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郊一生竟只留下这一首诗,没想到一火就是1000年,每一句都经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6-02 02:56 5

摘要:然而,他仅存于世的一首诗,却跨越千年时光,如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之上,崔郊这个名字鲜为人知。

然而,他仅存于世的一首诗,却跨越千年时光,如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让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因此成名呢?

这首诗又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历经千年依然句句经典?

提到唐朝诗人崔郊,或许多数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不得不承认,与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相比,崔郊确实显得籍籍无名。

他既没有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作品,也没有辉煌的仕途经历,甚至在许多的唐朝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不过寥寥数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却只凭借一首《赠去婢》,在“高手如云”的唐代诗坛,顺利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他笔下“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诗句,一度令很多人为之惊叹。

他出身于“五族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真的只有一首诗作存留于世。

在唐宪宗元和年间,长安城内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崔郊正在无奈叹息,俨然一副落魄书生的模样。

崔郊出身在一个典型的世家豪族,但并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崔氏家族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遭遇家道中落的他,就连基本温饱都成了一个问题。

因此,他只能背着行囊投靠自己的姑母,希望能够顺利考取功名,重振家族荣光。

姑母家虽然也不算是大富大贵,但是维持基本温饱丝毫没有问题。

就这样,崔郊便与姑母一起生活。

在这期间,有个叫"连翘"的婢女渐渐引起了崔郊的关注。

她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还精通琴艺,真可谓是个才女。

她懂得音律,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当她抚琴弹奏的时候,一阵阵悦耳的琴声传来,一度令很多人驻足聆听。

崔郊对她倾慕已久,自然也喜欢她的琴声。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崔郊与连翘基本上天天都能在院中遇到。

崔郊在书房苦读的时候,总能听见她洗衣服哼唱的小调。

她在走廊边抚琴的时候,总能看见崔郊凝视自己的目光。

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有一次,崔郊在院中拦住了端茶的连翘,鼓足勇气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当时,连翘的脸顿时变红了,随手从发髻上取下了一支木簪递给他。

她对崔郊说道:"公子如果不辜负我,就以这支发簪作为信物。"

从此,崔郊的书桌上多了她亲手制作的糕点。

诗笺寄情

他们暗中约定终身,崔郊承诺金榜题名后必来接她。

连翘则每天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够早日高中进士。三年后,崔郊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连翘将攒了好几个月的钱,偷偷塞进了他的包袱里,还将他送到了渡口。

离别之时,她对崔郊说道:"公子早去早回,注意安全。"

崔郊不停地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家乡,却不知这一别竟然是命运的转折。

他在长安苦读三年,却屡试不中,直到盘缠用尽才选择回到家乡。

刚到姑母家,迎接他的却是晴天霹雳。

姑母因为做生意失败负债累累,不再雇佣丫鬟了。

当时,本州刺史于頔花了重金买走了连翘。

于頔权倾一方,不仅是镇守州郡的封疆大吏,更是朝廷重臣。

崔郊冲到刺史府门前,却被卫兵拦在高墙之外。

此刻的他,深刻体会到了豪门与寒门的巨大差别。

此后几个月,崔郊每日徘徊在刺史府外,希望能看连翘一眼。

然而,刺史府车马不断,出入皆是达官贵人,他根本就看不见连翘。

这时的他,心中满是对连翘的思念与牵挂,却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

有一天,他带着醉意,立即拿起笔在纸上书写。

他将满腔悲愤写成四句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寒食节将至,按照习俗贵族家的婢女会出府踏青插柳。

崔郊算准日子,天没亮就来到了刺史府门前。

当连翘走出刺史府之时,他迅速冲上前,将创作的诗句塞进她手中。

在两人相见之时,连翘的眼泪立马夺眶而出。她刚想开口,却被同伴拽了一下。

她的同伴说道:"快看,那不是崔公子吗?" 崔郊慌忙转身,只听见远远传来连翘的啜泣声。

让崔郊没想到的是,几天后竟然有差役传他去刺史府赴宴。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只见客厅里坐满了名流雅士。

于頔端坐主位,手中正看着他写的那首诗。于頔对崔郊说道:“这诗可是先生所作?”

于頔表情严肃,不怒自威。崔郊表现慌张,只得如实交代与连翘的关系。

不料于頔听完后,竟然大笑起来。

于頔说道:"先生有此深情,为何不早告知?这样显得我有点不讲情义。"

说罢,他命人将连翘唤出。于頔认为,这两人情深义重,肯定要成全他们。

于頔不仅当场将连翘归还,还给一些钱财作为嫁妆。

原来,于頔读懂了诗中的含义,但并未生气,反而成全了他们。

真情见证

这份胸襟,在当时的官场实属罕见。这场宴会后,于頔宽广的胸襟传遍朝野。后来,他果然官至宰相,走上人生巅峰。

而崔郊与连翘回到破败的祖宅,用这笔钱修缮了房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崔郊不再执着于科举,每日与连翘一同创作,将诗稿整理成册。

可惜后来战乱频发,他的诗作大多消失,只有那首《赠去婢》流传千古。

崔郊所作的这首诗,短短四句,情真意切,且引经据典。

诗中"绿珠",指的是西晋首富石崇的宠妾。

绿珠面容娇丽,早年被石崇用一些绿色珍珠买下。

石崇经常与自己的朋友在金谷园聚会宴饮,每次都有绿珠相陪。

后来,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看上了绿珠。他便向石崇索要,结果遭到了拒绝。于是他便怀恨在心,煽动司马伦治石崇的罪。

石崇竟然严厉指责绿珠,绿珠十分伤心,选择以死明志。

崔郊引用 "绿珠"的典故,实则是在委婉讽刺于頔强取豪夺,有失君子风度。

这首诗是崔郊与连翘爱情的见证,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命运无常的共鸣。

至于崔郊和连翘后来的故事,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

但人们猜想,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后,他们或许远离了尘世喧嚣,过上了平淡恬静的日子。

他们可能在依山傍水的地方盖了一间茅草屋,共同开垦出了几亩田地。

关于这首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情真意切,感情真挚。

另外,于頔的行为,无疑体现出了他的宽容。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权贵,不在于拥有多少奇珍异宝,而在于能否以广阔的胸襟成全他人的美好。

就像《赠去婢》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包含了爱、勇气与宽容。

有了这些因素的“加持”,让这首诗拥有了流传千年的巨大力量。

这个故事,不仅是关于爱情的悲欢离合,还有关于人性的美好。

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真情能够跨越阶层。

身居高位的人,也能拥有豁达宽容的胸怀。

崔郊的《赠去婢》,就像一颗明珠,在历史星河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诉说着那段传奇故事。

总而言之,唐朝诗人崔郊虽然一生只留下了一首《赠去婢》,但是凭借一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名声大臊。

这一句诗,无疑道尽了爱情的遗憾,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首诗因为情感真挚而流传千年,也让诗人崔郊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来源:兜兜历史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