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都知道,心脏传导束是由冠状动脉供血,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血液供应主要由前降支(LAD)近段间隔支提供,而右冠状动脉(RCA)主要给左后分支提供血液供应。因此,LAD近段闭塞可能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和/或左前分支阻滞,而不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丨小可真
大家都知道,心脏传导束是由冠状动脉供血,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血液供应主要由前降支(LAD)近段间隔支提供,而右冠状动脉(RCA)主要给左后分支提供血液供应。因此,LAD近段闭塞可能导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和/或左前分支阻滞,而不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1]。场景一:心内科病房
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虽是冬季,昼短夜长,但对于医生来说仍然是7:30准时到达病房参加交班。今天又安排了不少手术。到了冬季,急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每个手术日都会安排不少择期手术。如果接到急诊科的电话,有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就诊,就需要马上腾出导管室为其优先安排手术。手术日的节奏是十分紧凑的。科里医生交完班后,有的医生因为离家远没来得及吃早餐,拿出两块饼干草草了事,赶紧查看一下自己管理的几个患者,开医嘱、办出院、术前谈话,当这一切就绪后,大步流星地奔向导管室。场景二:导管室
到了这个季节,手术不仅多还比较复杂,经常是一台手术要耗费2-3个小时的时间,这一台结束,匆匆换下早已湿透的手术服,然后准备做下一台。这时,导管室的电话铃声响起了,是急诊科打来的。“急诊有1名63岁的女性患者,因胸痛和喘憋就诊,心电图为LBBB,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心肌酶和肌钙蛋白都明显升高。”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那赶紧跟家属进行术前谈话,给上氧气、利尿剂、无创呼吸机,可平卧时送到导管室。”心内科主任回复道。不到半小时,患者由急诊科用平车被推至导管室。大家将患者抬上手术床,连接心电监护,此时患者症状已经较前好转了。大家在外边看了看就诊时的心电图(图1),快速讨论了一下患者大致的病变位置,随后开始手术。图1 就诊时心电图
冠脉造影显示中间支(RI)开口处重度狭窄,随后分为2支(图2左)。LAD、回旋支(LCX)和RCA正常。医生决定对RI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干预,术后残余轻度狭窄(图2右)。
图2 冠脉介入治疗前(左)后(右)
术后患者被送入到CCU继续观察。90分钟后,病房打来电话,说这位患者的心电图LBBB消失了(图3)。
图3 术后心电图患者住院期间顺利,4天后出院,未诉不适。10天后患者重复心脏彩超显示LVEF升高至60%,无室壁节段性运动减低。
故事到此结束,可能大家感觉这个故事有些平淡,但细细品味平淡中还是有知识点。为什么这个患者仅闭塞了RI这一根血管,就出现了LBBB呢?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来源:医学界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