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每年一到换季,流感的“魔爪”就开始悄悄伸向人们,而甲流更是其中的“狠角色”。它传播速度快,症状重,尤其是在学校、办公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简直像龙卷风一样席卷而来。
如果身体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肌肉酸痛、极度乏力、喉咙剧痛等5大症状,那很可能已经中招了。 这时候,盲目硬扛不仅会拖长恢复时间,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该吃药就吃药,科学应对才是正解。
一、甲流到底是什么?比普通感冒厉害在哪?
很多人一听到“流感”,就觉得和普通感冒没什么区别,甚至认为“扛一扛就好了”。但甲流和普通感冒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一般表现为咽喉不适、流鼻涕、轻微咳嗽,少有高热,病程短,通常5-7天就能自愈。
甲流则是由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传染强。
尤其是高烧、剧烈咳嗽、浑身酸痛、极度疲劳等症状,很多人形容得了甲流就像被“卡车碾过”一样难受。如果不及时治疗,甲流还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甲流的5大典型症状,出现两个以上就要警惕!
1. 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
甲流的发烧往往来势汹汹,而且很难退烧。体温通常在38.5℃以上,甚至高达40℃,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3-5天)。
这种高烧往往伴随寒战、头痛、出汗等症状,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发烧过高容易引起惊厥或脱水。
35岁的王先生,平时身体不错,但这次感冒后高烧三天不退,吃了退烧药也只能暂时降温,几个小时后又飙升到39℃以上。后来去医院一查,确诊为甲流,医生给他开了奥司他韦,并嘱咐他要多喝水,补充电解质,最终在一周后才完全恢复。
2. 剧烈咳嗽,喉咙像被刀割
甲流的咳嗽不是一般的小咳嗽,而是持续性、剧烈的干咳,有时甚至会咳到胸口疼、喉咙火辣辣的痛,严重的还会带痰。
为什么会这样?甲流病毒会攻击呼吸道黏膜,导致喉咙和气管发炎,甚至引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如果咳嗽持续超过两周,或者咳嗽加重、痰液变黄绿色,就要警惕是否出现了细菌感染。
3. 浑身酸痛,像被“卡车碾过”
得了甲流的人,几乎都会有明显的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有的人甚至连翻身、抬胳膊都觉得费劲。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导致肌肉和关节出现炎症反应。
特别提醒:如果肌肉疼痛严重到无法行走,或者伴随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要警惕流感性肌炎或病毒性心肌炎,这些都是严重并发症,必须尽快就医!
4. 极度乏力,连起床都觉得困难
甲流的疲劳感不是普通的“累”,而是一种全身虚弱、提不起劲的感觉,即使睡了一整天,还是觉得疲惫不堪。这种乏力感可能会持续1-2周,有些人即使退烧了,仍然觉得精神不济。
5. 胃肠道症状,恶心、腹泻、食欲全无
除了呼吸道症状,甲流还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脱水。
提醒:如果腹泻、呕吐严重,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三、甲流的治疗:该吃药就吃药,别硬扛!
1. 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奥司他韦(达菲)是目前治疗甲流最常用的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2. 对症治疗:退烧、止咳、缓解肌肉疼痛
退烧:38.5℃以上可以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但儿童不要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雷氏综合症。
止咳:可以适量服用右美沙芬、复方甘草片等,但避免滥用镇咳药,影响痰液排出。
缓解肌肉酸痛:多休息、多喝水,适量补充维生素C,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3. 中医调理:疏风解表,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甲流属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期”,治疗上常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的中药。比如:
连花清瘟胶囊:有抗病毒、缓解咳嗽、退热的作用。
银翘散:适用于咽喉痛、发热较重的情况。
生姜红糖水:适用于初期怕冷、轻微发热的患者。
四、甲流的预防:疫苗+良好习惯=最佳防护
1. 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减少病毒传播。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
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浓度。
3. 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防御能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感染风险。
总结:甲流不可轻视,科学防治是关键
甲流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如果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咳嗽、肌肉酸痛、极度乏力等症状,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甲流。及时就医、合理用药,才能尽快康复。接种疫苗、注意卫生、增强免疫力,才是预防甲流的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网站:流感相关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防治手册
《中华传染病学》教材,第10版
来源:智慧健康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