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泼天富贵?如何看待TK难民涌入?

B站影视 2025-01-16 21:22 2

摘要:随着TikTok在美禁令生效期临近,大量美国用户开始融入小红书,并且自称是来自TikTok的赛博难民。

小红书,近期迎来了一波“泼天富贵”。

随着TikTok在美禁令生效期临近,大量美国用户开始融入小红书,并且自称是来自TikTok的赛博难民。

大量美国人的涌入,使得小红书在昨天成功登顶 美区 App Store。

要知道,在这之前,小红书从未进行海外运营,在这之前压根儿没有下载排名。

于是,昨天开始,很多人的小红书首页开始纷纷被老外们占据。

同时令人意外的是:语言间的鸿沟,并没有拦住中外用户彼此间的融入。初来乍到的外国用户,很多选择在小红书上以“自我介绍+问我一个问题”平淡但有效地起手;适应能力更强的外国网友,则开始主动“交猫税”——不等人问,便积极交出自己家猫咪的照片求国内网友们笑纳。

然后,越来越多的“欢乐互动”开始涌现——很多国内的中学生、小学生们晒出自己的英语作业,请外国朋友来帮自己做作业;

中美用户,开始在线对账,分享起了各自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开销……

然后,很多玩梗的互动和账号也开始涌现。

美国那边,已经很多人学会在美国街头摆拍,配文“V me 50”了;

中国这边,“两美元帮外国友人取中文名字”的表情包也开始流行了,付费给老外看八字的也不少;

更有甚者,一名只有15个粉丝的外国用户,其教同胞们从零上手小红书的视频教程已经点赞破2万了……

就此,聊一些观察+思考——

(1)

为什么TikTok封禁带来的泼天富贵,涌向的是小红书,而不是抖音?

这里有几个原因——

1)抖音虽然跟TK更相似,但是抖音的用户注册门槛,隔绝了外国用户的使用。首先,抖音本身没有上架美区App Store,美国用户想要下载抖音,需要先翻进来搞一个国区Apple账号,其次,抖音在注册阶段的策略是,注册完成后必须进行实名认证,且实名认证的方式,只有身份证……

2)小红书并未“分区”,且小红书早期就是个海淘应用,本身在海外就有相当的留学生、国外华人用户群体,这让它更容易在海外实现传播;

3)小红书的“社区”氛围,让美国用户加入之后可以更好跟国内用户进行互动,互动又能带来新一轮传播。

相反,如果是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反而不容易带来持续的互动梗和传播,引发“围观效应”。

(2)

当前的大量美国人涌入小红书,更像是一场发源于美国当地,群众宣泄对封禁TikTok不满的互联网集体行动。

类比的话,有点像当年的“帝吧出征”。

美国的TikTok很流行一种集体恶作剧文化。

比如,圣诞节前,有个小网红发了条短视频说,如果粉丝涨到200万就退网。

原本他没打算这条视频会火,没想到在算法和网友的推动下,这条视频意外火遍全美。为了逼这名网红退网,三天内他收到了600万份关注。

火到这样,网红当然不愿意退网了。粉丝便掀起了取消关注的号召,粉丝数在三天内又跌到100万以下,总数还不如原来的多,得不偿失。

所以,目前的大量美国用户涌入,也许没有特定目的,只是一种情绪宣泄和单纯好玩、跟风。

(3)

这些情绪宣泄型的用户来到小红书,有可能被留下来,有可能就此变成小红书的一个机遇吗?

理论上有可能,至少目前,小红书上的两国人民互动得还挺其乐融融的。

但回到现实来看,对目前的小红书,难度、烦恼可能要远大过于幸福。

理由很简单,这一波的“泼天富贵”,并不在小红书高层的原有计划中。

小红书目前的整体战略,并未有太多国际化的考量,产品技术上也并未做好全球化的准备。

但同时,以国内的环境,对社区内容进行管控又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前小红书的高层,更多是在被动的应对大量国外用户涌入后的舆论、内容监管风险,但这件事至少短期内无法给小红书带来显性预期收益。

(4)

回归到运营、社区管理的角度,我猜小红书很快就要上线一些内容监管、审核机制,确保内容合规性。

同时,也许可以在运营侧略加一些引导。

比如,通过一些话题、互动机制运营,让不同国家用户在这一阶段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任何社区、任何内容平台如果要保持长期良性发展,一定是在用户的相互互动、关注行为背后,我们能捕捉到一种来自于用户的核心需求。

如果,在逆全球化普遍存在的当下,若部分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确长期存在一些交流互动需求,那情绪向的冲动性恶作剧行为过后,也许还真的会让小红书留下一些更长期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属性的价值。

如果这样的需求真的长期成立,那才是小红书未来真正的机遇——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引领跨国、跨地域文化交流社区,同时这这样的生态上逐步强化和发展外贸、跨境电商、文化延伸品等等。

并且,这样的定位,也必然会获得更高层的大力支持。

反过来,如果在跨国用户群体中,并不存在这样的长期需求,那对小红书而言,这一波泼天富贵,更容易就是一种昙花一现。

(5)

如果上面的4真的有可能实现,最大的现实问题很可能仍然在于——内容监管的边界在哪里。

互联网发展了快30年了,迄今为止,还从来没有一个内容社区,能够既面向全球,保证用户的有效互动,又能在一些热点、敏感话题上做好内容监管边界的。

甚至,别说内容社区了,连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都把握不好这个尺度。

放到社区里,这又将是个绕不开的死循环——

社区强调互动,用户互动热情最高的话题,常常会进入一些敏感话题。

并且,因为跨国文化不同,当用户的互动意愿被激发时,针对某些敏感话题、历史事件的讨论很容易自发被推高,甚至引发一些激烈的观点立场冲突。

面对这种场景,如果你强力监管,换来的很容易是用户离开——

谁愿意在热情正盛时,发现这个平台的监管政策居然不许我聊这个,怎能受此大气?

如果不监管,产生了激烈的立场冲突,用户还是会批量离开——

谁特么的愿意跟一群根本没法一起交流的SB们聊天。

且,更严重的是,作为一个内容型社区,如果监管不力,很可能你就被看不见的手直接拿下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前环境相比之前,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

之前很长时间,我们都是一种“需要抵御、管控外界言论带来的风险”的立场;

而当下,我们可能存在一种“需要合理稳定向外发声”的立场。

这个细微的立场转变,也可能是最值得当下的小红书管理层去细细推敲的事。(完)

来源:运营之光黄有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