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交界之处,沿湖被江苏的无锡、常州、苏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围。按拥有水域面积来看,苏州最多,无锡次之,常州很少,湖州聊胜于无。浙江湖州也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失去太湖的湖州有点儿名不符实了。
太湖位居五大淡水湖第三位,体量如此之大,湖面竟然几乎都属江苏,而太湖南岸的浙江湖面很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交界之处,沿湖被江苏的无锡、常州、苏州和浙江的湖州所围。按拥有水域面积来看,苏州最多,无锡次之,常州很少,湖州聊胜于无。浙江湖州也是因太湖而得名的,失去太湖的湖州有点儿名不符实了。
【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部,西南部呈半圆形,为丘陵山地,东北部曲折多岬湾,面积约2428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湖底平浅,平均水深1.94米,最大水深2.6米,蓄水量约44亿立方米。
太湖是江苏与浙江的界湖,水域绝大部分属于北边的江苏,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
太湖西面和西南面是山地和丘陵,东面则为平原和水网地带,水源主要来自于西面宜溧山地的荆溪、西南面天目山的苕溪,后来有了引江济太工程,长江水也成为其水源之一。
关于太湖的形成,有七八种说法,比如泻湖说、陨击撞击说、构造说、河流淤塞说、火山喷发说等。
泻湖说: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长江出海口在今南京附近,今上海完全在海中,太湖东侧的今苏州是海岸线,太湖那时候可能是个泻湖。
陨击撞击说:太湖的形状,很像陨石从东北方向撞击形成的。太湖里面有陨石,无锡有句古话:“沉落山阳县,露出无锡城。”
构造说:太湖平原下沉,渐渐有数个沼泽和小湖泊,经年累月形成太湖。
【太湖历史】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震泽能成为九泽之一,足见其水域面积之大,它可能也是九泽中唯一面积没有萎缩的。
春秋战国时期,苏南和浙北一带吴国和越国,常在太湖上激战,先是吴国灭越国,然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最终并入楚国。太湖一带曾经是你来我往,战火纷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平原自古为鱼米之乡。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方便将江南的财货物资通过水路运到北方。隋唐之后,太湖流域就成为当时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和粮袋子,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如今太湖周边城市发展都不错,苏州、无锡、常州、湖州,都是繁华之地。
苏南的苏锡常地区和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同属吴语区,从文化上来讲它们原本是一个整体,行政划分上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它们也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
唐朝时期环太湖地区有三州:常州(包括无锡)、苏州、湖州,因此古代太湖就有一湖跨三州之说,苏州居东称为东吴,常州被称为中吴,湖州称为西吴。三州中以苏州经济实力最强,当时苏州范围比现在大,包括今苏州、嘉兴、上海等地。
清朝时,太湖分属江苏苏州府、江苏常州府、浙江湖州府,其中苏州府占湖面一半,常州府和湖州府各占四分之一。湖州府丢失四分之一水面,发生在上世纪。
【江苏获太湖水面,浙江得嵊泗列岛】
1950年,为剿匪需要,将浙江的太湖区划入苏南行署区。1952年,建太湖区并于次年将湖区建县,称为震泽县。1960年,震泽县被撤,整个区域被并入江苏的吴县,太湖就基本属江苏了。
如今太湖的水面,苏州和无锡占了百分之九十多,常州也不甘寂寞,伸出一条大长腿过来分上一杯羹,无锡被常州这条大长腿分成了两半。而浙江湖州,只分到太湖南岸垂直延伸70米范围的水域,因此产生争议。
当时江苏与浙江争议区域还有嵊泗列岛,嵊泗列岛不但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资源,还可建深水良港,浙江志在必得。
双方协商的结果,各让一步,嵊泗列岛属浙江,南太湖属江苏。浙江也是失之太湖,收之嵊泗。
还有个问题,常州这条大长腿是怎么回事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环太湖地区进行区划调整,无锡合并太湖沿岸的宜兴,拥有的太湖面积从此仅次于苏州,常州只有武进最南角不到5千米濒临太湖水域,水面则形成一条大长腿。
总而言之,如今太湖的划分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总的原则是便于统一管理,就像洪泽湖和微山湖一样。不管怎么分,都是中国的,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就好。
来源:风长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