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心里会琢磨:“这或许是击败日军后获取的战利品呢”,毕竟在那个时候,对战利品稍加改造后配发给部队是屡见不鲜的事儿。
中国工农红军那佩戴着五角星八角帽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当我们目睹这张图片时,内心都会涌起一个大大的疑惑:
“这难道真的是中国红军吗?”
红军在什么时间开始配备这类军帽呢?
毋庸置疑,这无疑是中国红军,才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
很多人心里会琢磨:“这或许是击败日军后获取的战利品呢”,毕竟在那个时候,对战利品稍加改造后配发给部队是屡见不鲜的事儿。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照片是在1936年春季拍摄的,彼时抗日战争尚未全面打响,红军也还没有和日军展开大规模战斗。
那么红军为何会配备这种军帽呢?
在红军历经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之后,党中央为了整顿军队风貌,便决定为红军配备统一规格的军装。
然而当时陕北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像棉花这类战略物资的储备并不充裕。因此在设计军帽时,有两方面的考量:节省布料,制作简易便捷。
然而,由于帽子的外观模样,在红军队伍之中引发了颇为激烈的争论,但众人依旧遵循纪律,戴上了新式军帽。
在八路军组建之前,1936年1月,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组建了一支部队,它拥有独立的番号——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其目标是“抗日反蒋,渡河东征”。
彭德怀担任总指挥,毛泽东同志出任政治委员,叶剑英担当参谋长,共同领导着抗日先锋军。
这一红军队伍备受期待,属于红军中的精锐力量。那时,全军搜罗了所有优质的军械装备,配发给了抗日先锋军,而这些装备大多是红军在一路征战过程中缴获所得。
这是抗日先锋军所组建的“快速响应部队”,和装甲部队存在显著差异。抗日先锋军把全军的优质战马都汇聚起来,用以组建骑兵部队。
在1936年,还同时配备了自行车,并组建起自行车快速反应小队。要知道,即便是到了解放之后,自行车也依旧是个稀罕物。
在彼时的交通状况下,自行车无疑是最佳选项。后来日军攻打东南亚时,自行车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彰显显著。
即便道路条件欠佳,乃至只能供单人通行的道路,自行车部队也能够顺利通行,快速机动。
经过红军战士们的艰苦训练,他们能够如同骑马时双手离鞍一般,举枪进行射击。
有别于传统认知里红军仅靠“小米加步枪”作战的观念,抗日先锋军组建了配备冲锋枪的部队,每名战士都持有一把冲锋枪。其中部分是德国的MP18,而更多的是当时国内仿制的M1921。
此乃太原兵工厂所造,亦称作“晋造冲锋枪”,这些枪支是红军在辗转作战过程中缴获而来的战利品。
在物资短缺的陕北红区,党中央下定决心组建了一支弹药消耗极大的部队。冲锋号吹响时,冲锋枪能助力部队迅速突进,快速撕开敌军防线,不过其弹药损耗量十分惊人。
再看日本,在整个二战时期,日军对冲锋枪的运用极为保守。由于战略物资短缺,日本军队始终依靠三八大盖的射击精准度,对于冲锋枪、机枪这类极为耗费弹药的枪械,他们很少进行装备。
抗日先锋军里的冲锋枪队伍,武器配备优良,训练十分刻苦。在后续的东征战斗中,抗日先锋军有着出色的表现。1936年2月20日,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向东进发,冲破了晋军的防线,开启了东征抗日的征程。
在东进开展抗日行动期间,红军抗日先锋军冲破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歼灭敌军13000余人,俘获4000余人,于山西区域播下了无数抗日革命的种子。
红军抗日先锋军配备的美式水冷机枪,获取机枪相对容易,可子弹却很难寻觅。如今不少抗日神剧里,时常出现一个战壕中的所有人都手持各类机枪疯狂扫射的场景。影视剧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但不应过于背离现实。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斗进行得异常艰难,不要让后人觉得胜利来得轻而易举。
经后期上色,一组由当时美国一名记者于陕北拍摄的照片显示,抗日先锋军的物资运输队里,马匹所配马鞍十分牢固,军人们抬着弹药箱,神情坚定。
除了机枪和冲锋枪,抗日先锋军还配备了炮兵部队。火炮是从各地缴获的战利品,型号多样。尽管炮弹数量不足,但在当时的革命环境下,这样的装备称得上十分“奢华”。
在训练期间,抗日先锋军开展了军人识字学习活动。毛泽东主席曾言“缺乏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队”,在后续的抗战进程中,毛泽东主席始终秉持并推行这一理念,其中就涵盖了创办抗大这一举措。
识字班的指战员正在教导军人们识字,那里分别用拼音和汉字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参加识字班的军人们,一边学习一边做笔记。
训练的间隙,军人们正看着报纸。毛主席对于提升军队文化水平有着高瞻远瞩的见解,唯有持续学习,方可不断超越自我。
在训练的间歇时段,军人们开展了一项娱乐项目,是一场球类运动。
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中国红军抗日先锋军自成立至番号撤销,历时不足5个月。
然而,先锋军达成了东征抗日的任务,取得了胜利,唤起了民众的抗战觉悟,为抗战筹备了物资钱财,让红军的规模得以扩充。
之后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联合抗日,部队改编成八路军,始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