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18厂”的娃哈哈,是产能调整,还是“清理元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08 21:43 6

摘要:2025年,一条消息震惊了中国商业圈:娃哈哈集团宣布全国范围内关停18家工厂。有人说,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但也有网友一语道破:“这哪是产能调整,分明是清理元老!”

2025年,一条消息震惊了中国商业圈:娃哈哈集团宣布全国范围内关停18家工厂。有人说,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但也有网友一语道破:“这哪是产能调整,分明是清理元老!”

娃哈哈,这个伴随几代人成长的品牌,如今站在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创始人宗庆后逝世不过数月,这波大刀阔斧的“瘦身”,到底是战略所需,还是人事风暴的外衣?我们不妨一起捋一捋背后的真相。

很长一段时间里,娃哈哈是国民饮料的代表品牌。从儿童营养液到AD钙奶,从非常可乐到八宝粥,“国货之光”的招牌可谓响彻街头巷尾。

然而,时代变了。随着元气森林、喜茶、三顿半等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年轻人的口味不断变化,娃哈哈却逐渐掉队。营收多年下滑、创新乏力、电商布局迟缓……这些问题早已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娃哈哈年销售额已从巅峰时期的800多亿元,跌至近年不到400亿元。在这个“内卷”又“断层”的行业里,企业若不自我革命,等待它的只有缓慢消亡。

娃哈哈的官方说法是:“优化产能、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听起来合情合理。但让外界质疑的是,这18家被关停的工厂,绝大多数是“老厂”——很多曾是宗庆后时代的重要布局,甚至是功勋老臣的“根据地”。

这些老厂往往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或本世纪初,管理层稳定、人脉根深。此次关停,是否意味着新管理团队在试图清除“旧势力”?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场内部权力结构的洗牌。

网友的评价一针见血:“你以为在裁工人,其实是在裁元老。”

宗庆后逝世后,其女儿宗馥莉正式掌舵。这位“娃哈哈二代”向来风格强势、思路开放,早年在饮料行业闯出自己的天地,也尝试品牌年轻化与国际化。

如今,宗馥莉手中握有改革的权力与责任。而关停老厂、重整架构,很可能是她推动“去宗庆后化”的第一步。

过去,娃哈哈是“一个人的帝国”——宗庆后一人决策,亲力亲为。如今,娃哈哈若想涅槃重生,就必须从机制到文化全面转型,而这其中必然伴随阵痛,甚至是“割肉”。

工厂关停,最直接受影响的,是那些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员工。这些工厂很多位于二三线城市,是当地的重要就业支柱。如今说关就关,虽说“依法补偿”,但心理落差不可忽视。

而对于品牌来说,老用户对娃哈哈有着深厚情感,新一代却已不熟悉甚至陌生。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平衡,是宗馥莉最艰难的课题之一。

关掉18家工厂容易,重建一个让年轻人热爱的品牌,却不是靠一纸公告能完成的。

我们不能简单将这次工厂关停定性为“清理元老”或“冷血裁员”。在经济转型期,企业重组是常态,娃哈哈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放下包袱,重新起跑。

但公众的疑问也值得认真思考:关厂之后,企业如何善待旧员工?年轻的管理层,是否真正理解“娃哈哈”这三个字对国人意味着什么?转型,不能只看KPI,更要看人心。

正如宗庆后曾说过的一句话:“企业的核心不是利润,而是人。”

希望下一步,娃哈哈不仅能瘦身成功,更能“长出新肉”,带着初心走得更远。毕竟,在无数人心中,那瓶AD钙奶的味道,仍然是童年不可替代的一口甜。

来源:你好越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