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鲍喜顺小的时候身高还是很正常的,直到他十几岁的时候,身高才开始像不受控制一样猛长,短短几年的时间长到了236厘米,成为远近闻名的巨人。
文I泰西娱乐
编辑I泰西娱乐
前言
姚明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即使在全是高个子的篮球队中,姚明都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许多中国人都觉得,姚明的身高应该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了。
但是,在中国的内蒙古,有个叫鲍喜顺的男子,他的身高竟然比姚明还要高十厘米!
鲍喜顺误入“小人国”
其实,鲍喜顺小的时候身高还是很正常的,直到他十几岁的时候,身高才开始像不受控制一样猛长,短短几年的时间长到了236厘米,成为远近闻名的巨人。
对于鲍喜顺的街坊邻居、老师、同学来说,鲍喜顺就像是一个闯入他们生活的“巨人”,但是对鲍喜顺来说,他就像误入“小人国”。
对他来说,床是伸不开腿的,只能睡在地上;椅子不够大,也不够高,别人坐在椅子上是刚刚好,他却觉得像是受刑。
但是没有床睡,没有椅子坐还都可以凑合,吃饭吃不饱却真是要了他的老命了。
成为“巨人”之后,鲍喜顺的食量大增,一顿饭光饭都要吃一斤多,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牧民,没有办法足量供应鲍喜顺的饮食,懂事的鲍喜顺就开始尽量控制自己的饭量,久而久之,就变得营养不良。
其实,这些饮食起居上的麻烦虽然让鲍喜顺烦恼又无奈,但和另外一件事相比,就又显得不是那么难熬了。
人对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总会下意识地去排斥,甚至直接打为“异端”。
和别人不一样的鲍喜顺自从身高开始猛蹿之后,就没少收到街坊邻居的白眼,也没少听到有关于他的闲言碎语,后来这些闲言碎语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里的同学甚至都开始孤立他。
在这样的环境下,鲍喜顺的性格越来越孤僻,后来干脆就从学校退学了。
坎坷的前半生
不上学之后,鲍喜顺就要面临生活的压力,他一开始选择的是去工地。
工地的工头对他寄予厚望,觉得鲍喜顺人高马大的,一定非常能干活。但是鲍喜顺从小营养不良,干活非但没有比别人更快,反而更慢。弄得工头很不高兴。鲍喜顺自己也很难受,因为工地的简易床他根本躺不下。
即便如此,鲍喜顺还是没有产生放弃的想法,天不遂人愿的是,在工地的水泥地上睡了没几个月,鲍喜顺就被诊断出了有风湿性关节炎,这下重物是彻底提不起来了,鲍喜顺只能离开工地。
后来有个篮球教练听说了鲍喜顺的事迹,觉得鲍喜顺可能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于是就把他带去打篮球了。
鲍喜顺的身高虽然比姚明还要高十厘米,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大高个都适合打篮球,尤其是鲍喜顺不仅营养不良,还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在球队呆了一段时间之后,鲍喜顺自己都觉得没脸继续待下去了,主动离开了球队。
从球队离开之后,鲍喜顺没有时间去继续伤心难过,必须马上去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但是身高成为了他最大的阻碍,大多数老板都是因为身高才不录用鲍喜顺的。
就在鲍喜顺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另外一个噩耗传来了:他的母亲因为长年积劳成疾去世了。
这对鲍喜顺来说,不异于天塌地陷。
从小到大,所有人都把他视为“怪物”,“灾星”,只有母亲呵护他,关心他,母亲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的唯一精神支柱。
在母亲去世之后,鲍喜顺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赶着牛羊,带着蒙古包,深入草原,从此将自己与世隔绝。
新生
或许是否极泰来,鲍喜顺50岁那年,鲍喜顺开始时来运转。
先是有摄影师主动提出帮他拍摄一部写真集,之后有一家火锅店的老板主动找到鲍喜顺,不仅聘请他当自己公司的形象大使,还为他申请了“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火锅店老板的行为让鲍喜顺名声大噪,鲍喜顺开始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上电视节目,这让他的生活水平改善很多。
出名之后的鲍喜顺还认识了小自己28岁的夏淑娟,两人在恋爱数月之后走到了一起,结成了一对普通又特殊的夫妻。
这其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都被鲍喜顺和夏淑娟齐心协力克服了。
但是在孩子的问题上,两个人却共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当夏淑娟发现自己意外怀孕之后,两个人欢天喜地到医院去检查,却被医生浇了一盆冷水。
医生鉴于鲍喜顺的特殊情况,建议他们不要生育,免得有什么隐藏的遗传病,这不仅是为他们的生活负责,也是为孩子的生命负责。
听到医生的建议,不仅是鲍喜顺,夏淑娟也是满心失落,回到家之后,夫妻两个沟通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十月怀胎之后,夏淑娟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长得像母亲,身高方面却是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14岁的时候就已经窜到了一米七,虽然长成了一个大高个,但是最终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超级巨人”。
鲍喜顺对儿子也是满心喜爱,儿子出生之后给儿子取名“天佑”。天佑对鲍喜顺也是非常孝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结语
妻子和儿子已经成为了鲍喜顺新的精神支柱,在有了家庭之后,鲍喜顺在事业上更加用心。
如今的鲍喜顺还开始转战互联网赛道,直播,拍短视频,带货,他不再将自己的身高视为“诅咒”,反而是一种特殊的优势。
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鲍喜顺也没忘了“先富带后富”,他在他的直播间里带货了许多内蒙特产,为家乡的产品拓宽了销路。
来源:泰西太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