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漫无目的刷手机,这个应用比「笨手机」更有效

B站影视 2025-02-02 20:49 2

摘要:根据有关数据,16 岁至 64 岁的网民平均每天网上冲浪时间为 6 小时 40 分钟,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7 小时 15 分钟。

你为什么

先问一个问题,在点开这篇文章之前,你是为了什么而点亮手机屏幕的?

是回一个紧急的工作信息,还是刚刚在搜索引擎查完资料,抑或只是闲下来掏出手机随便刷刷?

根据有关数据,16 岁至 64 岁的网民平均每天网上冲浪时间为 6 小时 40 分钟,而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 7 小时 15 分钟。

而这其中有不少时间,我们都是在无目的无意识地刷手机,被信息流所裹挟。

为了把自己从中解救,一名开发者打造了一个特别的应用。

让玩手机充满负罪感

不管是 iPhone,还是 Android 及其他手机,都基本标配了「屏幕使用时间」的系列功能,其中能通过屏幕变灰、锁定应用的方式,试图减少你的手机使用时间。

但至少对我来说,这些简单粗暴的阻挠,几乎没能对我造成太多的影响,想玩手机的时候还是会内心毫无波澜地点击几下关闭限制。

和完全「锁死」手机这种「物理方法」不同,作为第三方应用,Intenty 无法彻底阻止你打开手机和应用,而是巧妙地采用「心理战术」。

简单来说,Intenty 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一个询问使用手机「意图」的应用。每当你解锁手机,Intenty 就会自动全屏弹窗,问出一个致命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打开手机?

翻译:这个行为(玩手机)能提供什么价值?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不会因为你的答案不够「正当」,就锁死手机不让你进入,更多是唤起你内心对「玩手机」这件事的罪恶感,或者提醒自己要用手机干什么正事。

除了「意图」,这个 App 还提供了几个不同主题的问题类型:必要性、感知、动作、「极简」,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的具体问题,有时是需要手动输入答案的「简答题」,有时是提供答案选项的「选择题」。

如果你是属于及明明 DDL 近在眼前却还是放不下手机的拖延症晚期,「必要性」的问题会比较适合你:

你不能等个 30 分钟再玩手机吗?

这是你现在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吗?

玩手机你会有什么代价?

...

相信我,摸鱼的时候看到这些「灵魂发问」,真的会连回答都不想给出,直接按下熄屏按键继续手头上的事情了。

如果不愿直面这些「尖锐」的问题,Intenty 还提供了「感知」和「动作」两种比较特别的提示。

前者可能会让你描述一下周围的三个事物,或者让你深呼吸,动动脚趾头感受脚下的大地,总之就是靠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禅意」来对抗网瘾。

后者更加实际一点,就是让你在玩手机前做做伸展,检查下脖子和肩膀舒不舒服,眼睛酸不酸,玩手机也要注意保重身体。

最后一个「极简」只有三个选择题,问题就是「意图」和「必要性」的浓缩版:

科技是在服务你,还是你在服务科技?

你可以等到计划好的玩手机时间再玩吗?

现在手机对你来说是一个工具还是干扰?

如果还是不满意,可以修改或者自定义问题、选项,给自己手机里安排一个赛博「领导」或者「妈妈」。

在回答完问题后,Intenty 还会定时弹出通知,提醒用户使用手机也要「不忘初心」,记得自己是为什么用手机的。

翻译:你还在正轨上吗?

我更推荐「意图」和「必要性」两种提问更直击内心的主题,但其实 Intenty 这种有点烦人的机制,本身也稍微提高了玩手机的门槛,好几次成功劝退我玩手机的念头。

至于有时候,你只是想回一条微信,或者点播一首歌,Intenty 却问你「这会有什么代价」这种「严肃」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直接退出应用跳过问题,反正我们也不是用来开小差嘛。

Intenty 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玩手机劝阻员,还会记录你的每一次解锁和相应的理由,一天下来,你就能一览无遗自己使用手机的目的和原因,及时做出调整。

不过目前 Intenty 只能选取一种风格的提问方式,对我来说,如果能够混合比较直接的「必要性」,以及精神性的「感知」,或许效果要好一点。

比起解锁手机,这种机制其实也很适合运用在具体的 App 中,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也只是被某几个社交媒体或者内容平台吸引,不过目前 Intenty 还做不到这点。

也因为弹窗机制的特殊性,Intenty 仅在 Android 平台推出。

如果是 iPhone 用户,Intenty 则推荐了一个名为 One-Sec 的类似应用,能够在你打开特定 App 时提示你累积的打开次数,并让你先进行深呼吸再继续使用。

传播戒网经验

从 2019 年开始,开发者 Yaroslav Neznaradko 就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玩太多手机了?

我发现自己经常刷手机,看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新闻资讯。我尝试了手机上的屏幕时间限制、焦点模式和应用程序拦截器,但它们相当令人沮丧,而不是有帮助。

为了减少这种「无目的」刷手机的行为,Neznaradko 决定在每次解锁手机之前,都自我反思一下用手机的意图,甚至专门用一个笔记本写下自己解锁手机的目的。

他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对减少无意识刷手机非常有效,因此在 2020 年开发了一个原型 App,功能还比较简单,单纯询问用户为什么要玩手机。

而在像 ChatGPT 这种聊天机器人兴起后,Neznaradko 把 App 改成「聊天界面」的形式,玩手机的原因将以对话框的方式发出。

旧版 Intenty 界面

但每解锁一次手机,都需要打字输入回答的方式,虽然有效提高了用户玩手机的门槛,但也很容易消磨用户的内心。

况且这个聊天界面的 UI,不仅和应用功能没啥关联,还会让用户想起吸引注意力的社交应用。因此这个新版的 Intenty,并未获得太多用户的青睐。

仔细研究了人机交互之后,Neznaradko 再次大改了 Intenty 的界面和功能,不仅更简洁美观,也好用了不少。

提问的界面变得非常简洁,白色打底,一行提问或者提示,没有太多的干扰元素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问题的种类也更多样化,回答起来更简单,也新增了「感知」「动作」这些让用户执行的小贴士。

可以说,这个应用有点像 Neznaradko 将自己的戒网小技巧,打包成一个好用的应用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Intenty 官网也写道:

Intenty 诞生于个人需求,并在我们的业余时间开发,是一个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项目,而不是一个专注于积累个人和使用信息的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我们的目标不是收集您的数据或吸引您使用屏幕时间。

所以 Intenty 不仅免费下载,也看不到任何广告,基本都是本地运行,只需要通知、弹窗、后台三种权限,盈利方式只有一个月 1.99 美元(人民币 15 元不到)的会员,能开启不回答不放行的强效模式,以及定时开启、一键锁屏等进阶功能。

在相关的评论区和博客中,不少用户都对 Intenty 给予了正面评价,就连那些不太喜欢应用运作方式,或者应用无法正常在手机上运行的用户,也对 Neznaradko 的想法本身表示了赞同。

该死,这应用可太好了,帮助我质疑自己为什么要打开手机,即使我明明没有理由。

玩手机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

对抗手机瘾,本质上是我们普通用户和应用背后的顶尖设计师、程序员、心理专家角力,试图从他们精心设计的注意力陷阱中抽身,因此不少人觉得戒手机困难,其实真的很正常。

所以我们会寻求一些外部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手机内置屏幕时间管理功能,我们也讨论过不能上网,或者只有极简网络功能的「笨手机」。

著名「笨手机」Light Phone III

这些方式和工具,都是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限制你的正常网络使用,也确实对不少人有效,但是 Intenty 的方式或许要更「无痛」一点。

Intenty 将自己定义为一个「赋权工具」:重新将智能手机的「掌控权」还给用户。

在我看来,Intenty 确实不是一个强制戒瘾的工具,更多是帮助自己重新整理、思考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如果平时走在路上,即使没什么需要回复的消息,我也会想掏出手机来玩,这不仅没有必要,也十分危险。

而用上 Intenty 这几天,我伸手准备掏出手机时,内心已经抛出了一个 Intenty 式的疑问:

这是玩手机的最佳时机吗?这不能再等个 30 分钟吗?

答案显而易见,伸到裤兜的手也放了回去。

还有一个 Intenty 问题也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这是你使用自己能量的最佳方式吗?

答案因人而异,至少对我自己来说,下班躺平打开手机看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找出了很久没看的书、没举的哑铃,确实带来了一些刷手机之外的充实感。

使用 Intenty 的过程中,我不会有往常应用被限制之后那种要而不得从而抓耳挠腮的「戒断」感,因为在 Intenty 的引导下,是我自己决定不去打开那些上瘾的应用,或者干脆不用手机,有种生活和手机都被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快感。

当然,Intenty 不是灵丹妙药,只是伸出一个援手,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最终还是得靠自己。不管是屏幕使用时长功能,还是「笨手机」,抑或是那些能物理锁住手机的「自律神器」,皆是如此。

是科技在服务你,还是你在服务科技?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