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山!这位超高能量的妈妈,带娃耍出徒步“天花板”

B站影视 2025-01-22 16:06 2

摘要:宋桢有着20多年英语从教经验,持有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她在“每周一山”这个赛道上,找到了一种更丰富的玩法——「每周一山一发现一记录」。


带着娃娃往山里去,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周末爱做的一件事。

面对一座山,我们除了欣赏它的自然风光,还能做什么?

宋桢有着20多年英语从教经验,持有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她在“每周一山”这个赛道上,找到了一种更丰富的玩法——「每周一山一发现一记录」

去年九月开始,她每周都会带着三年级的小女儿进山。

不仅仅是亲近自然,每周的徒步都被她和女儿视作一次小型PBL课程。带着不同主题走进不同的山,这个主题或许是化学相关、或许和动物植物相关、或许和语言运用相关。

同时,女儿还负责结合AI对每次徒步进行记录,剪出一段小视频,配上字幕和全英文的旁白。

小半年时间过去,女儿从妈妈眼中“娇滴滴的小女孩”,变得有体能、有耐力、有计划性。

PBL、化学实验、双语,乍一听,总觉得宋桢和女儿的徒步之旅只适合专业从事教育的家长们复制粘贴。其实不然,合理地借助AI工具、短视频,完成这样的尝试对家长来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做功课决定去哪座山的时候,宋桢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了一处山洞,这里徒步小循环的时间和路况都非常适合亲子出行。

视频下的评论有好有坏:有人科普,这里以前是采硝的地方;也有人说没啥意思,就一个洞。

宋桢和女儿在浏览评论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这个洞的两个亮点吸引了她们:这里可以看到蝙蝠,还能采到少量留存的硝石。

在这之前,宋桢和女儿在家曾做过实验——硝石制冰,但由于买错了原材料导致实验失败。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开始制冰。

于是,硝洞成为了当周的目的地,母女俩带着徒步的装备和采硝的榔头出发了。

“计划做得很好,结果到了山脚下发现小朋友忘记了拿榔头。”进山的路途中似乎总有小意外发生,但女儿也总会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解决它。

她俩在山下一户农户家里,借到了两把榔头。“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孩又在锻炼他的沟通能力,并不断加强自己的计划性,”宋桢说道。

在山洞里,女儿清晰地拍下了蝙蝠的模样,也和妈妈一起在喋喋不休的蝙蝠声中采到了硝石,并带回家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硝石制冰”实验。

搭配视频体验更佳

秋天,是赏红叶的好季节。

宋桢和成都很多家长一样,带着女儿和做好的攻略向山里出发,计划着收获秋日里的好风景。遗憾的是,因为出发的时间已是深秋初冬,进了红枫岭才发现,树上的红叶几乎已经落光了

“不轻易放弃目的地”是母女俩共同定下的爬山守则。

也还好没放弃。宋桢和女儿继续向目的地前进,搜集着剩下的美丽落叶的途中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漂亮的苔藓和蜘蛛。

这里的蜘蛛网比她以前在任何一座山中见的都要多。蜘蛛网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像帐篷,有的像吊床,有的像滑动门。

蜘蛛网上黏着蜘蛛的猎物,这也引起了女儿的好奇:“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自己的网黏住呢?

女儿把问题带回了家,看书、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原来,蜘蛛的脚上覆盖着一层特殊的蜡质或油脂,这就像是它们的“防滑鞋”,让它们在网上也能轻松行走。

找到答案之后,宋桢和女儿又一起了解了蜘蛛分泌的油脂在运用在珠宝等各种产业中的运用。

和问题一起被带回家的,还有母女俩捡来的一麻袋落叶和青苔。

尽管这周的山是下着雨的浠沥沥的山,尽管没见到树上的红叶,但地上的落叶同样美丽。这些落叶被女儿用来布置英语角,装饰家里的灯。

每周一山的选择是应时应景的。两个月前,宋桢和女儿在葛仙山徒步三小时,就为了去见一棵千年银杏。

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让女儿直呼“so cool!”

但走近时,脑子里却是大大的疑惑:“为什么银杏果这么臭?为什么我们要摘这么臭的果子?

把银杏带回家后,宋桢尝试用盐焗、炖鸡等各种方式让“臭臭”的银杏果变得美味。

女儿则在尝试解答自己的疑惑:“为什么银杏果这么臭?”

在清洗银杏果时,她发现家里的小猫无比“嫌弃”,躲得远远的:“我想这味道或许是防止动物吃得太多。”

一次徒步的路上,宋桢发现了树上有不少琥珀色的晶体。

她觉得可能是桃胶,但女儿并不认识。母女俩和树下另一位来徒步的陌生人讨论着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最后,靠着手机上的识别软件,确认树是桃树没错。

随身携带手套、口袋、镊子是宋桢徒步时的习惯,她取下一小块桃胶带下山给中药店,请求专业人士帮忙辨认。这块琥珀一样的东西,的确是桃胶。

天然采摘的桃胶无法直接食用,但这极大地引起了女儿的兴趣。

宋桢便去买了可食用的桃胶,和女儿一起在家把银耳、燕窝、桃胶各炖了一碗,甚至在家举行了一场品鉴大会。

在“每周一山”目的地的选择上,女儿也会给出自己的意见。

因为怕冷,所以一直跟妈妈讲自己不是很喜欢看雪。但有一周她表示:“这一次的小伙伴中,有人想要和我打雪仗,所以这周我可以接受有雪的山。”

在上山的路上,一行人遇到了一只小松鼠。可可爱爱的松鼠成为女儿记录这次旅程的灵感。

女儿用中英文双语记录下这段旅程:“在这个由雪山和云海构成的宏伟舞台上,一只活力四射的小松鼠,就像红地毯上的女高音歌唱家一样抢尽风头。

群山披着雪白的燕尾服,挺拔而骄傲,仿佛正在参加一场山峰的正式聚会。云朵则穿着蓬松的紫色衬衫,与群山完美融合,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而就在你认为这背景已经足够震撼之时,小松鼠从左侧登上了舞台。

这只松鼠就像一只精力充沛的免子。它毛茸茸的尾巴摇摆着,就像啦啦队队员手中的加油花球,在树枝间跳跃,小小的爪子紧紧抓着树皮,活像一个没有安全带的攀岩者。它的眼睛明亮而好奇,仿佛第一次戴上3D眼镜看世界。在这自然仙境中,它正享受着最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幅神奇而和谐的画面,官在你耳边轻声说:“嘿,即使是最小的生物,也能在最大、最宏伟的舞台上增添一抹生命的光彩和魅力。”大自然是有幽默感的,朋友们,而这只小松鼠正是它的点睛之笔。

这次爬雪山的经历,也被宋桢选为2024年最有力量的时刻之一。

准备下山时,母女俩在雪山里走错了路,某段时间里在大山里毫无方向,提前下载好的离线地图中前后左右都是山,看不见出路。

宋桢和女儿仅仅靠着手机上的指南针、脑海里的记忆、太阳的方向以及来时的脚印,有惊无险地原路返回了。

“说不慌是假的。”整个原路下山的过程中,宋桢确认女儿有那么一刻是能够是感受到自己的慌乱。

但全程女儿并没有窘迫、害怕,而是和自己彼此帮助,一步一步走出了雪山。

带着计划出发,途中或许有意外,这正是“每周一山一发现一记录”的迷人之处。

“大自然不可能完全按着你的计划执行。”宋桢说道:“这就像科学实验一样,它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

带着接纳与发现的心态,宋桢和女儿周末爬一趟山,接下来一周都有好多事情可以做。把周末的徒步延展开来,或是查阅资料、看相关纪录片,或是做实验,或是做一顿饭。

徒步后回家做沙棘汁

“小朋友不觉得这些事情是负担,就觉得好玩,每周对爬山这件事也抱着很大的期待。”宋桢说道。

相比家长的某项专业能力,“每周一山一发现一记录”的执行更取决于家长是否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让这件事变得好玩

“每周一山一发现一记录”计划已经开始了小半年,宋桢也发现了女儿身上的种种变化。

最直观的是体能上的变化,从前娇滴滴的女儿在耐力与吃苦的能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则是,女儿对待大大小小问题的态度更积极主动,对于生活也更有计划性了。

女儿很怕冷,便决定和妈妈一起用发热的电热片改装一个电热手套;

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无论爬山途中有什么小插曲,她都不会打退堂鼓,她知道眼前是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事

甚至在下山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她也不再轻易更改或放弃自己制定的计划。

经常家长问宋桢,小孩的计划性怎么培养。

“其实计划性也好,好的习惯和某种能力也好,都是在细微的日常中慢慢培养的。”宋桢又提起采硝石的经历:“她忘记带榔头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但我明白,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不愉快的经历。有问题,就和她一起解决问题。”

回家之后,宋桢也和女儿复盘过:“你看,如果我们带了榔头就没必要去借,但没关系,借的过程也是很愉快地,我们依旧完成了目标。”

在每周一次的攀爬中抱着发现与好奇的心境,把上山时感悟到的道理,带进下山后的生活中。

不轻易放弃目的地”是宋桢和女儿登山的原则。但在她们的故事里,山峰的意义似乎已经不在于登顶与否,而是路程中的况味,是相互陪伴的,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成长。

来源:成都儿童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