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护日记

B站影视 2025-01-20 22:26 3

摘要:因为之前已经做过检查,第一天上午去了之后,又做了两个,住下,被分到了21床,然后等第二天的手术。当时我一看,21,好数字,想到了邓肯和加内特,心里默念,一切顺利。

文章来源 / 怀左

01

上周陪我妈做一个微创手术,住院,在医院共待四天四夜,时间看起来不长,但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却是相当漫长。

因为之前已经做过检查,第一天上午去了之后,又做了两个,住下,被分到了21床,然后等第二天的手术。当时我一看,21,好数字,想到了邓肯和加内特,心里默念,一切顺利。

医生之前说是一个小手术,做的话也就半小时,问题不大。但那天中午,他单独把我叫过去,说流程是做完后先做一个化验,如果没问题,是良性,手术结束;如果是恶性,那手术需要继续,继续往下、并且范围扩大切。

真的,我后背的汗瞬间就出来了,想着不是说小手术么,问人家,医生说我就给你说清楚流程,就这么个步骤,不是说一定会如何如何。医生见惯了这些,很淡定,但我走路已经有点飘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医生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落在患者家属心里也是一座山呀。

从中午开始我就紧张了,回去和我妈说是小手术,不用担心,但我心里是很担心的,想着明天一定要顺利,千万要顺利。医院没有那种统一的晚上租床的系统,我直接找保洁阿姨,问她们有那种床没,阿姨说有,然后给我拿了一个,说最后结算。为什么知道她们有,也是因为之前在另一个医院的经验,那里的保洁就做着租床小生意,我想着这边的肯定也有。

果不其然。

出发时我带了一个夏凉被,在病房,也就够了;带了一个钓鱼的那种折叠椅,久坐能稍微舒服一些。晚上再配合上这个租来的折叠床,四天的陪护,一点问题也没有。唯一遗憾的是忘了带剃须刀,四天下来,胡子拉碴的。

一下午没什么事,我在病房坐着读《毛泽东传》,也是用书来压惊,不找点事情做,真容易胡思乱想。晚上带我妈出去吃饭,也是为了能走走路,散散心。出医院右拐,走了几步遇到了卖馕的,我妈说她想吃,我买了一个,让人家给烤了烤,然后我俩边走边吃。

冬日,傍晚,两个边走路边撕着吃馕的人。好像很久没有和我妈那样走路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妈带我在村里走路的场景,也是傍晚,到家门口,我会倚靠在门上,她一开锁,我就推门冲进去。一眨眼我就这么大,而我妈也老了,时间过得很快,一点都不想等人。

找到一家美食城,就和食堂一样、饭很多的那种。我妈说她不太饿,就想喝点粥,于是我给她点了一份小米粥,让她就着馕一起吃。我很饿,点了一大碗干拌拉条子,剥了两瓣蒜,配了两小碗面汤,全部吃完,热的冒汗。先吃饱喝足再说吧,吃饭时医生发来微信,说明天把我妈手术排第一台。

把消息和我妈一说,她还挺开心,然后问我为什么排第一台。我说我也不知道,但如果去猜的话,应该就是从手术难度和病人年龄考虑的,做手术,第一天晚上十点之后不能吃饭喝水,那应该会把年龄大的患者排前面,另外也会根据手术难易程度,咱这个简单,排第一个,好做一些。其他我也想不到了,大概就是这么个原理。

当天晚上我睡得很香,睡前做了心理暗示,反复告诉我自己:啥也别想,明天等结果就行,胡思乱想也没用。结果我妈基本一晚上没睡着,她自己睡眠本身就差,换了个环境,到了医院,更差,一晚上翻来覆去的。

第二天醒来没多久,护士就让赶紧准备,待会就要手术。

02

也没啥准备的,就是把医院给的衣服穿好,然后等着叫。我爸早上过来的,两个人等待会好一些,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会让我妈上一个病床,然后我们和护士一起推过去,结果那个医院是护士带着我们自己走下去的。

等手术是最难熬的,因为之前已经给了预设,讲了流程,就很害怕出现不好的情况。按照经验和时间推算,八点半进去,会等待一段时间,真做手术应该也就半小时,然后有个唤醒,最后差不多十点就可以出来。

九点半,喇叭叫家属,还以为结束了,心想还挺快。我们过去,护士给看了切下来的,说待会拿去检验,差不多四十分钟,让继续等待。我和我爸坐在等候室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事看看墙上的大屏幕,了解一下手术的情况。时间过得很慢,十点,十点半,也没什么消息,被压力压着的感觉真不好受,但也只能等着。

等候室的人越来越多,差不多十点五十,主治医生又叫。我过去,他说手术刚已经做完了,情况良好,现在就在这里等着就行。听到这话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回去和我爸说,手术那会都做完了,情况良好,估计最晚十一点半就结束了,快了。

我们带着十一点多的预期,等到了十二点,坐的屁股疼,起来站着,站累了坐,坐累了站,一口气等到了下午两点,终于接到了我妈。也是后来才知道,不用医院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医院做完手术,不一会就把病人推出来了,有的医院手术做完,会留比较长的时间让病人慢慢苏醒。

最后算下来,从进去到出来,足足有五个半小时,一个人等的话,真不好受,两个人还能说说话。

我妈是在病床上被护士推出来的,两小时内不能睡,我们一直叫我妈,让她不要睡。可能前一天晚上没睡的原因,我妈特别想睡,清醒后说这个事情,我妈说太瞌睡了,根本醒不了。推到病房时,二床的一个小姑娘直接被吓哭了,后来问她,她说第一次做手术,以为还能自己走回来,没想到是推回来的,吓的不行。

接下来两个小时,我们看着心电图,一直断断续续叫我妈。我妈意识越来越清醒,到晚上的时候就能正常说话了。液不多,三瓶,晚上八点左右,差不多输完,八点之后可以饮水,少量。

手术后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可以看到一天比一天好,人也一天比一天精神。这样恢复的过程给病人信心,也给家属信心。

我们的床离窗户近,我晚上就把折叠床支在病床和窗户中间。刚第一天没啥感觉,还觉得热,夏凉被都不想盖,第二天晚上就感觉有点凉意了。窗户附近会有那种微微的小风,感觉可以钻到腿里,第三天起来,腿就有了乏力感,明明睡得还挺好,但腿就是不舒服。和我妈一说,她说肯定是晚上凉的,让你盖好,你就不听话。

为了让腿热起来,我1-11楼的楼梯,上下爬了一个来回,立马见效。

03

手术后第二天,也就是我们住院的第三天,早上可以吃饭,医生也让下地走,说对身体好。早上我就买了医院里卖的粥、包子和小菜,说实话,是真难吃,尤其那个包子,做的和那种方块面包一样,甚至比那还方,也是绝了。我还想,你可以好好做一下,哪怕价格提高一点也行,怎么能做这么难吃呢?

吃完饭,我带我妈慢慢溜达,走得很慢,边走边闲聊。旁边有骨科,但楼道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妈说咱有人,那边怎么没人呢?我一想就明白了,说妈,那是骨科,你想哈,肯定是不方便走。走着看别的病人身上都背着小红斜挎包,里面装着导流管,问护士,护士说押个一百就可以,回头把包一还,退钱。我也租了一个,我妈觉得带着那个管子不好看。

白天我爸过来了,我们三坐那里聊天,家长里短,说起来后时间就过得很快,少了那种漫长的感觉。我爸爱吃面,后来我爸去吃了我第一天晚上吃的油泼干拌面,他也吃的很香。我们还是选了拉条子,我爸说下次吃扯面,宽的吃起来香。山西陕西人都爱吃面,几天不吃就想来一碗。

和同病房的人都熟悉起来了,没事就一起聊聊天,欢声笑语,病房里有了其乐融融的感觉。大家一起吐槽,说病也说健康,说医院的细节,说过去的日子和现在的日子。有个阿姨和我妈同岁,说她三十多岁就退休了,九几年的时候。我一听就和我爸的经历是一样的,九几年国企改革,很多人退休。我爸那会在我们那里的钢铁厂,以为可以干一辈子,没想到厂子倒闭,他三十多就退休了。

我爸后来选择回村开小卖部,那个阿姨天南地北去跑市场了。我说阿姨你这一生真丰富,天南地北的,都是精彩的人生。她说,唉,也没啥意思,我现在只希望健康,感觉人生过得很快,当时觉得有意思的,后来也就那样,到头来也不知道奋斗了个什么,还是国家好啊,还能给我退休金,不然我都看不起病。

她的话中有吐槽,也有哀伤,我听着听着就想起了《百年孤独》,越发理解了这本书的伟大。马尔克斯是想通过一群人,写尽人间的孤独。我上学时读这本书,那时候喜欢热闹,觉得怎么可能会孤独,有的人会,但我肯定不会。我孤独的时候可以去玩呀,可以找朋友呀,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呀,老马危言耸听了。

真的,没有阅历的阶段,什么都不信,同样的,真实深刻的无法共鸣,只能看点口号类的。现在的感觉就不一样了,逐渐理解了人的孤独,孤独就像矛盾一样,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感受都不同。年少时身体好、朋友多,觉得自己像朝阳,去哪里都有机会。但老年呢,像随时下落的夕阳,感受完全不同。

就像我外婆,现在90多了,看起来是健康长寿,但我外婆自己经常念叨,这是造了什么孽了,怎么还不死。我以前真的不理解,这不是长寿么,多好呀。但其实换位思考,这个年龄,生活无法自理,同辈的熟悉的人都离开了,孩子们虽然孝顺吧,但无法真正理解自己,放眼望去,满目哀伤,心里无限孤独,实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意义很重要,活着需要那点意义,哪怕只有一点,也是巨大的精神支柱。

住院是最大的期望就是快点好起来,希望家人都健康,也希望自己健康,尽量少来医院。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珍惜每一天,和家人在的每一天,看起来是平淡的,但其实是最宝贵的,更加理解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思。

第四天过得也比较平稳,输了两瓶液,我妈恢复得又好了一些。

第五天,同病房的人同一天出院,出院时我们收拾好了东西,和其他人一一告别,外面阳光明媚,一切正好。

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气!!!

来源:怀左同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