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大家把2024年定义为低空经济元年,我个人理解,有两个层面,第一,2023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第一次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国家战略提出。第二,2024年年初,各省出台了无人机行业的相关管理条例,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之前,行业
2024年11月13日11时整,武汉,一台方舟40顺丰丰翼无人机携带着顾客下单的黄金、化妆品从武商MALL起飞。图/cfp
文|蔡晓东(电鹰科技创始人)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九派圆桌”直播《武汉竞逐天空之城:普通人打飞的上班还有多远?》讨论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1】无人机高空灭火已经能飞到40层
今年大家把2024年定义为低空经济元年,我个人理解,有两个层面,第一,2023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第一次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国家战略提出。第二,2024年年初,各省出台了无人机行业的相关管理条例,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之前,行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是无序的,条例出台实施后,行业有一个规范约束,非常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低空经济是以无人机产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应用领域非常广,比如用于城市的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像城市高楼灭火,火灾早期,它可以通过搭载水管或破窗器飞抵高空,将玻璃打破,向里面喷射灭火介质(如泡沫和水),或者说向室内弹射一些救灾物资、救援物资,比如绳索,灭火毯等等之类的。现有技术基本只能解决大约50米以下(15层楼),再往上走灭火就很难了,无人机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和平台。电鹰科技在这方面已有探索,我们现在可以做到大约150米的高度,按照3米一层计算,能到40层左右。
低空经济今年迎来高速发展,得益于整个社会对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原来做一些巡查巡检,像农业、农林、植保等服务,这两年开始扩展到一些物资调运、物流快递等,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场景,而不是纯工业场景。这对产品和技术、运营团队有很高要求。但大的场景肯定是载人和载货,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技术不断成熟,目前全球有很多企业在布局生产载人飞行器。
电鹰科技2014年开始组建,十多年以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工业级无人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2017年到2018年,社会需求没有起来,起不了量,创业过程非常艰难。
2018年-2021年,我们做无人机的飞行作业巡查、巡检、数据采集服务为主维系公司的生存和发展。2022年之后,整个重大型无人机社会需求开始快速增长,我们又转型以做产品为主,营收以销售为主,各种服务为辅。
为什么当时看中了这个行业,谁也没有办法预料未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未来需求非常大的工具,它可以在空中替代人做很多工作,成为会飞的照相机、会飞的机器人。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
2024年11月12日,武汉汉口北海宁皮革城楼顶,全国批发市场首个低空物流基地——汉口北低空港启动常态化运营。图/cfp
【2】老百姓未来打飞的上班,一定比坐车更便宜
民用航空器确实是低空经济赛道最热的词,它是英文电动垂直起降的缩写,主要是指载人飞行器,未来人类出行从地面到空中,是一个必然趋势。我觉得我们国家定位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一定是聚焦改变人出行方式这个大场景。
最近这十年,我们在电动汽车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全球逐步领先,尝到了甜头,未来布局空中出行新赛道,我们更具优势,可以引领全球。它本身是一个大的无人飞行器,坐的人只管坐不管开,控制由地面端来实现,让空中所有飞行器有序,就像车联网,不会发生空中碰撞,飞行轨迹、航点在空中都错开。
小型、中小型的无人机如果用来载人,未来老百姓是不是坐得起呢?我觉得会比地面汽车出行成本更低。它不应该是一种太大的飞行器,如果和高铁、民航客机有冲突,就失去了意义,它一定是解决普通人的短距离出行。第二,它的起降场地要求没有那么高,普通的社区、园区、商圈,很多能停车的地方应该都能停。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替代地面交通的目标。
未来老百姓打飞的上班,肯定能实现,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全球已发布的产品有700多多,国内有100多款。很多人进入这个赛道,研发各种款型的产品,未来需要解决它的试航产品管理,空域的航路管理,这些完成验证和法规的规范之后,逐步会开始进行商用。
低空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大家看得见,很多资本会关注,但其实真正投的人,看起来还是很少,产业普遍特点是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很难出现真正的爆发式增长。很难挣快钱,投资人不敢大举投入。2025年我觉得会出现变化,产业会加速落地。
低空飞行技术发展了很多年,载人从技术层面可以说都没有问题,但如果说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像萝卜快跑之类的空中飞行器、成为一个大的飞行机器人,这些技术的成熟、可靠性、稳定性确实还在前进的路上。
目前全国都还没有常态化运行的航线,大部分还是在试验示范阶段,商业化航线运营的市场培育还处于初期阶段。行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说无人机的大载重长航时的问题,航空无小事,虽然是无人机,但起飞重量在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级在城市上空飞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容容易带来一些灾难性后果。如何来进行有效的监管,仍需继续探索。
2024年11月12日,广西梧州苍海湖旅游区,无人机低空载人飞行演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图/cfp
【3】无人机未来可以成为会飞的机器人
武汉2024年第四季度无人机在送外卖,这个事我们已经在做了。当前市内临时空运航线一共18条,12条是无人机物流航线,覆盖范围还比较小,目前在武汉东岗区,光谷有五条航线。
覆盖范围总体前期做了计划,能覆盖到高新大道沿线、高新二道,沿高新二路沿线的商圈、园区和社区。但这些常态化的运行,需要解决的是增量市场,而不是和美团、饿了么抢生意,不是改变它原有的配送模式,短期内也不会和原有的渠道进行竞争。
比如现在武汉东方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有200多号人工作。园区配套还在建设过程中,人们要吃午饭,晚饭,还有面临采购问题等等。我们目前用无人机,从大悦城中建光谷之星,甚至上门会员店这些距离比较远的地方给他们配送物品,快递小哥一般送快递大约是三公里左右,超过三公里,很多人就不愿意送了,因为时间会很长。
无人机则会从大悦城到数字经济产业园,飞行距离就将近十公里,从下单到拿到货品大概也就是30分钟左右,比人工配送要快很多,基本上能满足很多人的生活需求。2025年我们会逐步增加飞行频次,服务武汉市民生活。
武汉在无人机的制造方面比较弱,应用方面比较强,武大在测绘遥感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无人机是一个搞数据采集的非常好的工具。这几年各种地理信息、物理空间的一些数字化建设等等,都是用无人机完成的。至于发展载人,我们可以将武汉原有的工业基础,比如做机壳、机身动力系统,甚至座椅等等之类的产业进行有机转化和结合。
另外,武汉是知名的科教大市、人才大市,虽然在航空领域没有很好的基础,但是与之相关的专业比较强。航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比如通信材料,机械,电子控制、自动化等等,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等等,武汉都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发展出一些差异化的机会。
现在,武汉市面上大部分小型的、微型的无人机,主要核心功能是监测、巡查、巡检,数据采集,用于发现问题,但最终还是要去解决问题,比如电力行业,无人机做输电线路巡检已经非常普及。当发现很多故障问题之后,还需要人去登杆、爬塔维修。
无人机未来可以成为会飞的机器人,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它搭载机械手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操作,甚至结合 AI 、大模型,具有思维判断和动手能力,它可以替代人去进行维修维护,完成一些高危动作。
低空经济并不是我们国家的专属名词,像德国,美国,以色列,法国也都在做,譬如大家最关注的载人飞行,目前全球有发布的品类有700多款,这些品类中,我国目前可能是最集中的、最多的,我知道的有100多家企业在参与,有的企业可能已经发布了好几百款,我们在这个赛道上优势明显。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大关。我们知道,低空经济的产业链非常长,包括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产品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各种服务延伸到未来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起降点、空域管理,还有通讯导航等等,各地政府不断完善管理法规,空域,报备流程管理,包括航空部门试航体系建设,产品、操作人员管理等等,一旦准备就绪,这个产业会逐步迎来良性的发展,3.5万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2024年11月20日,2024年杭州市森林火情早期处理实战演练在萧山举行,灭火无人机携带灭火弹对火场火头精准投弹进行先行压制。
【4】无人化快递和物流发展需要大量飞手,目前缺口100万
十来年很多人都会买一个航拍机,旅行的时候拍拍风景,从天空的视角来看世界,但就像我刚刚说的,只有出行方式的改变和配送方式改变,才会跟绝大部分普通人建立起关联。各种工业场景跟很多人没有太多的关联,比如电力,国土测绘、各种环境监测。
今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低空经济的飞手缺口有100万,客观点说行业从2014年8月份才开始有无人机飞手,发展了十年,到2024年9月底,十年一共培训了22.7万人。一下子来了100万人,我们也会思考100万人从哪来,100万人往哪去?如果常规理解,确实没办法来理解这事,但如果想到未来快速增长的无人化物流和无人化快递市场,那这个需求就可以匹配得上了。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很多领域的人才,比如航空相关的交叉学科,结构控制材料等等这些多学科的人才,飞手是行业入门级的一个,比如从事无人机的操控员,但随着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普正在东高新区正在实施的城市综合治理项目,不需要太多飞手,通过大量无人机机潮的部署,在后台进行管理和控制。
2025年,低空经济一定要和人工智能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更多领域才能扩宽应用场景。我希望今年关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能逐步落地,真正能给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支持,一方面政策还需要一些细化和完善,包括从空域管理,产品标准化等等,另一方面试航的门槛希望能有一些简化。社会市场需求方面,产业相关企业以及从业者,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不要一味追求快速发展,营造一些泡沫,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踏踏实实的做好应用。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