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山西38岁教师兰会云高考后带学生骑行游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11 21:54 5

摘要:“6月10日,山西一个叫兰会云的38岁教师第四次在高考后带着学生骑行游历,今年计划游历3000公里”。

【题记】极目新闻的报道,“6月10日,山西一个叫兰会云的38岁教师第四次在高考后带着学生骑行游历,今年计划游历3000公里”。

新闻底下的评论里出现许多冠以安全责任名义的质疑声。

我国自古以来学子就有负笈远行游学的行为,以证万卷书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老师带着弟子到处游历,蔚然成风,《论语》中就有很多到了某地发现某事,某弟子由此请教孔子的故事。

唐朝的李白杜甫岑参高适李贺白居易等都曾遍历四方,写下那么多传世诗篇。

到了宋朝,书院风形成,各大书院老师带着学子交流互访的情况经常发生。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有个著名的“朱张会讲”故事,朱熹带着他的弟子一路从福建远涉湖南,与岳麓书院山长张栻和书院弟子进行学问交流。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只是古代学子在学习时的状态,并非他们整个学习生活的概括。

所以说,兰会云老师带着学生进行游历游学,是古已有之的经典传承,是值得称赞和表彰的,是现代教师群体里富有责任使命的典范,而非一些阴暗心理驱使下认为的特立独行和哗众取宠。

今天的许多人,过于小心翼翼,对社会和他人充满质疑,以安全为由束缚教师和孩子的言行举止,这类行为显然是值得商榷的。相较于千百年前的情形,今天的便利与安全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质疑与非议,往往会束缚一个事物的美好发生。兰会云老师在网络的诸多质疑非议中带着孩子前行,而更多的老师早已退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

我们很多时候把责任挂在嘴边,心里却始终怕担责任,殊不知一些责任本身就是我们的义务。

而我们的一些人,总是将未知的后果充当责任强加于他人,站在一旁风言风语指手画脚,也要扯住别人不去作为。

安全固然重要,若无走出去的勇气,安全教育就是空谈,以各种类似的理由从而因噎废食,教育背负的永远有一层枷锁。

甘肃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孩子,每年清明跋山涉水数十公里给烈士扫墓,这样应当大力弘扬的义行实践同样也有极少人非议。以各种理由将孩子束缚于温床,将传道授业解惑者对教育理念的躬体力行扼杀于恶语,这是对教育者的亵渎,更是对孩子的溺爱和不信任,这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带着自己日夜相伴整整三年的学生,在高考后骑行游历自己的国家,增长见闻增进友谊的同时,领略旅途的快乐与艰辛,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应推崇应赞赏,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一件事情,要赞扬兰会云这位80后山西教师,要赞扬每年和他一同出行游历的孩子,也要赞扬这些孩子身后的家长。

2025年6月11日随笔于长沙

来源:公考石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