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也会生病?心理‘感冒’比你想象更危险!

B站影视 2025-02-01 17:27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孟医生纵观健康

编辑 | 孟医生纵观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正在吃完饭,脑袋里却突然冒出“我是不是得了胃癌”的念头;又或者,在加班到深夜时,感到生活无望,觉得自己就像一台快烧坏的打印机,随时可能爆炸。如果你也有上述经历,那么恭喜,你的情绪可能正在偷偷“感冒”!别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用一个轻松的方式让你了解:情绪生病,其实比身体生病更危险。拿杯茶,坐稳,小心别笑喷。

先来一个冷知识:你的大脑每天需要处理约6万个念头。是的,6万个!这就像你家电脑同时打开60,000个网页,别说是卡顿了,分分钟蓝屏好吧?更可怕的是,这里面有80%的念头是消极的。对,你没看错,80%!如果你的脑子是一场辩论赛,那大概每天都在上演“悲观派”碾压“乐观派”的戏码。

而这些“消极念头”就像病毒,会悄悄侵蚀你的情绪免疫系统,让你陷入焦虑、抑郁、愤怒等泥潭。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感冒”,它的症状和身体感冒一样:头脑混乱、无精打采、注意力下降,甚至可能影响食欲和睡眠。

听起来是不是比感冒还糟糕?

让我们用小王的故事,来看看情绪是怎么“生病”的。小王,程序员,28岁,“996”工作制的忠实受害者。某天早上,他因为昨晚熬夜修Bug,睡过了头,匆匆忙忙赶到公司后,发现领导的“死亡凝视”已经锁定了他。

领导一句“你最近状态不太好啊”,直接让小王开始怀疑人生。他的大脑立刻启动“负面思维工厂”,自动生成以下念头:

“我完了,估计要被开除了。”“如果被开除,我房贷怎么办?”“房贷还不上,我岂不是要流落街头?”

就这样,小王的焦虑值飙升,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甚至开始出现胃部不适。这就是“焦虑性躯体化”,当你的心理压力过大时,身体也会跟着“背锅”。

到了下午,小王发现自己没有心思工作,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他。他点了杯奶茶想“续命”,结果奶茶洒了一身。他的情绪瞬间崩盘,开始自暴自弃:“算了,我就是个废物,干脆辞职算了!”

这就是典型的情绪免疫力崩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下时,大脑中的“情绪调控中心”——前额叶皮层,会逐渐失去控制力,负面情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想跑多远就跑多远。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心情不好嘛,至于这么夸张吗?”但科学数据告诉我们,情绪问题比你想象的更危险。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压力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甚至,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64%!

为什么?因为压力会触发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导致皮质醇(压力荷尔蒙)长期过高,而这玩意儿会让你的心脏负担加重、血糖飙升,甚至伤害你的免疫细胞。

换句话说,长时间忽视情绪问题,就像每天给自己的健康账户“刷爆信用卡”,迟早会被“追债”。

别慌,情绪感冒虽然可怕,但并不是没办法治。以下是几个“心理维生素”,赶紧收好了!

情绪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说出来,它会爆炸;说出来,它会蒸发。如果你觉得难受,不妨找朋友聊聊,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研究表明,表达情绪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水平。

运动不仅能让你甩掉多余的脂肪,还能让你的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内啡肽。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和抑郁。哪怕只是每天快走20分钟,也能让你的情绪好上不少。

很多人觉得,开心才是“正常”的情绪,而难过、焦虑是“有病”。其实,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负面情绪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必需品。比如,适度的焦虑能让你更警觉,避免危险。所以,别总想着“摆脱”负面情绪,学会接纳它,和它和平共处。

睡眠不足是情绪问题的最大帮凶。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让大脑的情绪调控能力下降50%,让你更容易暴躁、悲观。所以,别再熬夜刷手机了,早点睡觉才是对情绪最好的养护。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情绪生病,就像身体生病一样,需要及时“治疗”。别总觉得“熬一熬就过去了”,否则等到情绪问题发展成“大病”,想补救就晚了。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天的一点点积累。今天多笑一笑,明天多走两步,后天好好睡一觉,你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坚强。记住,“心理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重视它!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精神健康的报告

《焦虑症与压力反应的关系》,发表于《心理科学进展》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