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警钟!医生提醒:别忽视这5种症状,它们或是晚期肝癌的信号

B站影视 2025-02-02 21:42 3

摘要:长期的应酬和生活压力,让40 岁的孙先生(化名)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起初,他并未意识到这一习惯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多大的隐患。直到有一天,身体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他被确诊为肝硬化......

长期的应酬和生活压力,让40 岁的孙先生(化名)养成了酗酒的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起初,他并未意识到这一习惯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多大的隐患。直到有一天,身体发出了严重的警告,他被确诊为肝硬化......

日子一天天过去,孙先生依旧像往常一样忙碌。

最近一段时间,他时常感到肝区隐隐作痛。但他以为只是工作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会好,便没有放在心上。然而,疼痛并没有如他所愿地消失,反而愈发频繁和剧烈。

孙先生的家人看到他的状态每况愈下,十分担忧,多次劝说他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在家人的再三坚持下,孙先生终于走进了医院。

却没想到等检查结果都出来之后,他被告知:肝硬化已经引发了肝癌,并且很可能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这个消息让孙先生和他的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孙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对肝脏健康的忽视。

等到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那么,肝癌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哪些症状提示肝癌,甚至是晚期呢?在本文,我们将从医学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肝脏,堪称人体内部的 “代谢中枢”,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排毒、物质合成以及营养储存等一系列关键任务,是维系生命活动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

然而,肝癌这一恶性疾病就像潜伏在暗处的致命 “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一旦爆发,便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普遍的观点:“肝癌都是喝酒喝出来的”。

这一说法在人群中流传甚广,让不少喜爱饮酒的人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但真相真的如此单一吗?难道肝癌的成因仅仅局限于喝酒这一个因素吗?

首先,酒精与肝癌之间的联系确实极为紧密。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来说,无疑是一种持续性的巨大压力。大部分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首先转化为乙醛。接着在乙醛脱氢酶的协助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可是,一旦长期过度饮酒,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不堪重负,致使乙醛在体内大量积聚。

乙醛具有很强的毒性,它就像一个 “破坏分子”,会对肝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关键结构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与此同时,酒精还会干扰肝脏的脂质代谢,使脂肪在肝脏内不断堆积,逐渐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倘若这种不健康的状态持续发展,肝细胞会反复经历炎症、坏死和再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就可能引发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最终极大地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同样是全球范围内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这些病毒侵入肝细胞后,会将自身的基因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严重扰乱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促使肝细胞发生癌变。

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的传播较为广泛,许多肝癌患者都有着乙肝病毒感染的既往史。

此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使得许多疾病的发病模式也随之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个曾经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病症,正逐渐登上疾病舞台的 “中央”,成为引发肝癌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量,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模式,使得肥胖人群数量急剧增加。与之相伴的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持续攀升。而这些代谢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进一步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

由于大量的脂肪就会在肝脏内过度堆积,它们会诱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脂肪堆积还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得肝细胞持续处于炎症环境中。在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双重 “攻击” 下,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细胞的结构也会遭到破坏,不断进行自我修复和再生。

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基因突变发生,就有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增加了肝癌的发病几率。

还有,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也有可能诱发肝癌。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类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它能够与肝细胞中的 DNA 结合,引发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肝细胞癌变。

不可忽视的是,遗传因素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那么其亲属患肝癌的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这可能与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有关。

总之,肝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喝酒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要预防肝癌,不能仅仅关注饮酒这一方面,还需要我们全面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晚期肝癌可能出现的症状,对于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 5 种可能是晚期肝癌的信号,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及时察觉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第一,肝区疼痛是晚期肝癌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肝脏表面有一层包膜,上面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

当肿瘤不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时,会对肝脏包膜产生牵拉和压迫,从而引起肝区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隐痛、胀痛或钝痛,有时疼痛还会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

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

此外,当肿瘤破裂出血时,会刺激腹膜,引发急性剧烈的腹痛。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突然加重的肝区疼痛,应立即就医,以排除肿瘤破裂等紧急情况。

第二,消化道症状也是晚期肝癌的常见表现。

肝脏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分泌的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肝癌发展到晚期,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常常会感到没有胃口,对食物失去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吃的食物也难以下咽。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患者会逐渐出现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症状。

还有,肿瘤还可能压迫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这些消化道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还会进一步削弱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加重病情。

第三,黄疸也是晚期肝癌的一个重要信号。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一种症状。在晚期肝癌患者中,黄疸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汁淤积在肝脏内。进而反流入血液中,引起胆红素升高。

另一方面,肝癌细胞会破坏肝细胞,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

黄疸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是皮肤和巩膜轻微发黄,重者则全身皮肤明显黄染,甚至尿液颜色也会加深,如同浓茶色。黄疸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提示肝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病情较为严重。

第四,腹水的出现同样是晚期肝癌的一个显著特征。

腹水是指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

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腹腔内。

此外,肿瘤还可能压迫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腹腔内的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腹水的形成。

腹水的出现会使患者腹部膨隆,腹胀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消化功能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行走困难等。随着腹水的增多,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第五,全身症状也是晚期肝癌患者不容忽视的表现。由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疲倦无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

体重会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身体变得虚弱不堪

发热也是晚期肝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 37.5℃ - 38℃之间,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发热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合并感染所致。这些全身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提示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较为严重的阶段。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长期存在或症状逐渐加重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便明确诊断,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樊雷.“癌中之王”之肝癌那点事[J].健康必读,2025,(02):25.

2、黄仕环,蓝慧玉,农小莲,等.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同期症状网络分析及核心症状识别[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24,16(06):729-735.

#天南地北大拜年#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