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识别灾害前兆?怎样组织群众避险转移?”近日,四川省泸州市举办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灾害信息“第一响应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好灾害信息“第一响应人”的作用,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赢”,守牢地质灾害防
“如何识别灾害前兆?怎样组织群众避险转移?”近日,四川省泸州市举办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灾害信息“第一响应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好灾害信息“第一响应人”的作用,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赢”,守牢地质灾害防控第一道防线。
这只是四川着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统筹推进排查、培训、演练、宣传等,努力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万家平安。
压实责任 全面排查
今年2月,接到乡镇上报的线索,达州市通川区地质灾害防治驻守技术支撑队伍负责人李国强来到蒲家镇春天村查看坡面裂缝情况。
“这里有滑坡隐患,要加密巡查。”李国强一边测量数据,一边叮嘱村干部,“如果发现裂缝增大,必须第一时间报告。”随后,他掏出随身携带的防灾手册,向村民普及地质灾害防范避险知识。
在四川175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有1000余名像李国强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驻守,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各地配备了3.5万名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开展日常巡查监测,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一些原本被认为是“安全区”的地方,随着降雨量增加和地质条件变化,面临新的地质灾害风险。对此,四川今年探索推行“沟长制”,建立“沟长+支沟长+点长”三级责任体系,覆盖全省89%的泥石流沟。
按照工作要求,沟长负责统筹调度、分沟把守、分段处置,建立“一沟一表、两图、一预案”,包括隐患点基本信息表、灾害风险图、避险路线图、应急预案,确保每条沟壑都得到有效管理和妥善处置。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一个先进的智能监测网络,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监测对象实时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提升预警效能,有效预防潜在风险,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
阿坝州本级会同小金县开展抗震救灾应急演练
以练促防 联动处置
除了压实责任、强化排查,四川还坚持以练促防,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应对专项演练。
2月25日,四川2025年突发地质灾害防范应对专项演练在雅安市举行。本次演练以地质灾害预警和避险转移为主线,模拟暴雨导致突发多起地质灾害后,相关地方和单位立即启动防范应对工作,包括预警预报和会商调度、隐患巡查和调查核实、避险转移和安置服务、应急监测和险情处置、雨后评估和安全返回等环节。本次演练采取省市县联合、部门协同、异地同步与实战拉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演练检验预案效果、磨合联动机制。
此外,针对地震和强降雨叠加的情况,四川修订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导则,构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应急体系。
金川县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查灾报灾 全民参与
防范灾害风险,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明确,鼓励群众查灾报灾,建立健全“群众报灾—接报灾害—现场核查—落实措施—反馈结果”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全民防灾意识。
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阳已建立地质灾害报告奖励机制,对提供风险隐患线索并经核实的第一预警(报告)人员,予以现金奖励。”
近年来,为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四川拿出“真金白银”予以奖励。在省级层面,四川出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奖励暂行规定,对相关集体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市州层面,甘孜州去年发放80万元奖励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宜宾市建立市县两级奖金池100万元用于征集新增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线索。
针对在建工程外来务工人员防灾意识较弱的实际情况,四川印发了在建工程工棚营地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指引,采用一系列举措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演练。
此外,为了让防灾避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川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若干规定》,明确了个人、单位、地方政府等主体的责任义务,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避险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群众查灾报灾奖励等机制,加大正面典型案例宣传,发动群众主动识灾查灾报灾,推动形成协同防灾的工作格局。”
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安全意识 深入人心
“有裂缝,是不是说明‘怪兽’要来了?”近日,在广元市青川县大院民族学校,学生们集中观看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动画片《一起打“怪兽”》。片中,大熊猫“川川”凭过硬的防灾避险本领,帮助村民化险为夷,跑赢地质灾害“怪兽”。在学生的书桌上,还摆放着地质灾害科普教材《四川省小学生地质灾害防范与自救》,该教材已累计向中小学校发放40余万册。
四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在建工地等“七进”活动,利用动画片、教材、电影等形式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公益放映队”积极走进农村、社区,在空地上支起幕布,为居民播放由真实案例改编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教电影《守护》和《四川地质灾害防范教育警示录》系列影片,用一个个典型案例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为了让防灾减灾理念传递至千家万户,各地还推出“地质灾害随手拍”“防灾积分超市”等活动,公众可通过参与培训、上报隐患等换取奖品,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凝聚起全民防灾共识。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
来源:i自然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