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刘定阳、杨治权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B站影视 2025-01-22 10:46 2

摘要: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刘定阳副教授、杨治权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杂志(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8)和《诊断治疗学》(Theranostics)杂志(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2.4)发表原创性脊髓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刘定阳副教授、杨治权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杂志(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5.8)和《诊断治疗学》(Theranostics)杂志(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2.4)发表原创性脊髓损伤修复领域研究论文。

脊髓损伤(SCI)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巨大挑战,因为大多数成体脊髓神经元的内源性再生信号被沉默,导致神经回路无法重新建立。发表在《ACS NANO》杂志的研究论文“Neuronal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26 Inhibition via Reactive-Oxygen-Species Responsive Mesoporous-Silica-Loaded Hydrogel 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活性氧响应型介孔硅负载水凝胶通过抑制神经元双特异性磷酸酶26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发现了在脊髓损伤后,多数损伤的神经元表现出外源性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然而,在少部分自发性轴突再生的神经元中,负向调节ERK磷酸化的双特异性磷酸酶26(DUSP26)表达显著增加。团队构建了将DUSP26特异性抑制剂F1063-0967(F10)与介孔二氧化硅(MS)和光敏水凝胶(UV-HG)的递送系统。该系统响应活性氧(ROS)实现可调性控制释放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轴突再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刘定阳副教授、中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李星副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张恺为第一作者。

脊髓损伤后常伴随神经元的缺失,而移植干细胞可替代原有神经环路中损失的细胞,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发表在《Theranostics》杂志的研究论文“Revisiting the unobtrusive role of exogenous stem cells beyond neural circuits replacement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非神经环路替代: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大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的另类角色),通过大动物比格犬和恒河猴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移植人源干细胞的实验,阐述了干/前体细胞移植通过调控大动物陈旧性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炎性微环境的途径,揭示了促进内源性神经再生与功能修复的作用机制,为干/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视野和新思路。刘定阳副教授、中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李星副教授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戴建武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文润林、神经外科贺星惠副研究员,湘雅三医院麻醉科龙歌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刘定阳副教授一直致力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研究工作,在Biomaterials, Bioactive Material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Movement Disorders, Theranostics, ACS NANO等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