次突破了公序良俗的底线。
抖音在封禁公告中就明确指出他们“屡次违规”,由此可见,平台对其行为的容忍度早已达到极限。
另外,抖音的果断出手封禁也具有意义深远。
一方面,是平台对自身生态环境的积极维护,只有坚决抵制这类不良行为,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保障广大用户的良好体验;
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向全社会宣告,网络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法外之地,任何违规行径,无论大小,都必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这也给整个直播行业敲响了警钟:妄图通过博眼球、无下限炒作来获取流量红利,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从长远来看,必将遭到流量的反噬。
来源:电商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