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导孩子多读历史著作和人物传记

B站影视 2025-02-03 21:08 2

摘要:一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洪流中,众多家长朋友不禁忧虑起孩子的书面阅读能力,生怕他们在浅尝辄止的阅读中遗失了深入探究的钥匙。这份担忧,实则情理之中,毕竟浅阅读如同泡沫,一触即溃,难以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忆起去年寒假,我在推广小古文公益活动的尾声,几位家长驻足,恳请我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洪流中,众多家长朋友不禁忧虑起孩子的书面阅读能力,生怕他们在浅尝辄止的阅读中遗失了深入探究的钥匙。这份担忧,实则情理之中,毕竟浅阅读如同泡沫,一触即溃,难以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忆起去年寒假,我在推广小古文公益活动的尾声,几位家长驻足,恳请我推荐适合小学生中高年级阅读的书籍。身为执教语文数十载的老教师,我向来认为课外阅读应随兴趣而动,拒绝千篇一律的书单束缚。每个孩子的心灵花园独一无二,书籍的选择亦应百花齐放。更何况,网络书海浩瀚,一搜即得,琳琅满目,足资参考。然而,面对家长的殷切目光,我终是难却盛情,勉强提出两类书籍作为指引:历史著作与人物传记。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这部宏大的生活百科全书,蕴藏着无尽的人生智慧与社会发展的奥秘。孩子们遨游于历史长河,仿佛搭乘时光的列车,穿梭于不同的时代,亲眼见证王朝的兴衰更迭,感受背后政治、经济、文化交织的复杂棋局。譬如秦始皇一统六国,非仅凭武力征服,更有强国策略、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的深远布局。这些历史的珍宝,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认知的新世界大门,让他们洞悉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再看唐朝,贞观之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而安史之乱后,盛世骤变。政治斗争、经济失衡……种种复杂原因交织其间。孩子们从中学会从宏观视角审视问题,培养大局观,无论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小摩擦,都能从整体出发,寻找解决之道。




优秀的人物传记,宛如一位独特灵魂的深度剖析,引领读者与伟大人物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奋斗历程。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揭示,阅读传记能激活“镜像神经元”,让孩子不自觉地模仿主人公的思维模式。《苏东坡传》中,苏轼宦海浮沉,却始终乐观豁达。被贬黄州,他仍能于困境中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份精神,如同灯塔,照亮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面对学习压力与生活挫折时,亦能保持积极的心态。《马斯克传》则讲述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一路披荆斩棘,终成电动汽车与太空探索领域的领航者。马斯克身上那股永不言败、勇于创新的火焰,定能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梦想之光,让他们明白,只要心中有梦,便应勇敢追逐,哪怕跌倒,也要毅然站起,继续前行。此外,从不同人物的传记中,孩子们还能汲取各式各样的性格特质与处世智慧,犹如一套“秘密武器”,装备他们的人生之旅。



然而,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历史与人物传记时,务必擦亮双眼,警惕三类书籍的陷阱。其一为戏说类,此类书籍为博眼球,往往肆意改编历史事实与人物故事,将严肃的历史与人物化为一场场闹剧。和珅被塑造成理财高手,慈禧被包装成职场女王……孩子们阅读此类书籍,不仅无法学到真知,更易对历史和人物产生误解。其二为鸡汤类,给历史人物贴上现代成功学的标签,看似正能量满满,实则内容空洞无物,尽是大道理的堆砌,缺乏实际案例与深入分析。孩子们读时或许热血沸腾,过后却如过眼云烟,了无痕迹。其三为说教类,此类书籍总以道德审判代替客观叙述,以一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语气教育孩子,语言枯燥乏味,如同嚼蜡,孩子们根本难以读进去,更遑论受益。限于种种缘由,此处不便列举具体书名,但家长们可与孩子一同浏览简介与书评,审慎抉择。当然,趣味性与适宜性仍是挑选书籍的重要标准。如今,不乏正史典籍的青少年改编版本,更有王立群、易中天等专业学者背书,质量上乘,值得一读。



朋友们,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鼓励孩子们翻开历史与人物传记的书页,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尽情遨游,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历史著作与人物传记,无疑是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成长礼物,助力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光芒,破茧成蝶。当然,我并非主张孩子们只读这两类书籍,只是在他们尚未找到阅读方向时,这两类书籍不失为明智之选。青少年时期,书籍应广泛涉猎,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来源:学而文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