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引发的“呼吸末路”:重度ARDS的临床困境与突破

B站影视 2025-02-06 15:03 3

摘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我们分享了1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致重度ARDS病例,患者同时合并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不完全性肠梗阻等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我们分享了1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致重度ARDS病例,患者同时合并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床旁胸片提示ARDS可能,双侧胸腔积液,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见气道粘膜广泛性充血水肿(见图1),气管镜可吸引出大量泡沫样血性稀薄分泌物,应如何治疗?

病例信息:

主诉

间断咳嗽、咳痰,伴胸闷、气短8天余,腹痛5天,加重1天

现病史

家属代诉:8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气短,痰液性质不清,全身肌肉酸痛明显,无寒颤、高热,无胸痛、心悸,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就诊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4天(具体不详),效果欠佳。

12月20日患者出现腹痛,右侧为主,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胀等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检验报告:白细胞6. 04 *1012/L ,中性粒细胞比值72.3 %↑,淋巴细胞绝对值1.00 *109/L↓,血红蛋白185 g/L↑,血小板102 *10^9/L↓。腹部CT示: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予以解痉止痛处理(具体不详)。次日夜间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 5℃,予以布洛芬混悬液15ml口服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期间间断高热。

12月22日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完善相关检查,胸部CT示:COPD合并双肺炎症,治疗后复查;右肺中叶钙化灶;下腹部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结合临床病史,连续2日予以左氧氟沙星氯化钠、间苯三酚、醋酸林格对症治疗,每次输液后患者自行回家。昨夜凌晨约十二点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气急喘息明显,痰中带血。

今中午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急诊,完善相关化验检查,考虑“重症肺炎、低钾血症”,予以抗感染、平喘、补钾、补液对症处理,以“重症肺炎”收入我科。

自病来患者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便如常,小便减少,体重未见明显增减。

查体

T 38.2℃,P 156次/分,R 45/分,BP 190/106mmHg,SpO2 81%(FiO2 100%)。

患者意识清,精神萎靡,全身皮肤黏膜花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末触及肿大。口唇紫绀,气急喘息明显,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廓畸形,肋间隙增宽,双侧语音震颤减弱,右侧显著,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满布湿罗音及散在干鸣音。心界不大,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腹部查体不合作。双下肢未见明显水肿,四肢末梢暖。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因外伤致胸廓畸形;7年前因“痔”行手术治疗;否认输血史及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不详。抽烟30余年,20支/天。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pH 7.28,pCO2 44.0mmHg,pO2 52mmHg,BE -6.5mmol/L,HCO3- 20.0mmol/L,Lac:2.5mmol/L;pO2(A—a)526mmHg,SpO2 81.8%(FiO2 100%)。

血常规 + CRP:白细胞12.00*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93.60%↑,淋巴细胞绝对值0.53 *109/L,红细胞6.65*1012/L ,血红蛋白205 g/L,血小板103 *109/L,CRP 150.520 mg/L。

白介素-6(IL-6):>5000.000pg/ml。

降钙素原(PCT):>100ng/ml。

生化:总蛋白57.80g/L,白蛋白31.42g/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670.68 U/L,丙氨酸转移酶142.04 U/L,谷氨酰基转移酶170.10 U/L,总胆红素14.89 umol/L,直接胆红素12.05 umol/L,腺苷脱氨酶21.83 U/L,碱性磷酸酶83.30 U/L,乳酸脱氢酶2546.10 U/L,胆碱酯酶3.96 KU/L,总胆汁酸7.77 umol/L,钾3.87 mmol/L,钠140.00mmol/L,氯105.10mmol/L,钙2.04mmol/L,磷1.15mmol/L,尿素13.62mmol/L,肌酐261.82umol/L,尿酸422.09umol/L,葡萄糖4.86 mmol/L,淀粉酶174.60 U/L,胰淀粉酶45.90U/L,脂肪酶48.70 U/L。

心脏指标:肌红蛋白>900 ug/L,肌钙蛋白0.056 u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2130.00 ng/L,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59.00 ng/ml,肌酸激酶4416.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51.00 U/L。

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11.00S,凝血酶原活动度97.0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4.70 S,纤维蛋白原3.22 g/L,凝血酶时间14.90 S,INR 1.02 S,D-二聚体1.75 ug/ml。

便潜血:阴性。

胃内容物潜血:阴性。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 阳性。

肺泡灌洗液细菌核酸检测:流感嗜血杆菌 阳性。

肺泡灌洗液GM:0.234ug/L。

肺泡灌洗液一般细菌培养:正常菌生长。

腹部CT示(2024-12-21):考虑不完全性肠梗阻

胸部CT示(2024-12-22):COPD合并双肺炎症,治疗后复查;右肺中叶钙化灶;下腹部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结合临床病史。

床旁胸片(2024-12-25):间质性肺炎可能,右侧为著,右侧胸腔积液(图2a)。

床旁胸片(2024-12-27):间质性肺炎可能,右侧为著,右肺中野条状不张;双侧肋膈角变钝,少量胸腔积液(图2b)。

床旁胸片(2024-12-30):ARDS可能;双侧胸腔积液(图2c)。


图1:12月24日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ARDS 脓毒血症 脓毒性休克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肺气肿

急性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升高

肝功能不全 转氨酶升高 低蛋白血症 不完全性肠梗阻 营养风险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 心肌酶升高

血小板减少 D-二聚体升高 血红蛋白增高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低磷血症

治疗及病情转归

患者入院时胸闷、气短,气急喘息明显,呼吸窘迫,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约2h后患者气急喘息未见改善,指尖SpO2 波动在80%左右(FiO2 100%),随即予以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后予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患者上述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及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诊断为ARDS 脓毒血症 脓毒性休克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治疗上予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抗感染、抗病毒、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保肝及胃肠减压等治疗,经充分镇静、镇痛、肌松、肺复张、俯卧位通气、脱水治疗后患者仍严重低氧,氧合指数持续波动在50mmHg左右。

针对甲流引起的ARDS及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了米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镇静、镇痛、肌松(肌松时间<48h)、有创机械通气、肺复张、俯卧位通气>12h/天、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纳抗感染、沙丁胺醇+丙酸倍氯松雾化平喘,同时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西维来司他钠+人免疫球蛋白抑制炎症风暴,人血白蛋白扩容及补充营养。患者尿素、肌酐、BNP偏高,无尿,考虑患者容量过负荷且肺水肿明显,予以间断血液透析脱水、清除毒素治疗,维持内环境、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性抗凝,双环醇片+硫普罗宁+谷胱甘肽联合保肝治疗,胃肠减压,抑酸护胃,促进胃肠运动,改善肠道菌群,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经过上述系统治疗后,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IL-6、PCT明显下降,纤维支气管镜下见气道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但患者仍严重低氧,氧合改善不明显,2025年1月9日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病例讨论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人与物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程中传播。甲流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这也是其引发季节性流行和偶尔大流行的原因之一。甲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痛和全身乏力等。在一些重症病例中,甲流易导致重症肺炎、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受累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ARDS就是甲流可能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会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据相关统计,甲流引起的ARDS在所有ARDS病例中占比约10%~20%。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达300万~500万人,流感相关呼吸系统死亡病例高达65万人,而ARDS作为流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较高。有研究显示,重度ARDS的病死率达到了35%~4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甲流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29万~65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亡病例与ARDS等严重并发症相关。

ARD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可由多种肺内因素(肺炎、误吸等)或肺外因素(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外伤等)所诱发,导致严重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动静脉分流增多和生理死腔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显示,ARDS患者占ICU总住院患者的10.4%,且ARDS患者死亡风险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轻、中、重度ARDS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4.9%、40.3%和46.1%。值得注意的是,ARDS虽是ICU的常见疾病,但临床医生对其认知仍然是有限的,据估计约有40%的ARDS未被诊断,因此ARDS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近年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临床医生对ARDS的认知逐渐深入。根据ARDS相关诊疗指南:推荐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西维来司他钠)、肝素类抗凝药物、NO吸入、限制性液体管理、体外二氧化碳清除、实施俯卧位通气≥12 h/天可改善ARDS患者相关的临床结局。

其中,西维来司他钠是2020年COVID-19流行期间,在我国快速上市治疗ARDS的新药。西维来司他钠可以抑制NE活性,是治疗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急性肺损伤或者ARDS的有效药物。NE是一种溶酶体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分子量约33 kDa。在内毒素、补体C5a、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因素刺激时,中性粒细胞释放NE。当NE活性被过度激活时,肺血管通透性增加,气管收缩、分泌炎症因子,进而诱发ARDS。西维来司他钠是NE高度专一的特异性抑制剂,通过抑制NE活性发挥作用,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肺保护作用。小鼠肺炎球菌肺炎模型研究发现,西维来司他钠能显著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细菌清除率。急性重症胰腺炎动物研究显示,西维来司他钠通过抑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或者肿瘤坏死因子-α通路发挥肺保护作用。感染性休克大鼠肺损伤模型研究发现,西维来司他钠可以通过抑制NF-κB或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炎症信号通路减轻肺损伤。

西维来司他钠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其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无关,主要被羧酸酯酶水解,之后与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后经肾脏通过尿液排泄,其血清蛋白结合率为99.6%, 静脉滴注西维来司他钠半衰期为6~7 h。建议在发病后24~72 h内开始使用,最长给药疗程14天。

综上所述,甲流所致重度ARDS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氧疗、机械通气、抑制炎症风暴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临床医学院 谢建威 王浩 熊星

作者简介


谢建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 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呼吸危重症疾病、重症肺炎、ARDS、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疗。

责任编辑:陈惠

来源:医师报

作者:谢建威 王浩 熊星

来源:医百健康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