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可·波罗”的中国城市漫步

B站影视 2025-02-06 08:00 2

摘要:“我和中国的缘分最早还要从唐人街说起。”说来也巧,亚历山德罗·马丁尼在意大利米兰老家的住处就紧挨着唐人街。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小在唐人街穿梭嬉戏的他和其他意大利孩子有着不同的童年回忆。

意大利人亚历山德罗·马丁尼来中国已有9年。这9年,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俨然成为“中国通”。受访者供图

“我和中国的缘分最早还要从唐人街说起。”说来也巧,亚历山德罗·马丁尼在意大利米兰老家的住处就紧挨着唐人街。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小在唐人街穿梭嬉戏的他和其他意大利孩子有着不同的童年回忆。

最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一家煎饼果子店,“我能吃到地道的中国味道”。

如今,亚历山德罗·马丁尼来中国已有9年,中国的朋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阿雷”。9年来,和当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一样,阿雷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俨然成为“中国通”。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阿雷参演了舞蹈剧场《看不见的城市》,他化身马可·波罗,展现中意文化融合之美。

从米兰唐人街到北京老胡同

“你看,这是我!”阿雷翻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只有四五岁,背景正是米兰唐人街。他举起一条红黄相间的中国龙玩具,一脸自豪地对着镜头,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阿雷记得,当时的唐人街尚未被完全开发,而如今,他每次回意大利都觉得这里“又变了一个样”。随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小店不断涌入,唐人街已成为米兰乃至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点,每逢周末都会迎来不少意大利人结伴打卡。

小学课本上,马可·波罗的故事让年幼的阿雷深深为之着迷。“原来早在几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就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于是,小小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有朝一日我也要去中国看看”。

同样吸引阿雷的还有中国电影。小时候,姥姥会带着他看《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来自中国的大片,让他印象最深的要数《满城尽带黄金甲》。

“里面的大侠竟然能在天上飞来飞去,莫非这就是中国人的魔法?”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这也让他对遥远的东方古国更增添几分向往。

高中时阿雷就开始学习中文,上大学后他也选修了中文。意大利的中文老师告诉他:“要想学得深入,还得去中国实地学习。”

大一下学期,阿雷成功申请到在北京语言大学中文暑期班学习的名额。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沉醉在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和街头巷尾中,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逐渐具象化。

短短一个月,他就跟中国的朋友们打成一片,中文水平也因此突飞猛进。“我很喜欢中国的学习教育模式,这里的学习环境让我很有动力。”

最后,他决定从意大利退学,来到北京语言大学求学。

颇有意思的是,阿雷并没有搬进高楼,而是选择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安家。他所住的是几户人家一起生活的大杂院,闲来无事就和隔壁大爷大妈聊聊天。

在北京待久了,阿雷的中文也满是京味儿,就连地道的“老北京”听了都会好奇他是怎么学的。每当这时,阿雷准会幽默一笑:“我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在阿雷眼中,北京胡同很神奇:“虽然人在繁华都市,但钻进去就好像生活在田野乡间,全然感受不到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又很有人情味。”

从“雷妃”到“洋悟空”

阿雷从小就有颗“不安分”的心,因此适应能力很强。

刚来中国时,他也会遇到一些因观点碰撞而引发的争执,也会在面临文化差异时感到茫然无措,但他的破解之道只有6个字——勇敢说,走出去。

“我最大的强项就是和中国人打交道。”阿雷透露自己学习中文的秘诀,“我一直努力用好课堂之外的时间,比方说上午上完课,我下午就跑去和中国朋友们谈天说地,很多上午学的东西就能活学活用。”

阿雷的另一秘诀是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偏爱中国各式各样的古装剧,尤其对《甄嬛传》情有独钟,还自称是该剧的“十级学者”,因此被广大网友戏称为“雷妃”。

“在古装剧中,我能了解到不少中国的习俗和表达。”阿雷坦言。

25岁那年,阿雷参加了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

最初,他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参与节目试镜,没想到成功被录用,从中国综艺的铁杆观众,变为嘉宾走上舞台。

“勇敢地去表达,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交流态度。”面对镜头,他表现得游刃有余,流畅地用中文表达着观点。阿雷的这份率真、自信、阳光,也让他收获了大量中国粉丝。

还有一次阿雷参与录制中医主题的综艺,导演组给他出了难题——阅读文言文写成的东阿阿胶制作工艺。

“他们觉得我一个老外肯定看不懂,却万万没想到我不仅能看懂,还能解释得头头是道!”阿雷笑道。

不仅如此,阿雷也在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中国是一个很大很美的地方,每一处都有别具一格的风景和文化”。

去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海内外,跟着“悟空”打卡取景地成为一股新热潮。阿雷不但爱上这款游戏,还带着一根定制版金箍棒,前往山西,解锁了铁佛寺、玉皇庙、延庆寺等景点,领略中国古建筑之美。沿途很多游客与他合影,热情地称他为“洋悟空”。

“我仿佛化身游戏中的‘天命人’,一路翻山越岭、历尽艰辛,最终寻得的无价宝藏,便是得以领略中国文化的恢宏壮阔。”阿雷感叹。

文化不同,情感相通

在中国的9年,阿雷一直对中国非遗抱有极大兴趣。时代浪潮中,非遗跨越悠悠岁月,重焕蓬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不久前,循着《马可波罗行纪》的记载,他化身新“马可·波罗”,前往江苏南通、福建德化、浙江东阳、江苏苏州和江苏南京5个城市,以外国人的视角进行探访,让当地非遗背后的故事“被看见”。

阿雷惊喜地发现,中国的匠人们一直在传承与创新非遗技艺,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研习和宣传非遗。

在这些非遗工艺中,南京金箔给阿雷留下深刻印象:“被捶打出来的南京金箔,薄到几百张叠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丝那么薄,轻轻一吹便会随风而起,如鹅毛般在空中飞舞。”

和700多年前一样,今天全世界依旧渴望看到中国之美,南京金箔工艺在全世界越来越出名。

“原来,金箔的灿烂夺目离不开匠人前期的千锤百炼。这让我想到了意大利很多奢侈品,两者异曲同工。”他亲眼见证了金箔锻造的全流程,发出这样的赞叹。

德化白瓷同样让阿雷记忆犹新。“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白色的瓷!”乍一看到乳白如凝脂的德化白瓷,阿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这座小县城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烧制陶瓷。相传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还从这里带走了一些白瓷,因而德化瓷又被西方人称作“马可波罗瓷”。

阿雷在德化拍摄Vlog时还发生一个小插曲。由于人生地不熟,他没注意迷路了。两位当地老百姓遇到他,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品茶,临走时还赠送了一套他们自己做的白瓷。“我居然在陌生人家里喝茶聊天,这是在意大利不敢做的事。”

“去了5座城市,我觉得体验都非常棒。”回顾这段旅程,阿雷感慨万千,“中国文化的确博大精深,我虽然在中国学了那么多,但远远不能穷尽,有更多的东西等待着我去发现和体验。”

如今,阿雷已从北京来到上海,乘着互联网自媒体的东风,专注于做中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工作。

比起单纯的娱乐传播,他更希望挖掘一些联通中意两国文化的议题,用中国人关心的视角去深入剖析,最终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尽管我们的文化是不同的,但我相信,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阿雷说。

来源:中青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