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B站影视 2025-01-20 15:04 2

摘要:2024 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30 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 周年。自 1994 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了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数字

2024 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30 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 周年。自 1994 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了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数字经济,形成了兼容并包、极富活力的网民群体。

互联网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助力。作为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国家队,自 1997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持续发布 54 次,以“”记实,忠实记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历程。

抓住机遇开局起步,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

1994 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界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在国际友人的倾力支持下,我国抓住了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开启了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一是接入国际,网络连通互联启航。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 64K 国际专线开通,中国成为全球第 77 个实现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国家,世界互联网从此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1994 年 5 月,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服务器设置,改变了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放在国外的历史。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后,具有国际出口能力的全国四大骨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科技网、中国金桥信息网建成并实现国际互联。中国互联网启航,与世界互联网这片汪洋大海紧密联系起来。

二是电话上网,第一批网民上网冲浪。1995 年,原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上海开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商用试验网建设,瀛海威在中关村竖起了瞩目的广告牌,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1996 年开始营业,中国的第一批网民由此通过电话线接入互联网。

1995 年 1 月《神州学人》杂志上网,同年 10 月《中国贸易报》上网,1996 年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1997 年新华社网站、人民网先后创建,主流媒体积极拥抱互联网热潮,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互联网上表达感情和思想,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1997 年第 1 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数为 62 万人,主要通过拨号上网。

三是探索商用,商业创新大幕徐徐拉开。1999 年,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宽带服务正式商用。我国互联网创业者们开始以莫大的激情连接并追赶世界,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浪、搜狐等于 2000 年前后成立。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崛起,成为第一批网民首次触网的入口;即时通信软件 QQ 带来了沟通方式变革;百度搜索引擎提升了信息检索效率;阿里巴巴开始为国内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资源与用户齐增长,中国互联网规模显现

自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速,互联网基础建设、网络接入水平、互联网应用均实现高速发展。

一是资源丰富,域名注册量跃居全球首位,IP 地址加速迁移。2003 年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向公众开放注册,实现迅猛发展。2005 年,“.CN”域名注册保有量突破百万,世界排名从第十三位上升到第六位;2008 年 7 月,“.CN”域名注册量达 1218.8 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从 2000 年到2011 年间,中国 IPv4 地址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攀升。2003 年,国家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2004 年 12 月,全球最大的纯 IPv6 网络 CNGICERNET2 正式开通。

二是用户增长,网络接入水平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日益兴起。2005 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首次超越拨号上网,宽带接入成为互联网接入的主要方式。第 16 次《报告》显示,截至 2005 年 6 月,我国网民总数突破了 1 亿。2006年 6 月,《报告》首次公布中国手机网民数量——1300 万。2009 年,我国发放3G 牌照,开创了全球电信发展史上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纪录,互联网也逐渐从互联桌面走向掌上,手机成为新一阶段拉动中国网民规模攀升的重要动力。

三是应用繁荣,个人网络应用市场快速增长,商业模式创新日益丰富。从2002 到 2007 年间,网民平均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数量从 4.4 个快速增长到 7.3 个;互联网应用市场各细分领域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招聘、网络教育、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游戏、即时通信,以及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网络支付、物流配送等相关支持体系逐步形成。2006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进入快发展期。2007 年,25.4%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有 5334 万人访问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网站。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中国互联网实现从跟随到创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5G 网络规模、“.CN”域名数量、网民规模、网上零售额等多个领域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一是筑牢基础,网络基础建设深入推进,向万物互联、万物智联时代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5G 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截至 2024 年 11 月,已累计建成 5G 基站 419.1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81.5 万个;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09 亿户;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 26.42 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包括移动电话用户和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的比重达 59.6%2,人、机、物泛在智联有序推进;截至 12 月,国家顶级域名“.CN”域名数量达 2082万个,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

二是数字普惠,网络接入服务日趋完善,聚力民生福祉、共享数字福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紧密围绕“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截至 2024 年 12 月,网民规模突破 11 亿,网民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构成了全球最大的网络社会。

电信普遍服务和“宽带边疆”等相关行动有序推进、“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有序开展,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截至 2024 年 6 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34 个边境县城已 100%实现 5G 和千兆光网覆盖;58 个边境团场已全部实现 5G 覆盖,51 个边境团场实现千兆光网3。截至 2024 年 12 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65.6%;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 52.5%。

三是实数融合,数字技术加速落地迭代,推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科技与我国互联网相关产业加速结合,助力各行各业实现实数融合。截至2024 年 12 月 31 日,共 302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4,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 4500 家5,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截至 2024 年 12 月,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 10.29 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9.74 亿人,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稳居全球第一。上线慕课数量超过 7.68 万门,学习人次达 12.77亿,慕课数量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6。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已培育 421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

四是建章立制,网络空间法治进程稳步推进,形成中国特色治网之道。1994年 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发布,成为我国首部涉及互联网管理的行政法规。30 年间,我国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部门规章、《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深入开展,互联网法院,数字检察加快创立,网络普法全面推进。

展望未来,中国互联网扬帆破浪启新程

三十而立正青春。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迈入提质升级的关键阶段,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需要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持续发挥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赓续前行谱写发展新篇章。

一是创新引领,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30 年来,5G 网络全球规模领先,通用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建设加速,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融合型基础设施进展显著,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展望未来,要全面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 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发应用。

二是要素驱动,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30 年来,互联网通过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互联和数据互通,实现了各类数据汇聚激增,并通过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重组配置和协同利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数字资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展望未来,要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激发数据要素市场活力,推动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交易等功能有序高效运转,促进数据共享。

三是赋能产业,推动实数深度融合提质扩面。“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30 年来,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关键举措。展望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持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来源 思瀚 互联网络信息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