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乡村振兴突围战,“兵支书”激活500年古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6-06 15:22 9

摘要:在粤北山区始兴县沈所镇,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脱下军装后扎根乡土,以军人的果敢与担当带领村民破旧立新,让有着500年历史的石下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就是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泽桓,一位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新时代“兵支书”。

在粤北山区始兴县沈所镇,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他脱下军装后扎根乡土,以军人的果敢与担当带领村民破旧立新,让有着500年历史的石下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就是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泽桓,一位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新时代“兵支书”。

秉承“一代一军人”的家族传统,2011年,未满20岁的李泽桓怀揣着军人梦应征入伍。在军营中,李泽桓凭借刻苦训练和出色表现,于2013年光荣入党,并被评为优秀士兵。部队的磨砺不仅塑造了李泽桓雷厉风行的作风,更让他深刻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含义。2018年6月,李泽桓被始兴县沈所镇石下村民投票补选为石下村第七届村“两委”干部;2020年10月,李泽桓被沈所镇党委任命为石下村党总支部书记,他毅然接过石下村发展的重担,成为这个全镇人口最多、村情最复杂村庄的“领头雁”。

石下村地处始兴盆地,土地肥沃但产业单一。面对石下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李泽桓深知产业振兴是关键。他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调研,结合本村实际,2020年引入一家公司到石下村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稻虾种植、养殖产业,给村集体带来每年60多万元的租金收益,农忙时期为石下村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2022年利用闲置的学校、旧厂房公开招聘农文旅企业进驻,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2023年发动村民种植黄烟400亩,在南蛇岭新建烤烟房20间;2024年发动村民种植黄烟500亩,在黄泥墙新建烤烟房40间;同年3月引入一家公司到石下村流转土地180亩,发展稻蛙养殖产业,给集体带来每年6万余元的租金收益,同时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2025年成功引入一家公司进行五指毛桃种植与加工项目,今年首期投资1000万完成500亩的种植跟厂房研发中心的打造。自李泽桓担任村书记以来,石下村集体年收入比原来新增15万元。

开垦农业

石下村不仅是农业大村,更是文化名村。李氏宗祠、晴岚围楼等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李泽桓决心让这些“老古董”焕发新生机。2022年,石下村成功举办始兴县中国农民丰收节,古老的围楼广场变身“网红打卡地”,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节庆活动碰撞出别样火花,活动期间现场游客超40000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30余万元;2023年创办石下村史馆、党史方志馆;2024年创办“崇文兴旅”党建公共品牌、乡村振兴摄影展等。“下一步将探索‘古村+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李泽桓表示。

如今的石下村,古围楼前游客络绎不绝,稻田里虾肥稻香,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作为退役军人,我始终记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泽桓说道,接下来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加快推进省级典型村建设,利用500万元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石下村高质量发展。

从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到扎根乡土的振兴先锋,石下村“兵支书”用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树起一面旗帜。他带领村民将荒田变为“聚宝盆”,让古村焕发新生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故事,更是无数退役军人投身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未来,相信在无数“兵支书”的接续奋斗下,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在始兴大地徐徐铺展,书写着新时代的“战地日记”。

(邓庆华)

编辑:余龑

编审:王舒涵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来源:隔壁村的强娃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