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一吃饭就癫痫发作,持续9年!医生:很罕见,微创治疗后可恢复

B站影视 2025-02-07 19:06 2

摘要:今年20岁的小李从11岁开始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会在吃饭咀嚼食物时突然停顿,意识水平下降,然后继续咀嚼动作,右手拿筷子跌落,持续约1分钟左右。由于发作频繁,且每次都在吃饭时发病,导致小李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非常害怕吃饭,一度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吃饭竟然也会诱发癫痫?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近期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

今年20岁的小李从11岁开始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会在吃饭咀嚼食物时突然停顿,意识水平下降,然后继续咀嚼动作,右手拿筷子跌落,持续约1分钟左右。由于发作频繁,且每次都在吃饭时发病,导致小李的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非常害怕吃饭,一度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小李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诊断为癫痫,尝试了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镁等多种抗癫痫药物,有一定的效果,但一直未能完全控制发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频率逐步增加,近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癫痫中心就诊时,他的发作频率高达10余次/日,且均在进食过程中发生。

黄亚辉副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安排了头部MRI、视频脑电图(VEEG)、PET-CT等辅助诊断手段,最后确诊为进食诱发的反射性癫痫,考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外科手术评估。

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小李的致痫灶大致位于左侧岛叶、岛盖的可能大。为进一步缩小范围,癫痫中心科主任卢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成员对他进行了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术后对他进行颅内脑电图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发作起源于左侧第一岛长回,该位置位于大脑深部,血管异常丰富,开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经过全科讨论后决定采用SEEG引导下的颅内致痫灶射频热凝毁损术进行微创治疗。术后第二天,小李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食物了。

卢军主任医师介绍,进食诱发的反射性癫痫是一种罕见疾病,患病率约0.05%至0.1%,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胃膨胀、咀嚼、吞咽及食物的化学成分均被认为是可能的刺激因素。

黄亚辉副主任医师提醒,岛叶跟其他脑区联系非常密切,癫痫传播范围广泛,症状复杂多样,可表现出类似于额叶发作引起的过度运动症状,类似于颞叶发作相关的内脏感觉或内脏运动症状,以及类似于顶叶发作的躯体感觉症状,临床诊断非常困难,SEEG的临床应用为岛叶癫痫的精准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如果出现小李这种复杂的癫痫症状,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通讯员章亮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