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旧京~养蛐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6-04 06:12 5

摘要:蛐蛐儿历史悠久,据说诗经里就有关于蟋蟀的诗句。唐朝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这个小昆虫,不过那时候人们还是喜欢听它的叫声,自从唐朝开始,蟋蟀厮杀搏斗的功能才被挖掘出来,斗蛐蛐儿成了一项民间的娱乐活动。这项娱乐活动到了明清两代,算是达到了高潮。明末民初,斗蟋蟀的活动,

前面说了蝈蝈,今天就再说说蛐蛐儿。蛐蛐儿,也叫蟋蟀,促织,秋虫等等,北京人就叫蛐蛐儿。

蛐蛐儿历史悠久,据说诗经里就有关于蟋蟀的诗句。唐朝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这个小昆虫,不过那时候人们还是喜欢听它的叫声,自从唐朝开始,蟋蟀厮杀搏斗的功能才被挖掘出来,斗蛐蛐儿成了一项民间的娱乐活动。这项娱乐活动到了明清两代,算是达到了高潮。明末民初,斗蟋蟀的活动,已经遍及全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都设有斗场,开斗之前,还要贴出海报,通知时间,地点。养蟋蟀的人则是摩拳擦掌,奔走相告,准备大斗一场。当然,这种的斗,都是挂彩的。

不管是养蛐蛐还是斗蟋蟀,都得会捉蛐蛐儿。捉蛐蛐儿,一般用水罐,铜丝罩和细草棍。顺着叫声找到蛐蛐儿,如果是趴在地上的,就直接用铜丝罩扣,但是扣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它的须和尾碰断;要是蛐蛐儿躲在洞穴里,先用细草棍伸进洞穴里拨弄,如果它还不出来,就往洞穴里灌水,然后,再把铜丝罩扣在洞口上,蟋蟀遇到水攻,必然往出蹦,结果就是自投罗网。

养蛐蛐儿斗蟋蟀都得用罐,斗罐大,养罐小。斗罐里空空荡荡,什么也不放,看上去就像战场。养罐里有过笼和水槽,里面的水供蛐蛐儿饮用。有的养罐还有瓷牌,记录蛐蛐儿的名称,重量,履历和战绩。明清两代也出了不少特制的蛐蛐罐,主要有官窑私窑两种,官窑以宣德窑烧的最为珍贵,现今已经成为稀世珍宝。

斗蟋蟀,不一定都是挂赌的,单有一些文人雅士,也喜欢这种娱乐方式。尤其入了秋,去捉蛐蛐,倘若在乡间,尤其是夜晚,成千上万的蛐蛐儿叫在一处,那气势,颇为壮观,比起城里来,另有一番情趣。

来源:虫儿6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