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的诊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个面容憔悴的男子坐在张医生对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声音带着颤抖,几乎是带着哭腔问道:“医生,我才 36 岁,怎么就晚期了?” 男子的嘴唇微微颤抖,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紧紧盯着张医生,似乎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一
医院的诊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个面容憔悴的男子坐在张医生对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声音带着颤抖,几乎是带着哭腔问道:“医生,我才 36 岁,怎么就晚期了?” 男子的嘴唇微微颤抖,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紧紧盯着张医生,似乎希望从医生那里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张医生轻轻叹了口气,看着手中的检查报告,眉头微微皱起。他深知这个消息对眼前的男子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还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这种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身体出现明显不适来就医时,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了。”
男子听了张医生的话,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他低下头,双手捂住脸,不停地喃喃自语:“我才 36 岁啊,怎么会这样…… 我还有家人,孩子还那么小,我该怎么办?” 泪水从他的指缝间滑落,打湿了他的手背。
这样令人揪心的场景,在张医生所在的科室几乎每周都会上演。患者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职业,但当听到自己确诊的结果时,他们的反应却惊人地相似:震惊、惶恐、难以接受。而今天这位 36 岁的患者,如此年轻就面临绝症,让张医生内心感慨万千: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对健康不够重视,却不知这可能会埋下致命的隐患。
男子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认知里,肝癌似乎离自己很遥远,可现实却令人痛心。根据《2020 年全球癌症数据报告》,全球每年新增的肝癌病例中,超过一半都发生在中国。更让人揪心的是,在肝癌患者群体中,超过 80% 的人确诊时已经是晚期。
张医生回忆起男子的诊断过程,忍不住再次叹息。一个月前,男子因为持续的右上腹隐痛来到医院。刚开始,他没太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病或者胆结石,毕竟自己还年轻,身体一直还算不错。在他的认知里,严重的疾病离自己还很遥远。然而,一系列详细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却如同一记重锤:肝脏上出现了多个肿块,并且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血液检查中的甲胎蛋白(AFP)指标更是高得惊人,种种迹象都明确指向肝癌晚期。
男子满脸疑惑,带着一丝愤怒地质问:“我每年都有体检啊,怎么会查不出来?” 的确,从他过往的体检报告来看,肝功能、乙肝五项、B 超等常规检查项目都显示正常。但这恰恰是肝癌的狡猾之处:早期肝癌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 “沉默杀手”,几乎不会发出明显的信号,普通的常规体检也很难发现它的踪迹。
张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肝脏是一个非常‘沉默’的器官,它不像其他器官一样有丰富的痛觉神经。就算肝脏内部出现了病变,在早期阶段,只要病变没有累及周围结构,身体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等到身体出现疼痛、不适等症状时,病情通常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男子听了,恍然大悟却又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看似健康的体检报告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危机。
“为什么偏偏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男子眼中满是痛苦,情绪有些激动地问道。其实,很多人在被确诊癌症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张医生明白男子此刻的心情,他耐心地为男子分析了可能导致肝癌的高危因素,希望能让更多人从中吸取教训。
慢性乙肝:肝癌的 “温床”:中国是全球乙肝大国,大约有 8600 万慢性乙肝感染者,而乙肝正是肝癌最主要的诱因之一。长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会持续不断地对肝细胞发起攻击,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和再生。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发生病变的风险大大增加,久而久之,就可能逐渐演变为肝硬化,甚至最终发展成肝癌。
男子的病史中,乙肝感染成为了他患肝癌最大的隐患。可他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在感染初期,他从未感到过明显的不适。事实上,超过 50% 的乙肝携带者在感染初期都没有症状,这就使得病毒在他们体内悄无声息地 “潜伏”、“作祟”。所以,张医生特别提醒,乙肝感染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肝癌的 “催化剂”:男子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经常需要熬夜应酬,酒精在他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他无奈地说:“在我们这行,一顿饭不喝酒,总觉得场面冷清,生意也不好谈。” 但他不知道的是,长期酗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这个过程会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长期大量饮酒,会逐渐诱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大大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除了酗酒,男子的饮食习惯也为他的健康埋下了重重隐患。他特别爱吃腌制食品、烧烤和隔夜饭菜,而这些食物中很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可是被列为 I 类致癌物,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元凶之一。张医生严肃地提醒男子:“发霉的粮食、坚果和花生,哪怕只有一点点发霉,都一定不能食用,这些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极高,对肝脏的损害极大。”
3. 肝癌的家族遗传:在进一步询问男子的家族病史时,张医生得知他的父亲曾因肝癌去世。研究表明,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过肝癌,那么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家族成员相似的生活环境、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来说,更要提高警惕,加强对肝脏健康的关注。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懊悔和期待,他看着张医生,急切地问道:“如果能早点发现,是不是就不会这么严重了?肝癌能预防吗?” 张医生看着男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肝癌并非不可预防,只要做好以下这些,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接种乙肝疫苗:从源头阻断风险:对于那些还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来说,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进而预防肝癌的最有效手段。中国推行的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已经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然而,在成人中,仍有不少人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张医生建议,如果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体呈阴性,就应该及时补种疫苗,为自己的肝脏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定期体检:关注高危人群:乙肝感染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都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来说,每 6 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至关重要。这种针对性的筛查,比普通的体检项目更能早期发现肝癌的蛛丝马迹。通过定期体检,能够在肝癌还处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及时发现,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改善生活方式:给肝脏减负:保持清淡的饮食,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这些都是保护肝脏的关键。此外,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也必不可少。规律的作息可以让肝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适度运动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肝脏的负担。中医讲究 “肝主疏泄”,情绪对肝脏的影响也很大。长期处于抑郁、焦虑或压力过大的状态,会影响肝气的正常运行。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对肝脏健康同样重要。
警惕饮食安全:远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警惕。在储存粮食时,要确保环境干燥,防止粮食发霉。在选购坚果和花生时,要选择新鲜的产品,仔细检查是否有霉变的迹象。一旦发现食物有发霉的情况,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要坚决丢弃,千万不要舍不得,避免因小失大。中医有句古话:“病从口入”,在肝癌的预防上,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医生感慨地对男子说:“肝癌并非绝症,但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期肝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70% 以上,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却不足 10%。可惜的是,目前超过 80% 的中国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 “未病先防”,这和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张医生希望通过这位患者的故事,能提醒更多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肝脏健康。肝癌虽然 “沉默”,但只要大家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患病风险。
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重视过肝脏健康呢?有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对于肝癌的预防,你又有哪些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
来源:定陶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