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城昆明,四季如春,既是自然馈赠的诗意之城,更是创新创业的热土。近年来,昆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一批优秀企业勇立潮头,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春城新力量”系列报道全新升级,不仅聚焦
编者按:春城昆明,四季如春,既是自然馈赠的诗意之城,更是创新创业的热土。近年来,昆明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一批优秀企业勇立潮头,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春城新力量”系列报道全新升级,不仅聚焦昆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实践,更将目光投向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我们走近这些在昆明这片热土上奋斗的民营企业家,聆听他们的创业故事,分享他们的奋斗经验,探讨他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期,在粤港澳大湾区,一艘无人船正搭载型号为HDY-BD400D的高精度多波束三维图像声呐对大国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桥墩进行检测,而这个给大国工程定期“体检”的水下尖端装备,是由昆明的海底声呐专家自主研制的。
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勇刚正带领团队研发新一代高频声呐设备。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本土高科技企业,专注高频声呐技术研发23年,瞄准高频声呐技术行业难题,以水声尖端装备为发展方向,专注开发世界领先的水下高频声呐产品和智能港口防御系统等尖端水声装备,提供集成式水下安防解决方案,满足水下成像、定位、通信和安全需求。作为云南省培育的“金种子”企业,经交易所调研,海底鹰科创属性极强,正在开展科创板上市前期工作。同时,借助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海底鹰培养了一支中国高频声呐领域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
从“两头在外”逆袭为行业领跑者
范勇刚的创业源于一个技术人员的执着。2002年,还是一名央企工程师的他,看到中国在高频声呐领域的短板,毅然决定创业。“我们想做出一些好的产品,改变这种状况。”带着这份执着和初衷,一个面向深海的企业,开始扎根在不靠海的内陆城市昆明。
高频声呐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水下成像、定位和通信的先进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测绘、渔业资源调查、水下安防等领域,是人类探索水下世界的“智慧之眼”。这样一项“面向深蓝”的技术在昆明发展并不具备先天优势。创业之初,海底鹰面临着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挑战:市场集中在沿海城市和海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在东部地区。
范勇刚以一名创业者的果敢做出决策:选准赛道——深耕高频声呐科技行业,瞄准目标——做出世界一流产品,理清思路——坚持走自主开发道路。凭借着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范勇刚带领团队一步步摸爬滚打成为行业领跑者,拥有多项自主先进技术:高分辨侧向堆栈宽带变频水下成像智能识别技术,属国内关键技术首创;水下三维成像探测避障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万米级超短基线声定位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参与亚洲第一套6000米大深度自主式无缆潜航器工作,用于深海搜救工作;多普勒计程仪精度高达4‰,远高于能进口的1%。公司开发的世界超高分辨的海底鹰小目标搜探图像声呐、小尺寸高数据率水声通讯机、高精度小尺寸多普勒声呐、超短基线定位声呐(USBL)均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产品。海底鹰至今已拥有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32项,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4年,入选工信部公布的全国6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5年,以云南省独家身份选入工信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
顶尖人才团队成创新引擎
作为一名创业者,范勇刚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将行业顶尖人才吸纳过来,我们给出‘行业最高薪酬’的诚意,同时赋予人才充分的责任与自由,让人才释放最大潜力。”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瞄准“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具有的决心和魄力。众多行业高层次人才陆续汇聚到海底鹰,其中不乏来自一线城市、国家实验室的行业精英,公司因此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组建起全国规模最大的声呐研发团队。
在完成管理、人才、资金丰富积累的基础上,海底鹰注重质量体系建设,对标世界一流水下高频声呐公司和企业上市标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国内集科研、试验、生产、使用、服务为一体的水下高频声呐创新型企业,有力带动区域上下游产业发展。
“如今,在高频声呐领域,我们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全的产品系列。”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下作业,针对水域救援“看不见、找不到、难联络、难打捞”的难点,创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水域应急救援解决方案,通过三维图像声呐实现“看得清”、水下机器人“找得到”、水下通讯定位一体机“说得明”“救得起”,让水下应急救援工作在高效救援的同时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2024年该方案入选“国家万亿国债应急采购目录”,交付30个省、市、自治区应急消防队,单项产品实现收入超3200万元,同比增长6倍,成为国内应急救援领域明星产品,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消防应急救援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2024年,公司成功实现高精度万米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国产化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万米级超短基线定位系统UBD10000已经实现量产,并批量应用于国家重大深海项目工程船,极大弥补我国在万米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方面的短板。
此外,公司的高精度三维下视实时成像声呐HDY-3DS,能够清晰地扫描水下目标并进行三维成像。这一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域安保、水域巡查、大坝检测等任务,并在“澜沧江、湄公河跨国航道巡查”任务中取得成功应用。
而技术出身的范勇刚也从未忘记本行,总结出了《打造世界尖端海洋科技产品五原则》。
政策创新赋能企业成长
从白手起家到昆明市明星企业,海底鹰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托举。“我要特别感谢昆明的区域协作发展模式,我们企业落户西山区,同时隶属滇中新区,既能享受到滇中新区的扶持政策,员工也能享受西山区的教育、医疗便利。政府在理顺关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服务。”近年来,昆明市为打破区域协作、产业承接、招商引资遇到的困境,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推进“飞地经济”区域协作模式,通过优化经济资源空间配置,推动各县(市、区)打破现有行政区域限制,构建“1+2”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协同保障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实现跨区域流转便是昆明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案例。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耕高频声呐领域,专注做事、做好产品,加快产品产业化、规模化,让它辐射和服务更多行业,加速布局云南水下尖端设备产业集群,为实现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力量。”不喊口号、聚焦产品,是范勇刚为企业营造的氛围底色,而从央企工程师到民营科技企业掌舵人,范勇刚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昆明民营经济的创新韧性与国际视野。
掌上春城记者:顾婷婷
校对:王仪
责编:李晓梅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来源:掌上春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