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精准“靶”握|侯明教授:FLT3抑制剂推动AML精准治疗新进展

B站影视 2025-01-15 04:45 2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传统化疗能够使患者获得疾病缓解,但复发风险依然较高,整体预后相对较差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传统化疗能够使患者获得疾病缓解,但复发风险依然较高,整体预后相对较差1。预后不良的基因突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分子异常,显著影响患者预后2。随着对AML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FLT3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相继问世,为A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深入剖析了AML的治疗现状,并分享对FLT3突变AML治疗进展的专业见解。

医脉通:

AML是一种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AML的治疗取得了大幅进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AML领域的治疗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侯明教授:

在过去几十年里,AML的治疗主要依赖于“3+7”方案(阿糖胞苷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柔红霉素)3,这一治疗方案已取得显著效果,国际上AML的总体缓解率达到70%-80%45。然而,临床治疗的实际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用药的规范性及剂量的合理性等,因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尽管“3+7”方案的缓解率较高,其伴随的高死亡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特别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无论是年轻患者或老年患者,因为可能无法耐受强化化疗,导致治疗相关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未来的治疗策略亟需结合新兴的治疗手段,包括靶向治疗、细胞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以期在AML的治疗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

医脉通:

AML常以特异性基因组突变为特征,随着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组突变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为AM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能否请您谈谈目前AML有哪些特定基因组突变和新型治疗靶点?

侯明教授:

目前,AML中已发现多种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FLT3、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NPM1和MLL等6,针对这些特定靶点的靶向药物相继问世。目前,已上市的FLT3抑制剂包括一代药物索拉非尼和二代药物吉瑞替尼等,此外,IDH1抑制剂也已获得批准并投入临床使用

在现有靶向治疗中,一代FLT3抑制剂索拉非尼尚未能超越传统化疗的疗效,但根据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吉瑞替尼在完全缓解率、总体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等方面均显示出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的潜力。这表明靶向治疗有望改变AML的治疗策略,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医脉通:

FLT3作为AML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FLT3抑制剂的出现为FLT3突变AML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目前是否有一些新的疗法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侯明教授:

FLT3抑制剂的应用为FLT3突变的AM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虽然一代FLT3抑制剂在单药治疗中效果有限,但二代药物,如吉瑞替尼和quizartinib等,已显示出显著的疗效8。根据近期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和其他大型临床试验数据,这些新药在单药治疗中展现了较高的缓解率和OS,明显优于传统化疗9,10

展望未来,除了单药治疗外,FLT3抑制剂如吉瑞替尼等在移植桥接治疗和初始诱导治疗后的维持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探索前景。这些治疗策略可能会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增强治疗效果,在AML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值得持续关注和研究。

医脉通:

FLT3抑制剂的发现标志着AML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您作为AML领域的资深学者,在该领域深耕多年,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未来FLT3抑制剂在AML领域的应用前景。

侯明教授:

二代FLT3抑制剂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一代FLT3抑制剂,具备更优的靶向性、更强的结合力和更低的脱靶效应,这些特性使其在FLT3阳性AML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提高诱导缓解率和长期生存期方面,FLT3抑制剂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是在移植治疗中。由于中高危AML患者的复发率依然较高,克服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在获得诱导缓解后及时进行移植。移植作为AML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这一治疗过程中,而FLT3抑制剂将发挥关键作用,包括桥接移植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移植后实施维持治疗的策略优于不进行维持治疗6,11。因此,二代FLT3抑制剂的前景尤为值得期待,或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侯明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二级岗)、博导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卫生部及山东省突贡专家、政府特贴

山东省血液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主任

山东省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ITP国际工作组指南制定专家组成员

ASH资深会员、APSTH执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协会实验血液学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中国生理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副会长

参考文献

1.文晓玲,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3,31(4):1252-1256.

2.Chew S, et al.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Hematology. 2020;11.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3, 44(9) : 705-712.

4.Hilal T. Ecancermedicalscience. 2020 Feb 27;14:1015.

5.Aruinugam M.Jntern J Hcmatol,1998.68:235.

6.Kantarjian HM,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24 Dec 10.

7.Wysota M, et al. Curr Oncol Rep. 2024 Apr;26(4)409-420.

8.张荣莉, 姜尔烈. 白血病·淋巴瘤,2023,32(06):377-381.

9.Perl AE,et al.N Engl J Med.2019 Oct 31;381(18):1728-1740.

10.Wang J, Jiang, et al. Leukemia. 2024 Nov;38(11):2410-2418.

11.Chen Liang, et al. 2023 EHA P1262.

审校:Tina

排版:Cherry

执行: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