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铁飞驰,铁轨延伸,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各大城市间的空间距离,更在广袤乡村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村民赶赴福建武夷山春茶采摘的生动场景:“村民们搭乘D2325次列车,从江西上饶四十八镇的五府山站仅17分钟便可抵达武夷山北站,随后前往茶厂
高铁飞驰,铁轨延伸,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缩短了各大城市间的空间距离,更在广袤乡村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村民赶赴福建武夷山春茶采摘的生动场景:“村民们搭乘D2325次列车,从江西上饶四十八镇的五府山站仅17分钟便可抵达武夷山北站,随后前往茶厂参与采茶。”这一细节,正是中国铁路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缩影。如今,铁路网络四通八达,不仅加速了城市间的经济互动,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铁轨延伸,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7万公里、地方铁路2.5万公里。不断织密的铁路网络,大幅缩短了城乡间的时空距离,让资源流动更加高效。过去,偏远地区的农产品外运依赖公路,运输成本高、时效性差;如今,高铁快运、“冷链专列”等创新模式,让新鲜果蔬、特色农产品快速抵达城市餐桌,有力保障物流时效和品质。例如,新疆的库尔勒香梨、山西运城的香椿、宁夏的新鲜牛羊肉等,都因铁路提速而拓宽了销路,农民收入显著提升。
铁路+文旅,释放乡村旅游发展新活力。铁路网的发展,不仅带来物流,更催生了“铁路+文旅”的新业态。随着铁路网络的完善,国铁集团创新推出各类主题旅游专列:成都局Y152次“熊猫专列”旅游列车,从成都安靖站始发,前往焦作站,拉开了为期15天的“熊猫闯关东”探秘东极之旅;广州局打造“南方列车·潇湘号”旅游列车,以“锦绣潇湘”为脉络,将湖湘历史人文、湘绣、特色美食等元素融入车厢;“环西部火车游”“美丽中国乡村游”等,将散落的乡村景点串联成线,形成特色旅游带。“铁路+文旅”的新业态,带动了沿线民宿、餐饮、文创等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乡村经济焕发活力。
公益慢火车,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情纽带。如今高速铁路飞速发展,但全国仍保留着81对公益性“慢火车”,这些列车穿行于偏远山区,是沿线百姓的“公交车”“求学车”“致富车”。在四川大凉山,5633/5634次列车载着彝族老乡的农副产品出山,孩子们乘它去县城上学;大兴安岭林海腹地开行47年的6245次列车,让林区特产“走出去”,让山外生产生活物资等“送进来”,成为了我国最北端居民群众最信赖的民生车。这些慢火车虽不盈利,却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温度。通过“慢火车+”模式,将好的政策、资源等与乡村联结起来,无疑会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动力。
从高铁的“加速度”到慢火车的“暖温度”,铁路让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更多乡村将告别闭塞,拥抱发展机遇。当铁龙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交通的进步,更是一个国家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作者:袁旭冉)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