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初,罗氏宣布PIK3α抑制剂Inavolisib三联疗法(联合哌柏西利、氟维司群)在内分泌耐药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潜在一线治疗三期INAVO120研究中取得成功,显著延长了晚期HR+乳腺癌患者PFS和OS。
2025年开年以来,一个畅销“老靶点”迎来密集的新催化,全新的机会正在绽放。
年初,罗氏宣布PIK3α抑制剂Inavolisib三联疗法(联合哌柏西利、氟维司群)在内分泌耐药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潜在一线治疗三期INAVO120研究中取得成功,显著延长了晚期HR+乳腺癌患者PFS和OS。
1月11日,礼来拟按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corpion Therapeutics,其中包括10亿美元预付款及总额高达1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而Scorpion最核心的管线为处于临床二期的PI3Kα抑制剂STX-478。
1月20日,Totus Medicines公布PI3Kα共价抑制剂TOS-358临床一期数据,TOS-358在低至5mg每日两次剂量下对PI3Kα的靶点作用率达到95%,观察到未经确认的完全缓解(CR)且未报道3/4级毒性,接受治疗的几名患者疾病已超过6个月未发生进展。
新一代小分子PI3Kα抑制剂的研发迎来开花结果,而MNC正在加大力度对此布局。
01 老靶点历久弥新
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mTOR通路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对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存活、蛋白质合成和生长、代谢、运动和血管生成。此外,PI3K信号通路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之一,几乎介导50%恶性肿瘤的发生,这使得药物研发的热门领域。
PI3K家族可以根据其结构和底物特异性分为I、II和III三大类,其中I类是研究最广泛的亚型,又可以细分为1A(PI3Kα、PI3Kβ、PI3Kδ)和1B型(PI3Kγ),其中PI3Kα、PI3Kβ显示出广泛的组织分布,而PI3Kγ、PI3Kδ在白细胞或血管系统中高度富集,在一些原发性肿瘤中也过表达。
目前PI3K家族已经诞生多款上市药物,其中大多数为靶向PI3Kδ亚型的小分子抑制剂,主要治疗适应症集中在血液肿瘤,包括吉利德的Idelalisib、拜耳的Copanlisib、Verastem的Duvelisib、TG Therapeutics的Umbralisib等(其中Copanlisib为泛PI3K抑制剂,其余均为亚型选择性抑制剂)。不过,上述四款药物由于安全性风险过高和疗效确证性证据存疑等原因,曾有过主动或被动的适应症撤市。
而针对PI3Kα亚型的上市药物目前有两款,分别是诺华的Alpelisib和罗氏的Inavolisib,均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
显然从现有维度来看,抛开血液瘤和实体瘤的市场空间对比,PI3Kδ抑制剂和PI3Kα抑制剂商业化维度就已经暂时决出了胜负,诺华的Alpelisib在2024年销售4.49亿美元(受到罗氏Inavolisib竞争影响,销售额同比2023年5亿美元下滑11%),而其他四款PI3Kδ抑制剂要么销售额持续下滑,要么选择性不披露细分业绩。
对于“新选手”Inavolisib,罗氏制药首席执行官Teresa Graham则是预测其销售峰值潜力为20亿瑞士法郎(23亿美元)。
PI3Kα选择性抑制剂研发全球热情高涨,基于其广阔的市场潜力。
多项研究证实,α亚型的编码基因PIK3CA突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致癌突变类型之一,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子宫内膜癌、胃癌以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均会发生,尤其在HR+/HER2-乳腺癌中常见(约40%),而这类乳腺癌分型可占到乳腺癌总数的70%。
现有临床设计来看,PI3Kα选择性抑制剂无论是与PD-1/PD-L1抑制剂联合,又或是与CDK4/6抑制剂、AKT抑制剂、mTOR抑制剂,都有望增强在实体瘤的疗效及扩大适应症覆盖。
第一代的Alpelisib、Inavolisib,仍有其药物局限性(不完全的PI3Kα抑制导致了高血糖、皮疹、腹泻等副作用,以及PI3Kα和下游激酶AKT的次生突变产生耐药),这也给新一代PI3Kα抑制剂留下了充足的“Me Better”改进空间。
02 迭代新分子的价值证明
尽管罗氏的Inavolisib仍被视为第一代PI3Kα抑制剂,但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已经做出了“迭代表率”。
一方面,Alpelisib对PI3Kα的广泛抑制(包括野生型)影响了胰岛素信号通路,在SOLAR-1研究中≥3级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37%(约25%的患者因AE停药),而Inavolisib通过对提高PI3Kα选择性同时特异性降解PI3Kα突变体降低了潜在的副作用(在INAVO120研究中≥3级高血糖的发生率仅为6%)。
另一方面从两者已呈现的数据看,Inavolisib在INAVO120研究中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0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7.3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7%;Alpelisib在SOLAR-1研究中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组的mPFS为11.0个月,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组为5.7个月,另外治疗组mOS为39.3个月,而安慰剂组为31.4个月。虽然患者基线有别无法直接比较,但Inavolisib在INAVO120研究中的疗效表现在第三方的感官感觉上显得更为出色。
最终Inavolisib与Alpelisib的“优劣之争”,还需等待罗氏的INAVO121研究的结果(评估Inavolisib头对头Alpelisib,均联合氟维司群在PIK3CA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为OS)。
将视角拉回来,礼来拟收购的Scorpion公司核心管线STX-478也展现了一定潜在Best in class的潜力。可以看出。公司对STX-478的定位是选择性靶向PI3Kα突变的别构抑制剂,其目标显然是站在第一代PI3Kα抑制剂肩膀上取得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从入组患者标准上,我们看到STX-478的临床允许正在使用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其次STX-478选择“单枪匹马”来验证自己在经过标准治疗且部分曾接受PI3K/AKT/mTOR抑制剂治疗而不耐受的实体瘤患者上的疗效,显然是大胆的。
从初步疗效上看,单药治疗22名HR+/HER2-乳腺患者的ORR约为23%,与其他PI3K通路抑制剂(ORR在4-6%)相比显然是出色的。
安全性层面,STX-478耐受性良好,并未发现≥3级PI3Kα野生型毒性(高血糖、腹泻和皮疹),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药,这也意味着的STX-478“差异化设计”策略取得了初步的验证。
礼来选择停掉自家的第二代别构抑制剂LOXO-783转而而选择收购Scorpion,除了有其自身的考量之外显然被STX-478出色的BIC潜力吸引。
至于Totus Medicines,这家公司“市场声量”很大,原因在于其采用共价库和人工智能(AI)工具相结合来开发小分子药物的Biotech。
Totus称TOS-358是一款高特异性的PI3Kα抑制剂,在临床前在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模型中展现了出色肿瘤生长抑制。同时,其1期临床中TOS-358对PI3Kα的靶点作用率达到95%,且观察到未经确认的CR。目前Totus启动了一项TOS-358的扩展研究,针对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尿路上皮癌和头颈癌。
(TOS-358临床前数据)
Totus当前的策略显然想验证TOS-358的泛肿瘤治疗潜力,如果能实现,或许有望制造比Scorpion更大的收购交易。
03 国内制药厂商的努力
显然,想要做成一个deal必须在PI3Kα非正常变体的特异选择性上下功夫,这个方向也有国内Biotech也在努力。不过,大多数国内相关管线都处于临床早期,如君实生物、汉森制药、贝达药业等,但从进入临床时间来看可能不少是Alpelisib的Follow或者Better。
国内从时间上来看,进入临床最快的是翰森药业的HS-10352,大约在2020年9月份,目前临床状态处于1b期。在2022AACR大会上,HS-10352公布了初步早期临床结果:在无标准治疗方案或无法获得或不能耐受标准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受试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PK)特征,并观察到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携带PIK3CA突变的人群中抗肿瘤活性更优。
而另外早在2022年,君实生物以每个药物项目1.5亿元技术转让费获得了润佳医药2款药物的50%权益,其中就包括一款PI3Kα抑制剂(JS105)。
对于现有国内进入临床的PI3Kα选择性抑制剂,尚未有更多公开信息可分析出海潜力,不过猜测更多的BD可能性或许还是会在临床前或准备进入临床的PI3Kα小分子,研发者能够充分认识第一代的Alpelisib、Inavolisib的局限性,做类似Scorpion这样的差异化创新。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BD交易的分子也呈现出早期化的特征和趋势。
结语:除了礼来收购Scorpion之外,我们能够显著的观察到乳腺癌传统强企、中型制药企业和Biotech都有强烈乳腺癌迭代管线补强需求(在CDK4/6、CDK2领域展现的淋漓尽致),而罗氏的INAVO120研究已经为“三联疗法:PI3Kα+CDK4/6+SERD”探明了道路,我想这三个药物的创新与迭代管线在未来都会有不错的出海机会。
来源:冠军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